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这是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课程推进实施,在英语教学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task-based approach)的背景下,组织有效的英语小组活动(group work)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根据布朗(Brown ,1994)所述,group work is a generic term covering a multiplicity of techniques in which two or more students are assigned a task that involves collaboration and self-initiated language. 布朗还认为一般的小组活动为两人 (pair work)以上,6人以下为宜。小组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觉实践,在动中学(learning by doing ),在目前初高中英语教学中其优势愈发明显。笔者结合平时的教研实践,着重就小组活动的作用与优势、小组活动的实施策略作一分析思考,旨在进一步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 英语小组活动的作用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英语学习的唯一的场所。教师要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地利用其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推进课程改革,这是外语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小组活动在这次改革中将能很好凸现其优势,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1. 产生交互性的(interactive)语言实践。首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支配整个课堂。自1993年起使用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特别是2000年起使用的修订版教材以来,逐渐引入了多种英语课堂活动形式,包括小组活动。但仍有部分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组织较多的机械操练,活用性操练不够,或者组织全班性的讨论或问答练习,学生自主语言实践机会明显不够。小组活动则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有人(Long & Porter,1985)做过统计,如果一节课中有一半时间用于小组活动,那么学生个体训练时间是大班化讨论或问答模式下学生个体训练时间的五倍。其次,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往往人为地创设情景,教师为一个角色,所有学生或部分学生(往往是成绩优秀者)为另一角色,组织所谓的交流或交互,其实是单向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问,学生答,谈不上是交互的。而小组活动时,每个个体均为一个独立的角色,他们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反馈,想答(问)什么,就答(问)什么,怎么说,补充说什么等其他形式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只有长期坚持训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自觉实践,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互-交际的能力。
2. 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近几年或较长一段时期内各地的班容量将居高不下。班级中包含了各种性格类型、各种学习风格的学生。有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怕在公众场合发言,而小组活动为那些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至少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不至于直接暴露学生自身认为个体的不足,如语音语调、内容表达、或非专业上的如声音的洪亮程度、表达的流利程度、站立的姿势等而受到约束和感到不安。同伴之间有一种安全感,或许还可以从小组中得到某些帮助安慰,建立自信,从而更好地合作共同完成任务(task)。
马斯洛(Maslow,1943)的层次需要论就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解释(见下表)。他认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上的,其次是心理上的等,包括了安全感,归属感,自信,自我实现等。只有当那些最基本的东西得到满足,才会在认知上产生需要。否则,学生不会主动学习和认知,不会主动参与任务的完成,达成目标,从而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更好投入新的学习。
Cognitive needs
Self-actualization:
need for self-fufilment
Self-esteem: competence,
mastery, recognition, reputation
Love & belonging: affiliation, affection
Safety: physical & psychological security, protection
Physiological: food, liquid, oxygen, constantblood temperature
Maslow’s hierarchy of basic human needs
3. 提升责任感和自觉性。从平时的课堂教学调研看,目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也较丰富,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看到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例如有的教师追求操练的速度和频率,采用了较多的分行和分排练习,挨个(one by one)轮流。其实这里存在着许多缺陷。对于不自觉的懒于思维的学生只提前一步准备,至于其他内容似乎与他关系不大,许多时间至少在某一操练环节上的思维处于松懈状态。而小组活动不管是两人的还是几人的,每个个体均是主角,责任明确,自觉性要求较高,都必须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思考、尝试、完成任务。
4.发展学生的个性。新课程要求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班级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差异、个性差异较明显。小组活动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不同的目标。多元智力理论(Howard Gradner,1983)在美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并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极大兴趣。他指出,智力并非像传统观点认为那样以语言和数理逻辑为核心,而是以解决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关键。他认为,人的智力是以多元方式存在的,至少包括了七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等。小组活动可以使不同学生张扬个性,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发挥优势,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小组活动中展示才华,有的同学擅长acting,有的同学擅长dancing or using body languages等,在达成目标的同时,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进一步激发动机和兴趣,更好地使用学习策略,也有利于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 英语小组活动的实施策略
小组活动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模式,初、高中年级均可组织实施,但要保证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实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一些策略。
1.目标性策略。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广大教师如何结合教学内容,使这三维目标有机渗透,通过课堂教学予以实现,通过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予以达成。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设计时应做到心中有目标,手里有方法。
笔者曾对现阶段初中英语课堂活动的现状做过调查(随堂听课和个别访谈)。调查显示,目前教学中教师开展的活动种类大致有11种,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减少,个体教师所涉及的活动种类比较单一,师生个别问答和机械性模仿占极大比例。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考虑组织小组活动,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有关活动方案,如make an interview, make a survey, discussion 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设计好活动形式和具体安排,包括考虑学生先前的语言经验,活动的知识、情感、能力等进行目标预设,小组的划分和调整,组员的任务分工和要求,活动前的要求和示范,活动中师生互动和指导,活动后的展示、汇报、交流、评价和总结等因素,力争使小组活动朝预定的目标实施。
2.主体性策略。小组活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行为。设计活动不是为了摆花架子和为了应付检查和参与评比。师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王仁才,1996)。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生理特点和语言教学规律设计安排,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调整好各自的角色。例如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提供了“五步教学法”,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环节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作为教师如何当好Memory activator, Demonstrator, Organizer, Referee, helper(later on, marker)等,以更好调动学生参与和合作,特别是要使一些学习困难生明确各自的角色分配,并尽可能减少表演式的被动式的参与,增加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含量,使学生动口、动眼、动手、动脑等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有时需要记录,有时需要体态语动作的配合等,以提高实效,必要时教师可适当强化有关学习策略、学习要求,进行目的性教育,真正发挥好二主体在活动的作用。
3.统一性策略。课堂活动形式较多,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以来,一部分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还将不断推出。英语小组活动仍将保持其独特的优势。同时教学是创造性的工作。我们要研究教材,合理设计过程和方法,活化教学内容,使语言材料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使活动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习巩固服务,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便于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部分环节或内容的训练宜采用pair work ,如两人角色的情景对话,简单的问答练习,互对书面练习等。常见的小组活动形式有:Games, Role-play and simulations, Drama, Projects, interview, Brainstorming, Information gap, Jig saw, Problem-solving and decision-making, opinion-exchange等。我们可以大胆借鉴,但不要盲目照搬或追随时髦。总之,在考虑活动时,我们可以遵循几个原则:a.在活动内容上,注意语言知识的阶段性和综合性的结合,便于学生巩固和提高;b.在活动要求上,注意主体和客体的结合,既要考虑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又要考虑目标要求,还要体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c. 在活动形式上,注意继承和创新的结合。在学习、研究、借鉴上革新,使学生有新鲜感,部分活动可以延伸至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真正使形式为内容服务。例如要求学生表演课本剧,他们可以在课前课后进行排练等,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
英语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要求我们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实践、反思,认识小组活动的优势是组织有效活动的基础,明确组织策略是开展小组活动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小组活动是实现英语任务型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的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书目:
[1] H. 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2] 王仁才.英语教学交际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 乐眉云.应用语言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