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教材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提倡“任务型”教学法,在选材上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题材广泛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材编排灵活性大,可操作性强;突出了六个方面的新,即理念新、话题新、思路新、立意新、评价新、版式新。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人民教育出版社会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以下简称“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它以崭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导,以话题为中心,功能结构相结合,以语言应用为主线,既注重语言形式,又顾及语言意义。笔者以为新教材主要有六个方面新,体现在理念新、话题新、思路新、立意新、评价新及版式新。 一、理念新 新课程提出六条基本理念: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核心内容,从而为“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形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课堂;首次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 意识这些非智力因素纳入课程目标,从而有利于改变以往大纲只注重智力因素发展的缺陷;将小学、初中、高中英语教育进行整体设计,将教学目标分为九级,通过学生能够做某事的形式具体描述各级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使课程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课程资源丰富,不再拘泥于一本教科书,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自主性;倡导“任务型”教学方法,以活动为中心,注重体验与参与。以下仅就“任务型”这一新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通过“任务型”活动设计,使“任务型”教学方法这一新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做中学语言,同时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可以是大组有一个总的任务,每小组又有各自的子任务。 如 Unit 9 Warming up 中三个物品,加一个拼字游戏,刚好组成四个任务,笔者就将全班分为四大组,每组一个任务,各组发挥自己的力量,都能将这种极平常的物品说出7—9种用途来,然后各组交流。 再如 Unit 10 中,要求学生 4—6 人一组做一份海报,组内成员各有一份任务,如负责查阅资料,版面设计,写报告等,同学们既分工又合作,最后展示结果,让全班交流经验。 又如 Speaking 或 Talking 中多次让学生进行辩论,也要让学生进行任务分工和合作,如 Unit 9 Speaking 对于中学生是否需要买手机进行辩论,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大组;正方又分为两小组,一组从学生角度论述,一组以家长或老师角度论述;反方也分为两小组,也从两个角度进行论述;操作时既可根据四组座位分,也可根据学生意愿分,让教师当主持人。结果正方列出各种手机的好处,反方也列出各种理由进行反驳,每个学生都有任务,人人参与讨论,由小组负责人小结,大组负责人收集材料参与辩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通过与人交往,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学会语言的目的,锻炼了思维的敏捷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现代人必需的品质──与人合作。 二、话题新 旧教材的材料已有落后于时代之嫌,如 computer 一课,课本上提到的电脑使用的 CPU 是 386,而现在已有最新 64 位 CPU 出现,显然有些过时。又如唐山种树,虽有用,可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选事例离学生生活太遥远,共鸣点太少。而新教材中的话题,如朋友,当代的名导演,名演员,体育明星,主题公园及节日等,都紧扣时代脉搏,是现在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也是最易引起共鸣的。这不仅能使他们获得大量信息,同时这些话题也是他们所热衷于谈论的。学生觉得学了马上可以用,价值高,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学习只要有兴趣,那么学习的效果就显著,这种编排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2. 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阅读材料所选文章形式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听力语言材料包括日常对话、广播、采访、争论等。话题涉及名人、音乐、体育、饮食文化、艺术、幽默等;所选内容紧扣单元话题,不是直接切入话题,就是对本单元话题的扩张或延伸。其中,部分课后阅读就选自旧教材的课文内容,如“地震”、“美国乡材音乐”、“阿斯旺大坝”;听力内容也有来自旧教材的听力练习,如“迈克尔·杰克逊”、“迪斯尼乐园”、“英语与美语的不同”等。以课文形式延续了教材的只有“奥林匹克”和“项链”两课,不过也加入了新意。 三、思路新 主要体现在内容编排和设计上,与以往不同。 1. 增加 Warming up 和 Goal 这两块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以前的学生用书上没有 Warming up 部分,现在通过 Warming up,让学生自由讨论,大胆思考相关内容,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思维如被激活,那么就大大有利于即将学习的内容,使学生进入学新知识的良好状态,符合图式理论的原理。 Goal 部分以前只在教师教学参考书上出现,现在出现在学生用书上,通过对每个单元目标该做什么的描述,使学生了解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形成全书的总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2. 取消 Lesson 结构编排,代之以板块结构 取消 Lesson,代之以板块结构,更有利于教师灵活决定如何组合课程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如可将 Warming up 和 Listening 作为一节课上,也可将 Warming up 和 Speaking 上为一节课,或 Warming up,Listening 和 Speaking 在一堂课内完成均可。 3. 阅读课编排方式或阅读课时与以往不同 新教材将阅读课编排为 Pre-reading, While-reading,Post-reading,阅读课时从每个单元 2 个课时,增加到 3 个课时。阅读课文问题设计旧教材置于 Workbook 中,而新教材直接在正文出现。通过 Pre-reading 的几个问题设计,激活学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有关内容的大胆讨论。While-reading 以篇章内容呈现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扫读和略读的能力。Post-reading 注重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课文的拓展,使学生能利用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往往是些开放性问题。 通过 Integrating skill 的设置,不仅增加了阅读量,而更主要的是为学习本单元写作提供了参考样文。教师可将分析阅读内容和写作进行穿插讲解。如Unit 4,教师边分析课文结构,边问学生写记叙文的步骤。同时让学生体会,哪部分是综述,哪部分为分述,哪部分是总体体会,再让学生找相关表达时间顺序的词汇,最后要求学生在写作内容中予以体现,当堂布置写作,并展示优、中、差学生作文并简要讲评。 四、立意新 选材上很注重培养师生的创新思维,这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新教材中多处设计,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去自由发挥和想象。如 Warming up,Speaking,Talking 及 Post-reading 中,尤为明显。一些图片和话题的挑选立意新颖,不拘一格。 如 Unit 9 Warming up 中让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这些物品的新用法。如 sock,有些学生居然想出 8 种用途;①用作袜子穿;②当面具;③作花;④盛沙子;⑤放小东西;⑥作过滤器;⑦作鱼网;⑧做布娃娃。再如四个字母拼图教参上仅提供四种答案,学生却找出 10 个来 stop,coat,soap,date,room,item,step,door,star,side,rate。这些是老师始料不及的,而且讨论气氛之热烈,参与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 又如 Unit 15 Warming up 中的三幅图。学生能编出多个离奇的故事,将图中的老人视为道长或仙人,给男孩与女孩藏宝图对图画直接进行描述;也有以对话形式讲述,更有以表演加叙述形式进行,风格各异,形式多样,故事内容丰富多彩,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了很好的热身。 再如 Unit 21 Integrating skills 中六幅图,让学生任选三幅图进行编故事,初看这六幅图互不相关,可经过学生的想象和发挥,居然编出十几个故事,如将图 2、3、4 放在一起,有将图 2 中的二个人看成夫妇的,也有把他们看成好友的,有将图 3 中的男孩看成小偷的,狗见他偷去主人的相机后狂叫不已,而使小偷扔下东西赶快逃走的故事。也有将图中 1、3、6 三种动物用拟人手法编故事的等等,层出不穷,而且故事都非常精彩,用一节课让学生表演还不够,学生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展现师生的创造力 文章提供的内容,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间,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如 Unit 4 文章分析,就可采用三种方法。①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分析所发生的事件:first,next moment, than,when getting to the steps, finally;②以地点变化进行课文结构分析 In the garden, on the way to the house, inside the house;③通过作者对洪水描述时所用动词变化去分析。 也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提问,如在教学 Unit 10 时,笔者就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让两组学生进行提问,另两组学生回答,老师再对每段总括性问题进行总结和补充,效果相当好,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和想象力远远超出老师的想象。 五、评价新 新教材增设了单元教学评价栏,以学习包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每单元的学习进行评价。改变以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略学习过程的做法。通过形成性评价,不仅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也让学生自己明白哪些知识、技能已掌握,哪些还不够,有待于提高,使他们学起来更有针对性和自主性。评价可分为学生自评(反思过程)、师生互评和学生互评(合作过程),从而体现和实践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六、版式新 学生用书一改以往过于单调的黑白印刷,印刷清晰,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充分运用心理学的感、知觉原理进行设计编排。而且标题醒目,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每一页面上的板块底色各异,字体有别,使黑字跃然纸上,让人的感官得到享受,尤其是 Warming up 和 Reading 部分更是图片清晰,色彩鲜艳,内容丰富,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很受学生欢迎。 当然新教材的优点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在看到新教材的好的一面的同时,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 ① 内容多,时间紧 如果不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一堂课内容无法完成。可要是每堂课都用多媒体,这恐怕不现实,因为老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至少一星期能上一堂多媒体课已是相当不错。再则多数学校硬件设施也跟不上。当然教材内容的编排是弹性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删教学内容。 大多数教师都觉得课堂难以驾驭,尤其是Speaking或Talking部分,教师课前要作充分准备,这样在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新教材不仅要求教师知识面要广,还要注意角色的转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结构。 编者把学生水平想象得太好,以至于在实际的操作中,很难实施。城市学生可能比较适应教材,而对于普通农村中学或边远地区学生可能偏难。如 Unit 1 单元练习中听力象温州中学这种重点学校的好学生听起来都有困难,一般普通中学可想而知。再如 Speaking 中对话样例没有,使占班级大多数的中等生和学困生没范例可模仿,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我们设计一本教材更多的应考虑学生的普遍接受程度。 诚然,新教材是一个新事物,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这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待于改变,真正理解编者的意图,也即看到教材背后的思想。因此本人认为,它的全面实施一定会将高中英语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