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为获取语言文化知识,了解外部信息,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教学大纲从六个方面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使阅读教学的要求、任务更加具体明确。随着教学的侧重,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或超过教学大纲的阅读量化标准,即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高二学生达到每分钟40---50个词,高三学生达到每分钟50---60个词。且理解正确率达到70%。然而,很多学生感到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缓慢,深层含义理解能力不强。少数学生步履艰难,阅读无速度、无效率。无法从阅读中寻求知识乐趣。同时因为投入了一定的时间没有取得理想效果而挫伤积极性进而对英语失去兴趣。
通过阅读教学总结,我们认为学生的阅读一般存在如下几个难关:
一、词 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理解的基础,也是学生阅读理解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为:
(一) 词汇量略显不足 根据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毕业生在学习阶段要掌握2000个单词或习语,其中1200为四会要求的基本词汇,800个三会要求的认读词汇。参照阅读研究对基本词汇量的测定和教学大纲的阅读要求,2000词汇量显得有些不足。
(二)词义理解不准 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学生掌握某一单词的意义往往是最初接识的或核心意义。在日后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随时丰富所学词汇的扩展、延伸和转借等意义。以至于屡屡出现用初识意义去阅读而误解或理解不通的现象。
如:leave除核心意义“离开”,在SEFC教材中还有“遗忘,剩下,使…处于某种状态,”等多种其它意义。下面两句的“leave" 如果作为 “离开”,句意就无法理解。
…you are left feeling surprised and certainly uneasy.
A visitor to such school will leave you in no doubt that the children enjoy themselves. (NMET 1999阅读理解E篇 )
(三)构词法不重视 教学大纲公布的25个前后缀常是教学的遗忘点。一方面学生没有利用这些前后缀去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因为忽视而不认识由它们构成的单词。
NMET 2000年阅读理解C篇全文出现了18个加前后缀词语:unlike, naturally, considerable, mathematician, imperfect, impossible, normally, decision, unknown, unknowable, comfortable, founder, player, information, action, business, thinker, factor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前后缀的意义,理解这篇阅读材料一定有困难。
二、句 法
一个完整意思的理解是以句子为单位的。而句意的正确理解要求掌握句子结构。“英语句子结构模式的掌握,是高效英语阅读的前提。”由于表达的需要,英语句子结构富于变化。学生句子结构模式不熟,在阅读中就会因弄不清句子结构而无法理解句子意义。
如: NMET 2000年阅读理解C篇第一句。 Decision-thinking is not unlike poker -----it often matters not only what you think, 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you think.(作决定和打扑克牌没什幺两样,不仅自己的想法很重要,而且别人对你的想法怎样考虑、你对别人对你的想法又怎样考虑也很重要。)
句中含有三个主语从句,三个宾语从句,句子结构十分复杂。理解必须以娴熟的句子结构知识为基
三、篇章理解的能力
很多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但由于篇章理解能力不强,导致阅读质量不高。篇章知识方面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一)阅读不分文体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写作目的,作者会采取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或应用文体。不同文体其阅读难度,要求和任务都不同,阅读方法也应不同。但学生处理各种文体阅读材料的不同之处不在阅读方法,仅在阅读次数。如: NMET 2000 B篇
1. 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story is ________.
A. to tell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B. to show the easiest way out of a difficulty
C. to describe the trouble facing a newly married woman
D. to explain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o cook from books
这是一篇记叙文。判断准确,就不难选出A.(to tell) 因为BD (show, explain)为说明文。 C(describe)为描写文。
(二) 阅读忽视关联词 关联词使文章的句子,段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服务一个主题,表明文中句段的开启、转折、延伸、因果等逻辑关系。阅读忽视关联词导致无法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思维脉络。因而很难快速准确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作者写作意图。
(三) 阅读不分主次 在文章的主要段落,作者一般提出他的观点,看法,表明主题。在次要段落,则以事实、例证来支持或反驳某一观点。阅读不善于判断主次段落就会混淆文章大意,在短时间内找不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四) 指代、替代理解不明确 指代、替代是使上下文之间发生关联作用的衔接手段。指代有人称指代it, him. he, everybody,指示指代this, that, these, those, the, 地点和时间指代there ,now, then等。替代词代替上下文的某一语义单位。有one, ones, do, so/not, same, similar等。如果指代、替代含义没明确,文章的内容就显得含糊不清。如:Does Tom need a car to go Guangzhou? If so, tell me before six. If not, ask him how he'll get there.
如果对句中so, not, him, he, there的指代、替代的含义把握不明确,句意就无法准确理解。
四、 相关背景知识
阅读理解的水平与层次和学生个人的知识体验相关。相关的背景知识直接影响着阅读理解和速度。受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我国学生缺乏英语语言国家的民族文化背景、社会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历史、地理等方面知识。学生只能依据材料本身提供的信息去理解阅读材料。信息量不足难以产生合理的推测和联想,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判断失误。
五、不良阅读习惯
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主要来自口、眼、手的多余动作。
(一) 回视重读 因担心遗漏细节、要点内容,或阅读材料超出学生的知识阅读理解范围重读阅读材料。频繁的回视重读使阅读失去连贯性和整体性。
(二)心读、默读 在文字符号和意义之间加入声音,直接影响着阅读速度。阅读研究揭示,眼脑可以直映阅读内容,因为“词的意义在字形之中,而不是在声音之中。”
(三)指向阅读 手指或笔指着一个个单词阅读。阅读速度受制于手或笔的移动。逐词阅读造成视幅狭小,无法形成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