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 or No 或“T”or “F”或Wh—question 的形式。
(2)、关于深层性理解问题的设置
深层次理解问题包括逻辑推理、语气识别等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难度较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学生回答问题前必须根据有关信息,运用逻辑思维,并借助一定的常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如:教SEFC1B Lesson 78 Paper 所提出的问题:How did people keep information in the past? 和 How do modern people keep information at the moment besides the computer? 这类问题的提问对象应为班级中上水平学生,也可由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3)、关于评估型问题的设置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学生熟悉课文,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还要求他们运用现有的语言知识,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类问题主要设置在阅读后,如:What do you think of …? What can we learn from …? If you …, what can you do? 这类问题先通过小组讨论,后由个人发言来完成。
2、相关性原则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教授J.M.Keller 近年提出了 ARCS 动机设计模式,指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注意力(at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所以,提出问题应具有相关性,即能将材料与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同时又能把实际生活引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与文中材料产生共鸣,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得以长久维持,实现最大限度的满足感,从而激发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能形成良性循环。
如在全国第二届中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中,一位参赛教师在讲授 SEFC2B Lesson 62 The Sea一课时,设计了一个电视采访节目,让“赵忠祥”采访 Mr/Mrs Coral, Mr/Mrs/Miss Whale, Mr Shark。之后,让学生回答:. continues to grow.
(More and more people became "do-it-yourselfers")
2 John and Jim are not unusual people. (They have become "do-it- yourselfers")
3 So you can become a "do-it-yourselfer", too.
顺着作者的推理思路,90小题的文章主题选择就一目了然。
(三)比较—对比法 辨别论证两种或多种同类的人或事。阐明其异同。
如: Body Language (SB 2A L10) 要求学生比较body language 在世界各地的相同或不同含义,找出作者要阐明的观点:
We make ourselves understood not just by words, we send messages to people around also by our expressions and body movements.
(四)因果法 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常常会依据某物的原因推导其结果,或依据某种结果分析其原因。在推敲因果关系时,要求学生推断要立足事实,合乎逻辑和常理。避免脱离材料,主观臆断。如: SB 2A L34 Saving the Earth
Read the part "Earth" and find the causes:
Results Causes
The area of desert (growing) _________________
Good soil (lost) 1)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五)列举法 作者一般首先摆出一个观点或问题,然后列举一系列论据对其陈述或解释。
如: SB 3A L14 Feed the World
Farmland is being lost for several reasons: 摆出观点以后,引导学生通过关联词First, Second, Third, Also, Food Stores.找出作者陈列的五个论据。
(六)举例法 作者在主题句中直接阐明观点,然后举出具体事例对其进行说明。如: SB 2B L66 Life in the Future
引导学生阅读首尾段,判断文章主题句。阅读段落首尾句寻找作者支持观点的具体事例。Through out the world, computers will be used more and more in the future.
1) Para. 1 In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2) Para. 2 In people's personal lives
3) Para. 3 In people's work
4) Para. 4 In transport
5) Para. 5 In space travel
6) Para. 6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health, and research
五、抓课外阅读 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加强课外阅读,为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为提高阅读效果,课外阅读要注意选材。
(一)实用性 有利于学生了解吸收英语国家语言文化,跨越文化背景障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二)互补性 SEFC教材主要是记叙和说明文体,适当选取描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补充教材的不足。
(三)时代性 注重当今的热门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渐进性 选取整套阅读材料,如《New Concept English》, 便于随着学生词汇量的不断扩大逐步提高阅读任务和要求。
(五)自然性 尽量选取英语作者的写作或原作改编。边读边体会英语作者的行文思路,思维习惯,接触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
六、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
随着近几年高考阅读难度的增加,生词量增多,许多学生对阅读有一种畏惧感,特别是生词比较多时。因此,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非常重要。要静下心来读,遇到生词时,要通过上下文和整篇文章的内容猜。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始于基础,重在方法,贵在坚持。基础扎实,厚积薄发。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持之以恒,多看多读,量变质变。教学中,只要教师侧重阅读,学生注重阅读,阅读理解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胡春洞 戴忠信 《英语阅读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王松美 林继玲 《英语教育与素质教育》 中华联合出版社
刘辰诞 《教育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