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加课改的能力、水平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第三,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孩子买不起一些必要的课外书籍,这与课改中供学生选择的学习资料受到了限制。第四,农村师资较薄弱,有些还是代课教师任教导主任、校长。一些学校的领导素质偏低,观念落后,这也很难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
2.各种制度改革的滞后成为课改的主要障碍。
(1)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滞后。
一直以来,高考招生仅凭笔试成绩录取,能考上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多是那些刻苦拼搏、死记硬背、基础扎实的学生,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要的也应该是这样的学生,但笔试很难测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高考招生录取应大胆探索改革之路,打破“一纸定命运”的做法,建议笔试后录取院校再进行能力面试考核。这样,发展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真正成为社会与每一个人的内在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会得以顺利实施。
(2)领导的任用制度日趋行政化。
领导的任用制度日趋行政化,专业水平日渐淡化,这无形助长了的官本位思想,削弱了专业意识。据了解,大多校长长期脱离教学一线。“校长是搞行政的,不用过问业务”竟很自然地得到人们的默认,以至于课改当头,一些校长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此呼吁,领导任用强调专业素质,取消行政级别,用人制度尽快步入专业化的轨道。
(3)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滞后。
《标准》下的教育评价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而传统的教育评价关注的是“分数”,评价方法集中于纸和笔,至使教师的一切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围绕考试和分数展开,学生走进了读死书,死读书的胡同。一组组数据,名次的先后,把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搞得很脆弱,原有的改革热情、学习愿望一点点丢失,个人的想法和创意被埋没。如此滞后的评价方式、方法成了新课程改革的“瓶颈”。所以,教育体系的评价要尽快沿着《标准》指出的方向进行调整和改革,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3.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甚少甚微,农村教师的工资得不到保障。
农村教学经费不足。一支粉笔、一本书就是校内的一切教学资源。更有甚者,有的单位教育经费挪作他用,以至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没有得到保障,教师课改的动力何在?课改出现的消极主义的病态心理就难免了。
三、措施和方法
农村小学如何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课改实验工作,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
1.把培训教师作为第一要务,切实提高教师的课改能力。
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所以按新理念重塑教师是课改的第一要务。结合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客观原因,本着“先训后教,边训边教,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目前主要采用短期面授与集中培训,首要是让教师在灵魂深处打下课改的烙印:要进行课改,而且非改不可,只能进,不能退。课改中后期采用分散培训与长期跟踪培训。通过实践探讨、专题讲座、行为反思、案例分析、观摩录像等培训,教给教师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2.精心组织,广开宣传,酿造良好社会氛围。
农村教育面广,交通不便,不宜组织大规模的课改教研活动,可构建若干个实验协作区开展活动,聘请优秀教师为课改兼职教研员,负责本协作区实验工作的指导。另外,充分发挥各种宣传阵地,强化课改舆论宣传,邀请家长、社会有关人士召开课改专题座谈会、听课等,引导他们参与、支持课程改革实验。使他们懂得,社会的发展要求公民增强自立,遇到问题学会优化解决,而新课改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以,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这是大势所趋,不能坐以观望。
3.结成对子,对口扶持,转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
如何让农村好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实施中焕发出活力? “捆绑式”的是一条有效途径。即城镇小学确定若干农村小学结成对子,城镇学校送教下乡,村小教师送教进城,既解决了农村信息不畅问题,又避免了农村教师摸黑路。通过现身说法,让教师知道课堂上怎样营造一个探索和理解的氛围,怎样和学生平等地对话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同时针对农村小学生学习起点低和性格内向的特点,教学时可放低教学起点,让孩子运用农村特有的经验主动构建知识,并且善于抓住农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敢说、想说、抢说。
4.针对资金缺乏,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
新课程对教学的客观条件要求比较高,而农村学校由于经费问题,不可能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可因地制宜,挖掘资源,超越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对于教具、学具,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开动脑筋,就地取材,随时制作。
诚然,农村小学课改目前虽最薄弱,问题最棘手,但农村特有的自然优势,为课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更加适应新课程的教与学。同时新课程为城乡教师建立了同一新平台,加上各种制度改革与课改目标的日趋匹配,所以,只要农村教师不气馁,抓好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农村小学课改是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 | ||||||||||||||||||||||||||||||||||||||||||||||||||||||||||||||||||||||||||||||||||||||||||||||||||||||||||||||||||||||||||||||||||||||||||||||||||||||||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上一篇文章:新理念 新思路 新目标 下一篇文章:浅析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