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点透视
1.了解随机事件的含义、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
2.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
3.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
4.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二、知识网络
三、要点、重点、难点精析
1.随机事件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2)难点突破:虽然不能事先确定随机事件肯定发生或肯定不发生,但是同类现象的大量重复,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3)疑点辨析
①随机试验(一次试验)是随机现象;对“试验”一词要作广义的理解。例如,掷一次骰子、打一次靶、作一次天气预报、参加一次考试等等,都是一次试验。
②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随机事件由若干个基本事件构成。一次试验所有的基本事件的集合,构成基本空间。
③基本空间是一次试验所有的基本事件的集合。故基本空间就是必然事件,因为基本空间的构成随机事件的基本事件构成,也是一个随机事件,这个随机事件总是发生,当然是必然事件。
2.随机事件的概率
(1)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m/n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2)随机事件概率的实质: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实际上也是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4)随机事件概率的范围。
由于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有0≤m≤n,即0≤mn≤1。
于是得0≤P(A)≤1。
注: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3.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1)对“等可能性”的正确认识“等可能性”指的是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的各种结果,而不是指事件。例如,先后抛掷2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时错误地认为出现“两个正面”、“两个反面”和“一正一反”这3种结果。但是,这3种结果不是等可能性的,等可能性的结果有4种。
(2)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计算
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个,即此试验由n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的结果有m个,那么事件A的概率为P(A)=m/n。
(3)从集合角度看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从集合的角度看,事件A的概率是子集A的元素个数(记作card(A))与集合I的元素个数(记作card(I))的比值,
即 P(A)=card(A)/card(I)=m/n。
因为在一次试验中,等可能出现的n个结果组成一个集合I,这n个结果就是集合I的n个元素。各基本事件均对应于集合I的含有1个元素的子集,包含m个结果的事件A对应于I的含有m个元素的子集A。
四、概率统计的广泛性
概率的统计定义具有广泛性,它不仅适用于等可能性事件的情形,也适合不等可能性事件的情形,都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频率代替概率的近似值。
五、从集合的角度看排列、组合和概率
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m个元素的排列(组合)和排列组(组合数),可以从集合的角度进行解释。
如:从3个不同元素a,b,c中取出2个元素的所有排列是ab、ac、ba、bc、ca、cb。从集合的角度看,此排列组成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排列是它的一个元素。
另外,从集合的角度看,所求的组合数与相应的概率,可看成全集I的某个子集A到数的集合的两种不同的映射。
六、概率计算
计算概率是本节的重点,计算概率的关键是首先要搞清楚基本空间是什么,有多少个元素,然后,搞清事件包含几个基本事件,即计数。计数一般有两种方法。
1.列举法:把基本空间和事件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再数个数。
2.用排列组合知识计算元素个数,可用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