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项研究对实践策略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所得结果显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较多地使用重复强化策略和规则套用策略,较少使用自然练习策略;英语学习成功者比不成功者更多地使用各项实践策略;实践策略对英语学习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实践策略英语学习
一、引言
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个人用以理解、学习或保持新信息的特殊思想或行为(special thoughts or behaviors,O' Malley and Chamot, 1990)。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20 多年来,国内外对其研究的兴趣日渐浓厚,研究手段也日趋多样化。许多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表明,实践策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但是对实践策略的归类存在不同的观点,而且具体观察实践策略的研究也不多。本文拟对我国中学生实践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和探讨。主要调查实践策略的使用情况,实践策略与成绩的关系,实践策略对成绩的预示作用。
二、 理论背景
自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已被许多国外学者系统地归纳出来,在他们的研究中都指出了实践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手段。Rubin(1975) 发现,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非常善于使用课内和课外练习策略,如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词汇与语法练习,通过交谈、看电影或其他方式来使用外语等。Bialystok(1978) 总结出了四种语言学习策略,其中包括正式练习和功能练习。正式练习主要指语言规则的学习,功能练习则指为了提高交际能力而增加语言接触的策略。O' Malley and Chamot(1990) 把重复练习策略列为认知策略中的第一项策略。Oxford(1990) 在对学习策略的归类中认为,实践策略是认知策略中最重要的一项策略,包括重复练习、使用熟语与句型、语音和写作练习、重新组合、自然环境下的练习这五小类。Cohen(1998) 总结出了两大类学习策略,在其中的语言学习策略中包括了反复接触材料策略,在语言运用策略中包括了排练策略。
国内的不少学者也对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提出的观点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实践策略的重要性。文秋芳(1993)把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语言学习策略中包括形式操练策略和意义操练策略。吴本虎(2002)把策略分为语言学习策略和一般学习策略两大类,语言学习策略中包括复用强化策略群,该策略群又分为温故知新和实践尝新两个策略组。
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在学习策略领域作了一些实地调查研究,很多研究肯定了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所起的积极作用。如 Patricia LCarrell(1997) 对阅读策略进行了研究, John M.Green 和 Rebecca Oxford (1995) 对全部的共 6 大类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孙良成、武传团 (2000) 对元认知策略进行了研究。王荣安、王宗华(2001) 对情感策略进行了研究。但多数研究着重于观察学习策略作为一个整体对语言学习所起的作用,或者是对某一大类学习策略的观察,具体调查分析实践策略对语言学习的作用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在综合考虑各种不同的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把实践策略分为重复强化策略、规则套用策略和自然练习策略这三类子策略,并对实践策略及其子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三、 调查的方法和过程
(一)调查对象
2003 年 11 月,我们让浙江省某市市区一所普通高中的 403 名二年级学生填写了“实践策略”问卷,所有问卷均回收且有效,通过随机抽样确定了其中 100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所在的班级遵循相同的教学大纲,使用相同的教材,教学方法较为相似,教学进度也基本一致。在填写问卷之前,他们刚刚参加过学校举行的期中考试。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运用了两种调查工具,包括实践策略调查问卷和期中英语试卷。期中试卷由学校统一命题,是一份综合性试卷,题型包括语音辨析、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对话填空、改错和写作。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一部分题目描述重复强化策略,一部分题目描述规则套用策略,还有一部分题目描述自然练习策略。问卷题目的来源主要是有关的文献、自身的外语学习经验和对部分学生的访谈。
(三)数据分析
该研究共涉及 5 个变量,其中因变量是英语成绩,自变量是由问卷题目组成的实践策略及其 3 类子策略。表1描述了 4 个自变量的名称、所包含的题目数和内容。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的是 SPSS10.0 计算机统计软件包,涉及的统计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T检验和回归分析。
四、 调查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三类实践子策略的使用情况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 2 显示的是三类实践子策略的描述性统计。从表中的结果看出,三类实践子策略的平均数高低不同。为了进一步明确它们的使用情况,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每对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 3 显示的是方差分析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到,实际计算出的每对平均数之差的三个 q 绝对值都大于相应的 q 临界值,则 P<0.01,说明每对平均数都有显著的差异。这一结果说明,这三类实践子策略的使用情况都有显著的差异。
重复强化策略的平均分为 2.48,是三类策略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这说明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对词汇、课文的复习,也能有意识地进行语音语调的模仿。规则套用策略的平均分为 2.77,是三类策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语言规则为主,对语法知识比较强调,给学生的作业通常也是书面的语法练习、阅读训练等,所以学生使用该策略的机会非常多。自然练习策略的平均分为 2.00,是三类策略中使用频率最低的。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较少提供语言交际的机会,学生也不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个原因和语言环境有关。在中国,汉语是母语,英语是外语,汉语是日常的交际语言,缺少使用英语的良好氛围,所以学生并不一定意识到自然实践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还有,中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即使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愿望强烈,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实践的机会也是非常少的。
(二)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实践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由于通常所说的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本研究采用了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区分方法。英语成绩大于并等于 80 分的共有 29 人,是高分组。英语成绩小于并等于 55 分的共有 30 人,是低分组。表 4 是高分组与低分组各项实践策略平均数的T检验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到,高分组与低分组实践策略平均数的T检验显示,P<0.005,说明高分组实践策略的使用情况与低分组有显著的差异,由于高分组实践策略的平均值大于低分组,所以高分组对实践策略的使用情况优于低分组。
三类实践子策略的平均数T检验显示 P<0.01,说明高分组的使用情况与低分组有显著的差异。由于高分组的三类子策略的平均值都大于低分组,所以高分组对三类实践子策略的使用情况优于低分组。这一结果与许多研究的结果一致,说明学习成功者和学习不成功者相比,更善于运用实践策略。
(三)各项实践策略和英语成绩密切相关
表 6 是实践策略及其子策略与英语成绩的相关分析的结果。从表中看到,各项实践策略与成绩的相关系数的值都是正值,说明策略与成绩是正相关,即策略的使用频率越高成绩越好。通过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发现,这些实践策略与成绩的相关系数的P值都小于 0.01。结果表明,各项实践策略与英语成绩密切相关,这些策略的使用对成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四)实践策略对英语成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由于表 6 已经说明各项实践策略与成绩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用回归分析,可以进一步求证各项实践策略对成绩是否有预测作用。通过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得到 P<0.01,说明各项实践策略与英语成绩存在线性关系。表7显示的是由各项实践策略预测英语成绩的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实践策略对成绩的预示作用明显,其三类子策略中规则套用策略对成绩的预示作用最不明显,重复强化策略对成绩的预示作用较明显,自然练习策略对成绩的预示作用在三者中是最明显的。
如上所述,本项研究得到了以下结果: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较多地使用重复强化策略和规则套用策略;英语学习成功者比不成功者更多地使用各项实践策略;实践策略对英语成绩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自然练习策略的预示作用最为明显,规则套用策略的预示作用最不明显。
五、结论与启示
以上结果向我们显示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三类实践子策略中,对成绩预示作用最明显的自然练习策略竟然是中学生使用最少的一项实践策略,而对成绩预示作用最不明显的规则套用策略则是中学生使用最多的一项实践策略。这个现象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到底应该向学生提倡什么样的英语学习方法?本项研究的结果向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答案: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记住了多少语言规则,更应关注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改变语法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积极尝试其他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各自的优势互补;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的训练。在课内,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各种电化手段增加语言的输入,给学生提供大量机会进行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设计丰富多采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做游戏、话剧表演、学唱英语歌、讲故事、讨论、演讲或是模拟真实情景的对话;在课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并且可以指导学生写英语日记,开设英语沙龙,举行英语晚会、英语夏令营,和国外的笔友通信等等。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英语实践策略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恰当的实践策略,以便他们能自觉而且有效地进行英语的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实践策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认知策略,本研究深入调查了该项策略及其三类子策略的使用情况,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实践策略的使用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这个结果启示我们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念、掌握各种实践策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Carrell, Particia L.and Joan C.Eisterhold: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1983.17(4), 553-569.
2. Chamot, A.U.and Pamela Beard El-Dinary:Children's Learning Strategies in Language Immersion Classroom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9.83(3), 319-332.
3. Chamot, A.U., S.Barnhardt, P.B.El-Dinary and J.Robbins:Theoretical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on learning strategies[J].In White Plains,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Handbook[M].NY: Addison Wesley Longman.1999.156-178.
4. Cohen, D.Andrew: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 Longman.1998.
5. 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6. Green, John M.and Rebecca Oxford:A closer look at learner strategies, L2 proficiency and gender[J].TESOL Quarterly, 1995.29(2), 261-324.
7. Lee, Hui-Ming Lucy:The role of practice in successful EFL listening achievement for Taiwanese university English majors(China)2001[D]www.UMI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Full Citation & Abstract.htm.
8. O'Malley,J.Michael and Anna Uhl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9. Oxford, Rebecca 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a division of Wadsworth, Inc.1990.
10. Pickard, Nigel:Out-of-class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J].ELT Journal,1996.50(2), 150-159.
11. Rubin, Joan and Irene Thompson:How to be a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M].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 a division of Wadsworth, Inc.1994.
12. 蒋祖康:“学习策略与听力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 年第 1 期,51-58。
13. 马广惠:“高分组学生与低分组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研究”,《外语界》1997 年第 2 期,38-40。
14. 石永珍:“课外语言学习策略调查报告”,《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年第 1 期,84-87。
15. 孙良成、武传团:“英语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策略初探”,《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4)》,51-53。
16. 王荣安、王宗华:“初中生外语学习情感策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9)》,36-39。
17. 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 年第 3 期,61-66。
18.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年。
19. 文秋芳:“传统和非传统英语学习方法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现代外语》1996 年第 1 期,37-43。
20. 吴本虎:“如何研究中小学外语学习策略:方法与手段”,《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7 年第 5 期,10-15。
21. 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年。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