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的综合体现,随着中国加入 WTO 和申奥的成功,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就显得很迫切与重要。然而,中学口语教学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成了当前教学的一个焦点话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近年的高中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它能使学生在宽松舒适的语言环境中充分地与他人交流,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介绍。为了证明它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假设,笔者对所在校高一两班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口语测试法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后期结合对实验班的调查问卷,来进一步说明实验的效果。 一、引言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与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掌握英语交际能力已成为 21 世纪成功竞争的必要砝码。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 WTO 与申奥的成功,用英语交流更显得迫切与重要。20 世纪 70 年代,M.Haliday 等语言学家就提出“外语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温晋方,1990:73)。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语言技能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活动要围绕这一目的开展,努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言的综合体现。在目前高中教学中,对口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虽有增强,但教学进展缓慢,其现状不容乐观。大班教学使口语训练很难落实到个人;应试教育的存在及高考口试的不计分使师生误认为说的能力不重要,学生更采取无所谓与不合作的态度;大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动机不强,自信心不足,怕出错丢脸,怕开口,少开口甚至不开口;同时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下,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批判思考的能力。主、客观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学生口头交际能力仍然十分薄弱。 因此,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促进学生主动性发挥,激发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利于学生进行口语实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起源于70年代的美国,并在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中的信息互动是一种复合的多边活动,它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单向型互动或师生间交流的双向型互动,而是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小组合作学习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Ellis & Fouts,1997: 165)。教学中互助的形式使学生共同促进自己与他人学习,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利用合理性人际交往,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社会性与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活动不仅可组织机械与记忆性的操练,更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协调与合作的交际性活动,从而培养相互协调合作的创造性言语活动能力与合作竞争精神。Pica(1994)指出小组活动能有效地帮助课堂内的交际,比起以教师为主的固定不变的课堂活动,小组活动能使学生在更广的社会和人际功能范围内使用语言。因此互动的小组活动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自由地说出想说的话。另外,小组活动可提供一个“affective climate”的积极环境(Long & Porter, 1985)。Krashen (1995) 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导致语言习得的关键。传统课堂教学只注重掌握语言规则而忽视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实践后归纳与总结规则。而在小组活动中,通过提问、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为每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接触目的语的机会,也增加了为真正的交际目的使用英语的机会。同时,他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因素影响了语言习得。多样的小组活动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习英语的动机;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后,自信心与自尊心增强,焦虑感降低,这样在一个低情感过滤的环境中进行口语训练,语言输入会更多,输出的效果会更好。关于合作学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国内外已有许多文献进行过讨论,尤以斯莱文 1990 在《合作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一书和约翰逊兄弟等所进行的元分析较为科学和全面(王坦,2002:81)。 三、实验设计 1. 实验目的 新课标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高中生的认知能力与情感的社会性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具有理解与支配学习的能力。而高中阶段的口语教学对今后建设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想通过实验研究来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假设。 2. 实验对象 乐清翁洋高中 2002 年秋入学的高一(5)、(6)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各为40人。高一(5)班为实验班,高一(6)班为控制班。两班学生已有6年的英语学习经验,由一位教师任教。 3. 实验过程 (2) 实验材料: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此教材内容新颖,话题实际,文章信息量大,语言知识丰富,同时注重语言的运用,是适合进行口语训练的必备资料。 (3) 实施策略:把实验班分成异质的 10 个小组,并选出一位小组长,担任组织与监督的工作。英语教学中,把口语教学与听力、阅读、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口语训练主要在课内小组活动中进行,适当地延伸到课外;利用口语活动把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口语训练的方法很多,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了以下几种训练口语的活动: ①热身活动:每次上新课前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说的活动。活动的形式由学生自己选择,如讲故事、新闻报告、绕口令、唱英文歌、朗诵等。以小组为序依次派人发言。学生课前可先向小组成员提问、质疑,相互间讨论并纠正语音、词汇或语法错误等。让每位同学都有上台说的机会。 ②看图说话:图画为说的练习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演示情景。凡是有图的课文或练习(对话与阅读课为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让每个小组(4 人)分成两人一组对话再轮流交换对象进行交流,两两结合的伙伴活动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互动。给不同级别的学生设置难易不同的活动,分为看图说词语、看图陈述、看图问答、看图叙述、看图描述、看图表述(黄远振,2003:133)。实验采用看图问答与看图叙述为主。 ③情景对话: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要经历模仿、运用与再运用的积累过程。如听完文中对话进行机械模仿及熟练后,让各小组进行以所学对话为语境,按指定内容进行对话。然后各小组成员在老师提供的半真实情景中就某个日常交际话题进行交流。角色扮演是最常用的情景教学,其中小组人数可根据表演需要适当地增减。实验中如采访名人、购物、看病、旅游介绍等,无论是文中剧本的改编还是自创的情景,都要求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用已学的或现学的知识用英语讲出来。 ④“头脑风暴”:指在一段时间内使我们的大脑就某一主题进行密集的想象和思考。教师是此活动的组织者,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把任务分解成层层深入的几个小问题,然后分给各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各小组相互再讨论及询问教师。各小组记录本组所有的“点子”、意见与建议,讨论通过后派代表陈述小组的解决方案。此项小组活动能开展的前提是主题是否能吸引所有人参与,吸引每个人思考与讨论。 (4) 口语测试:口语测试测定的是考生利用口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和其他技能测试比,它有其独特性,即与测试环境相关。为了保证口试的质量,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准备:首先,认真挑选一位教师与实验教师共同担任主考。两人事先培训,要求学习评分标准、进行试评、讨论试评结果、统一认识。试测时可从同年级别班挑出几名学生进行口试,确定试题难易程度的同时,对两位教师的评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以保证评分的一致性。其次,是口试试题的选择与评分。试题经过预测后确保符合大纲的高一水平。口试类型分朗读(摘自高一课文)与三分钟说话(包括师生问答与看图说话),师生问答要求学生回答教师的五个问题(每份试卷题目难易相当,从易到难排列),提问内容参考新课标附录的功能意念与话题项目表。图表应该简单,并贴近学生生活,尽量让人人都有话可说,要求至少说 5 句话。根据每种类型题目,依次组合成多份试卷,要求每份卷包括1副图、5 个问句和一段话,试卷存有备份。口试评分标准见附录,主要测试学生的语音、语调、流利度、语法、理解。再次,是口试的方法。要求两位主考在同一天,在同一教室,同时合作对 80 名学生依次进行单独面试,学生每人 5 分钟。并确保学期初的前测和学期末的后测试卷难度相当。 4. 实验结果 在微机上采用 SPSS 11.0 for windows 软件包对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口试成绩进行前、后测比较并进行T检验,其结果如表 1 与表 2: 5. 实验分析 表 1 与表 2 的数据表明,在口语测试成绩方面,实验班与控制班比较,前测平均分无显著性差异(t=0012, p>0.05),而后测的平均分差异显著(t=4.139, p<0.01),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表 3 的数据说明,两个班在优秀率与及格率虽都有增长,但与前测比,实验班增长更快,(优秀率增长了 13.82%,及格率增长了 20.06%),而控制班变化不明显(优秀率增长了 4.07%,及格率增长了4.23%),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全班同学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中等生的提高。表 4 是在实验班经过一学期的小组活动教学法后对其的评价。表格中的数据表明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持肯定态度;小组活动能给人安全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里,学生愉快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不开口到开口,从少说到多说,学生说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是组间的竞争,但要求小组内成员团结、互助,学习的同时发展和谐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四、讨论与思考 从总体上看,实验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小组活动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希望通过讨论引发大家的思考与实践。第一,小组活动开展的量与度。英语课中,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合作学习,要关注小组活动何时开展,时间需多长,怎样开展,如何处理它与班级教学的关系等。第二,小组的组织与管理。小组成员是否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小组的形式很多,成功的组织要求学生之间互动,互助互学,人人进步,怎样组织小组才有效要靠教师的探索;另外,如何选择小组长,如何让学生遵守合作规则及维持活动的秩序更须师生共同努力。第三,教师的角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地位也要发生变化。教师应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监督者、指导者。如何发挥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也是成功的必备条件。第四,评价制度的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实验阶段的需要设计不同的评价表。如何把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把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结合及适当的奖励措施,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还应在教学的总体导向上,测试的导向上有所改进。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与教育理念,不断尝试新方法,积极投入教改的潮流中去。 参考文献 Ellis, A.K.& Fouts, J.T.Research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s. New York: Eye on Education Inc,1997. 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hoenix ELT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5. Long, M.H. & Porter, D.A.Group work, International Work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ESOL Quarterly Pp: 207-209,1985. Pica.Research on Negotiation: What Does It Review abou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onditions, Process and Outcomes. Language learning, 1994. 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验》,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年版。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