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谈生物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来源:不详  作者:作者__  更新时间:2005-11-18 10:51:59   

  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教育的突出要求。传统的中学生物教学,比较重视传授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生物学技能。对于培养能力,则没有提到近年来的高度上来要求。但是,在现代的生物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把培养能力作为实施生物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去努力完成。

  能力其实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学科特点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新的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规定,在教学中传授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起点,是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学会捕捉观察对象,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如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有丝分裂的实验课,教师总要交代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注意什么,怎么看……;虽然如此,也难以使每一个学生领会。见意学生把课本插图放在旁边参考,就使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各个时期的图象,看清细胞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

  又如为了让学生掌握酶的专一特性,设计了一组演示实验:

    把A、B、C三支试管均放在35℃左右的水浴里,保温5分钟,然后同时取出三支试管,分别滴入一滴碘酒。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支试管各有何变化?为什么?学生会发现,只有第二支试管不变色。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第一、第三个试管变色?为什么这里要安排A试管,它在这个实验中有何作用?这时,学生经观察、分析已能得出酶具有专一性这一特性,以及A试管的作用—对照。

  在教材中有些插图较为复杂,又有些内容只有大段的文字表达,这样一方面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简化原图,或设计出形象、直观的生物简图。因为生物简图对所表现的生物学事实切中要点,鲜明醒目,对揭示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具有突出的表现能力,所以引导学生看图、读图,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手头的各种模型、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只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这一能力必定会逐步形成,并得以迅速提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教材所安排的实验不仅少,而且其原理、步骤等在教材中均已写明,这些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但教师如单通过实验来证明现有的结论,这对于已具备一定基础和能力的高中学生而言,是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按部就班,一味模仿,照方抓药,原本生动有趣,具有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就变成了乏味无趣,更谈不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我们应改进一些实验的常规教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而动手能力则是实验能力高低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开设多种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在动手过程中促使学生动脑。例如,关于“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撕取洋葱表皮这一步,许多学生撕的不好,以至于影响最后实验效果。遇到这个难题,会使学生思考,改进实验方法。他们想到:要使实验效果良好,则必须撕取单层表皮。于是就纷纷想办法,动手试验各种办法,结果试验下来,同学们发现,取一片鳞片茎,由里向外拗,就能形成一单层表皮。实验方法的改进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另外,可以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可以根据一个题设计多个实验,如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光合作用需要水?等等;也可以给出仪器,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更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训练,利用所学知识,大胆地去探索。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作用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如何在有限的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例如,“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一节的教学,内容不复杂。此时,可指导学生阅读并见意他们设计个表格,把生态系统各类型填入表中,进行对比。这样,不仅使知识体系一目了然,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深化,同时,发展了学生归纳,对比,小结的自学能力。

  另一方面,生物学课外读物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学生因学习任务重,没有过多的闲暇时间去浏览群书,所以教师应精心选择与生物教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直观形象的电子读物,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即增加了知识量,扩大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学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只有通过思维,学生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问题的提出,则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应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采用各种方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完成“遗传的物质基础”的教学后,学生已经明白孩子像父母,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DNA决定的。这时,要继续引发学生思考:DNA是如何控制遗传的?解决这一问题可继续设计一些启发性的小问题: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个具体性状吗?不是!他们传给孩子的应该是控制性状的遗传信息。那么遗传信息如何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子代接受了遗传信息如何表现出与亲代相似性?以上的问题使学生对DNA的两大基本功能已是心中有数——传递遗传信息、表达遗传信息。同时激发了学生继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课堂教学就应通过不断启发促进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此外,可以利用课外读物开辟“探索苑”小专栏,主要刊出一些导致生物学革命的独创见解,如沃森、克里克与DNA模型 的发现,哈维与血液循环理论,弗莱明与青霉素……介绍一些当前生物学领域的科研最新动态和热门话题,供学生讨论,如克隆羊的诞生,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对人伦道德的冲击;仿生DNA芯片的研究进展;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和大西北的生态环境等环保热点;动物行为奥秘、脑与意识等。可以鼓励学生敢于对权威质疑,抛弃从众心理,刊出学生的一些新见解;结合课本刊出一些教师或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以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怎样才能做到农作物高产稳产?胃为什么没有被它自身所含的消化液所消化?……虽然学生的讨论、见解不成熟,但重要的是通过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