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分组进行英语教学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10 00:10:39   

刚由小进入初中的生,习基础参差不齐,这就给师的带来许多困难。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普遍感到难的英语科分化问题更为突出。

怎样帮助、指导生增强习英语的信心,变厌为乐,提高生的整体水平,从而扭转两极分化现状,已成为每位英语课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我摸索出一种办法,就是分组进行,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1993年我在初三年级两个班中使用分组,112名生中考及格率达95.3%,优秀率达49%,平均分80.1分,三项指标名列全县前茅。1994年,我又接初三两个班的英语课,仍然采用分组的形式,通过一年的努力,使这两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中考及格率达到89.7%,比刚接课时提高38个百分点。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由于每个生在习目的与动机、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师在中墨守陈规,这就往往会适成许多生“初一 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的局面。到了初三,英语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习信心的生,真是弃之不忍,之无策。只好课上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

如何摆脱这样困境,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效果?于是我在“因人施”、“因材施”上进行探索。既然生的英语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习成绩好的生的课堂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生的要求的。课堂生掌握内容的主渠道,如果把大多数中差生排除在外,势必造成课上损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

分组是根据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面对这种形式可使各组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

(1)先摸底,后分组。

分组之前,师对全班生的英语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他们的习态度、习习惯,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目标。

1994年10月,我接了初三、二班后,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生逐一 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期期末成绩看,该班56名生,英语总分与及格率均为全年级之末。?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1分以上3人;70-79分12人,60-69分17人,60分以下24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生认为基础没打好,提高英语成绩无望,不如从其他几门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已开始放弃英语习。摸清底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组计划。我把56名生按上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B、C三组。A组由69分以下的24名生组成,B组由17名中等生组成,C组由l5名70分以上的生组成。为什么把习最差的编为A组?我的想法是,评定成绩A为最高等,A是26个字母之首,A又是最常见的重要符号。在我的心目中,A组最差又是最重要的,在他人眼里,A组不易想到差生组,有助于减轻生的心理压力,消弱他们的逆反心理,在感情上容易接受。

(2)实行组间互帮互

我把该班分成三组后,继而建立了C组帮A、B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即由C组或B组的一个生帮助A组或B组的两个生,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成员拉入C组和B组中。

建立这种承包制的依据是:“合作习理论”。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风,利于增加班内凝聚力,启动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师的指导检查。

(3)实行动态组合。

分组后,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每隔一段时间,经过达标检测分析后,?各组成员间个别调整。如将A组个别生调到B组,将B组生调到C组。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充分调动了生的习积极性。

二、针对差生实际实行目标激励
在实施分组的同时,通过搞活动,开座谈会等形式,给差生以充分展示进步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好英语的信心。树立习信心是活动的心理准备工作,要变信心为行动则需要有追求的目标。心理告诉我们,人的追求目标愈高则行动的内驱力愈大,但是面对心理素质还不稳定的中生,如果师所提的目标过高,使生可望而不可及,那么所定目标也就成了空谈。所以在分组以后,我总是先由生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然后在分析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个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