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3)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10 00:15:41   

(四)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

传统的中,听的活动一般包括在以句型或课文为中心的综合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即以语篇内容为目的的听的活动明显不足。实质上,句型中围绕语言形式的听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是"真正的"听,这一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第一,语言形式的操练往往注重音素和音素群的区别和辩认,注重音位的变化,注意词与词间的语法关系等,然而,对这些知识的操练和掌握,并不一定意味着习者能在实际使用语言中,演绎性地运用这些知识。习者对一种新的语言的语音和音位的敏感性往往是在实际使用语言中逐渐获得的。这种敏感性的获得,不仅依靠在使用语言中演绎性地运用过的知识,更依赖归纳性地领会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而语言功能操练则为生提供了习、领会和运用听觉感知知识的机会。

第二,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和解码,是一种最基本的交际行为。无论听什么,只有在无须注意说话人的表达形式,只注意其说话内容时,才能有效地把握信息,达到交际目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听力的本意应该是使习者获得直接听取信息的能力,即交际意义上的听力。现代语言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语篇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习是否成功的关键;此外,有效的听力培养必须对听的技能技巧加以针对性训练。

第三,既然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对语言信息的解码和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那么,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求听者的积极参与外,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用知识与听者的纯语言知识同样重要。对这一点,O'malley &Chamot在1990年公布了他们的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听力理解好的习者和差的习者在使用习策略方面呈显著差异。听力理解好的习者较多使用的习策略包括:有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根据上下文推断意义和运用背景性知识辅助理解。我们知道,语言形式的操练几乎完全排除了对背景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的考虑,但是语言功能操练却往往能弥补这一缺陷。

综合上述三个原因,听力应在训练语句成分听辨的基础上,训练语篇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听速与难度上达到一定指标。

(五)听力与听者的情绪状态

近年来,不少者在探究和调查习策略和语言技能操练与听力理解的关系时,不同程度地发现听者情绪状态与听力理解有相关作用。

1990年,北京外国语院English/" class=kk>英语系师组成的研究组对中国本科生的素质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注:见《外语与研究》1993年第1期。)研究组在以English/" class=kk>英语专业二年级生为对象的调查中,对与English/" class=kk>英语习有关的17项自变量和13项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语言能、习动机等6种因素对语言综合水平影响最大。此外,O'malley &Chamot在1990年的调查报告中也同样提出了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力"对听力理解所起的积极作用。

可见,听者的情绪状态是影响听力的一个主观因素。具体地说,在不具备良好的听的动机和自信心的情况下,听者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从而干扰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语言输入中的"情感过滤"问题。

二、解决途径

通过对上述几对关系的探究,以下几点在中值得注意。

(一)建立旨在扩大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巧的听力体系。各种语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对中国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它技能的提高,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开始就应重视在进行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注重连续的语篇,并在材料的选择中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性。

(二)改变思维方式,讲究听力技巧,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English/" class=kk>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因此,了解必要的目标语国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识,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排除"负迁移"的干扰,必将提高记忆效果。另一方面,培养听者的听力技能,对其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让听者运用听觉感觉知识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或者让听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帮助他们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抓住关键词,以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