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影响阅读效率的非语言因素及对策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30 10:58:18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影响阅读效率的非语言因素及对策

湖北大冶五中   饶扬志

浅谈培养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同学双方都对阅读颇为重视,然而仍有许多学生虽然有相当词汇量和语法功底,却仍对阅读感到力不从心,常表现为:认识词语、懂得结构,却不解其意。由此我们感到,阅读本身并不完全等同于阅读能力培养:阅读行为的多少并不完全相应于阅读能力的强弱。阅读与理解,知识与能力并非正相关,正增长。
  我们应当认识到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的复杂不仅在于一系列对字母、词语的认知等等,还在于它涉及语言素以外的诸多其他因素。阅读理解能力因此也往往受非语言因素的制约。
本文 对阅读效率有影响的非语言制约因素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有利于同学们克服不利因素,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心理与观念
  阻碍阅读效率的因素之一就是阅读心理障碍和阅读观念错误。由于习惯于初中基础阶段字、词、句、译的初学模式,学生自然形成了一种较固定的阅读模式:词语--句子--语法--翻译,习惯于只注重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学到东西;若不精钻研,对词语、句子没有对应的翻译,就会有不安全感。殊不知,这种阅读心理阻碍了阅读能力的发展,由此也会对阅读产生概念错误,以为阅读只是学习词汇、语法、句式、修辞等知识,结果不仅读速慢,而且不能把握文章的命脉,易忽略整体的领略,缺乏宏观的阅读思维能力。
对此,我们应首先改变观念,要认识到阅读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而不是词汇、语法研究。要树立整体篇章概念和速度效率概念,才能克服不良习惯,消除其负迁移作用。

  二、阅读习惯与速度
  由于"求精""求细""求知识"的阅读模式,不少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阅读习惯,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反过来又制约了阅读效率。这些不良阅读习惯诸如:
  1、 阅读视幅 小
  视幅指眼睛每停留一次所能清晰地感知文字的广度。视幅对阅读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看一眼或称定置 能看清字数的多少;二是眼睛定置的次数与时间。好的读者不会以单词为注视点逐字阅读而是以意群为注视点。请看下面的例子:
  高效率的读者阅读时可能会这样切分 :
  Shopping for clothes / is not the same experience / for a man / as it is / for a woman.
  而效率低的读者会一词一词地阅读,或切分时把握不好意群。如:
  Shopping / for clothes / is not / the same / experience / for a man / as / it is / for a woman. 前者注视点少,句子组块大,读速自然会快,而且易为大脑感知并整合成连贯语义单位,回忆理解速度。而效率低的读者(如后者)由于阅读习惯,大脑感知速度等原因,需较长的定置时间,故影响阅读效率。
  要想提高阅读效率,需克服小视幅的阻碍。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阅读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 利用末稍视觉扩大以意群为组块的视幅。例如一行文字只作二、三次切分。如开始做不到,可以先多一些切分,逐步减少。持之以恒,则会有收效。
  2、 声读或心读
  声读是指在阅读时喃喃自语地把每个单词念出声来,有时也可能是无声地动动嘴唇,亦称唇读。另一种较难察觉的声读形式是心读,即在内心想像着或默吟着每个单词的发音,往往手指着读。声读和心读很可能是早期英语学习中以发音阅读为中心的学习法和精读中养成的阅读习惯所致。这种习惯不仅有碍阅读速度,且由于过分依赖言语而易忽略语义,影响到阅读理解的广度与深度。克服声读、心读需要自觉地锻炼扩大视幅,加快读速,加强眼球运动训练,养成成组阅读的习惯。可以先读些较浅显的文章,有意识地进行练习。改变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故要长期坚持。
  3、 回读
  回读是再度倒回来重新阅读的现象,又称倒读或复视。这是由于对已看过的内容、句子等感觉不放心所致回读虽不能完全避免,但次数过多,则会影响阅读效率。 回读习惯也是由于过于重视微观语言现象,注意力过细而担心漏看所致,回读者习惯于有对应的汉语翻译,否则会有不安全感,这样会导致对阅读缺乏自信。如此不仅影响阅读效率,还会阻碍英语思维的发展。
如果我们能够明白对一篇文章的理解是整体的,有时是大致的、相对的,则可避免尽细尽微的阅读,增强自信,有望克服这一障碍。
  以上这些不良习惯会影响阅读速度,而读速过慢又会直接影响到连贯思维,进而阻碍理解。所以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要克服各种不良阅读习惯,并经常进行限时阅读训练,努力提高读速。

  三、思维习惯与背景知识
  语言的思维习惯也会影响阅读效率。中英文两种语言由于在文字、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需要读者在英语阅读加工过程中采取不同于中文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策略。中文句式表达的特点是次要的描述性在前,重要信息在后,而英文句式的表达特点则是重要信息置前,次要置后。如能把握这种差别,在阅读中适当分配注意力,则会对提高新闻记者效率有所帮助。如:中文中的“同学们现在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用英语通常就是“同学们正在打篮球在操场上现在”(The students are playing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 now)。
  再者,中文是一种表意文字,没有词尾变化,在孤立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确定其词性的,中文读者需主要注意词在句中的位置,依赖词序;而英文读者可能具有比较集中之策略,而中文读者则可能具有比较分散的策略。集中策略与分散策略之别源于两种语言之深层差异。因此我们的教与学就不应仅仅是一种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学习,而还应是深层的跨语言文化的思维训练。
另外,背景知识也对阅读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背景知识不仅指文化背景,还指人们掌握的各种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本身及已有的各种生活经验、经历。 在阅读过程中,好的读者会自然地运用上下文及背景知识来印证理解相关的语言信息。比如看到这样一句"The eagle always flew on Friday"。好的读者会联系刚刚读过的上文"It was on a Thursday,the day before the Negro payday."也会参考下文 "The teacher was asking each student how much(money)his father would give to---",由此推断该句与"钱"有关,并非"鹰"怎么样。再加上相关的背景知识;"eagle"是美国的国家象征,美国纸币,硬币上大都印有"鹰"的图案,则可推断出"eagle"喻指美国钱币,从而得出该句是"----payments were always given on Friday"的意思,达到正确理解。因此,思维能力和背景知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提高阅读理解力的关键所在。

  四、阅读策略与技巧
  阅读策略与技巧也是对阅读效率有影响的因素之一。阅读中只注意语言知识,忽视策略能力也是不能提高阅读水平的。关于阅读技巧,许多书和文章都有详述。笔者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论是具体的技巧还是策略,都旨在引导并使得读者能具有正确的阅读方法,较强的思维能力。好的读者在阅读中能做到边读边加工信息,并能把握阅读理解的基本要素:
  1、 确认、分辨
  确认就是要将词句、指称看准确,勿张冠李戴,要形意结合,通过句式结构和语言意义正确把握内容。同时对一句话或一段话要进行分辨,看讲的是一个意思还是几个意思,是否属于一个层面,是否有深层含义,切勿囫囵吞枣。
  2.预期、印证
  在阅读中对下文应有预期能力。根据书面信息线索,主动预期下文情节的发展,作者思路的走向。可以借助段落、纲领句及具体信息,还可以通过语篇承接语,tors),表示句子功能的标识语等,再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及上下文对当时所读书面信息或预期作出印证。
  3.联系、推断
  由于文章是有主题的,而且是有序关联的,故在阅读中要前后联系,上下联系,同时也要表里联系——通过表层语言推断出深层含义,内外联系——借助外围背景知识推断理解书面信息。这种宏观阅读能提高读者的联想能力和理解能力。
  4.归纳、总结
  阅读时不能只注意语言文字知识,也不能断章阅读而要把握整体,临时储存重要信息,继而对作者意图观点、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作出归纳总结。这样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并能给写作积下潜能。
  以上阅读理解的基本要素不是互为独立的,而是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读者在平时的阅读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过于强调、依赖"技巧"而忽略阅读实践本身是不可取的。阅读的实践性很强,我们应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技巧,从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除了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发展非语言的其他智力或非智力因素。英语阅读过程是一个我因素作用过程,英语阅读的提高过程是一人持之以恒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阅读实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拓展各种知识,培养发展思维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