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谈NMET的发展趋势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2 02:09:18   

1996年,NMET的题型结构、各题赋分比例等得到了一些调整,使高考英语试卷向科化、合理化又迈进了一步。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这次调整仍未达到试题设计者的预期目的。作者拟根据国际上语言与测试的发展和我国外语的状况,探讨一下NMET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以期能对中的英语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国际上语言与测试理论的发展

六、七十年代,受行为主义心理和结构主义语言的影响,单项测试模式一直是语言考试的主流。这一时期,考试突出地强调了评分的客观性,测量家为此而精心设计了多项选择题,该题型被用来考查考生的各种语言能力,甚至于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七十年代后期,甚至在此之前,就有人开始对单项测试模式提出了批评,如Carroll认为单项测试的主要缺陷是一次仅测量一个语言点,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符合现实生活中语言的实际应用,因此他建议考试的重点应该是语言的交际功能,而不应该是各种语言要素。

七十年代以后,随着语言理论从重视语言要素的掌握到强调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转变,语言交际能力测试开始受到大家的青睐。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认为一个人进行语言交际时不仅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同时还须具备语言本身以外的社会文化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Mundy拓展了这一观点,指出所授的语言应该与习者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Van Ek在他的《入门阶段》一书中将这一理论付诸于实践,对交际法在课堂和试卷设计中的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课堂的影响是使语言开始从偏重语言结构转向偏重交际情景与交际任务,对所语言材料提出了真实性的要求。语言测试也随之提出了材料真实性的要求,同时开始从单项测试模式转向重视某一特殊语言情景下的测试任务。

七十年代后期以后,语言家为与测试的需要,提出了一些交际能力模型。其中,对当前语言测试较有影响的为Bachman和Palmer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型。该模型的语言知识部分包括了语言各个方面的知识,它被分解为结构知识和语用知识两部分。结构知识被进一步分解为语法知识(词法、句法、字位/语音)和篇章知识(修辞结构、粘着)。语用知识则被分解为词汇知识(语义特点、外延、内涵),功能知识(构思、操作、启发、想象)和社会语言知识(语言运用规则、方言/变体、语域、自然程度)。由语言知识的构成不难看出,掌握它是恰当运用一门语言的先决条件;同时应该清楚的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还受到其他相关心理过程(知识概要和感情概要)的影响。知识概要是指有关这一世界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感情概要则是指带感情色彩的记忆。语言知识、知识概要和感情概要在对某一语言材料的元认知过程中相互作用,该过程一般需经过三个阶段:探查、计划和目标制定。

对语言测试者来说,语言能力模型非常重要,因为它为能力测试提供了一个范围,而明确测试范围则是检测一个考试效度高低的先决条件。

交际能力测试要求语言测试者尽力注意语言材料在两个方面的真实性,一是相互作用的真实性,二是交际情景的真实性。相互作用的真实性要求作为语言运用情景的试卷中的材料能引起考生的共鸣,能够考查出考生以下几方面的情况:(1)语言知识;(2)知识概要;(3)元认知策略;(4)对语言功能的运用。就指导命题而言,这一真实性描绘出了问题类型的大致轮廓,例如:写作题要求考生在一定程度上自己制定目标,因而与其他评阅简便的限制性试题相比,具有更强地相互作用的真实性。交际情景的真实性要求所用语言材料和问题类型符合非测试状态下的语言运用情景。

二、我国中英语的现状

在启用“补全对话”题的背景中已经可以看出,国外新的理论正在逐步为我国的英语界所接受。1992年和1995年,新的初中和高中英语大纲分别开始试用,两大纲都特别强调了对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新的英语材(人版)的出版更是在全国中英语界掀起了加强基本训练、着重培养生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热潮,传统的语法模式已渐渐退出课堂,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状况的改善、设施的改进和师资水平的提高更是为生提供了好地道英语的必要条件。更鼓舞人心的是,师范院校锐意改革,使一大批中青年师掌握了国外先进的方法,为中培养出了大量识材、懂法的优秀人才,直接或间接地领导了中改革。

三、NMET的发展方向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