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ThinkingaftertheLecture──写在听课后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8-08-12 08:46:24   

    本埠大大小小场合的英语课听了也不少,但最近参加的“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因为冠以了“全国”这顶大帽子,回味起来,总觉得分量沉甸甸的,印象深深的┅┅现粗略采撷这次研讨会上几滴零星的、闪光的抑或值得深思的“清泉”奉献给读者,看看大家是否也和本人一样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感觉“全国的”就是不一样。
    站着演讲的教育家,令人肃然起敬
    研讨会开始了,走马观花地听了几位领导的开场白,耳边突然传来汪履平主任浑厚的标准普通话:“欢迎我国著名英语教育家刘道义为大家做精彩的报告。”话音刚落,只见主席台上一位年过六旬却神采奕奕的女教授接过话筒,“倏”的站了起来,只见她颔首微笑,边向观众席挥手致意,边不失风度地跟大家打招呼:“Ladies and gentlemen , Glad to meet you!”见她站着,一旁的汪主任客气地请她坐下,可她委婉地拒绝了:“As a teacher, Standing is an art, Especially there’re many young and beautiful ladies here┅┅”本以为到此她的English会打住,没想到,她竟一口气用流利的英语做了约莫三、四十分钟的“Talk Show”!而且是站着的、情绪激昂的。此情此景,怎不让年轻的晚辈肃然起敬!在钦佩其个人魅力的同时,本人和绝大多数同僚则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地领会其所说的每一句话,并适时做好笔记。有一段话令人记忆犹新:
    “Tell you ,you may forget.
    Show you ,you may remember.
    Invade you ,you will really learn.”
    鼓励学生问老师,不仅仅是新鲜
    开始上课了,来自南京的特级教师沈峰面对一群刚刚认识的“常州门生”还真是会引导,只见她从容地走到孩子们中间和颜悦色地问道:“Now boys and girls, is this your classroom?”学生们有的说:“No.”有的说:“Yes.”沈老师没有否定任何一方的意见,不紧不慢地说:“It’s really our class! Today ,there’re many teachers here,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 ”孩子们想了想,侧过身子面对来宾,兴高采烈地喊到:“Welcome to our class !” (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多好的礼仪教育!)“Oh, you’re clever ,But I’m clever ,too. Please ask me some questions?”恰如其分的表扬后,沈老师话锋一转 ,由褒扬学生转而表明自己也聪明,让学生考考自己(即向老师提问),达到了"制造知识饥渴"的目的。孩子们不甘示弱,你一句我一句地问开了 ┅┅我注意了,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态度拓展了自身英语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他们尝试在记忆的长河中搜索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语言的输出显示自我英语会话的才能,除了拥有了一份自信心,还真正懂得了“How to learn English!”
   看来,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不仅仅是新鲜。学知识不能硬灌,那样不但效率低下,也会很快忘记。只有调动起孩子的情绪,使其情不自禁、如饥似渴,才能使他们不再将学习看作苦差使而乐不思蜀。
   取消讲台的神圣权威,师生更亲了
    本次观摩的几堂英语课,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有圆桌式的,有小组式的。这些教学组织形式提供给师生更为和谐的交流环境。上课的四位教师基本上取消了讲台的“神圣权威”,在课堂上很自然地走到了学生中间,学生也积极地向老师提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事实上,教师不站在讲台上“泛泛而谈”,就不是“钦差大臣”,底下的学生也不再是“俯首听命”的“臣民”。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不固守着“讲台”这块“自留地”,与学生的接触无形中会增添许多,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一些后进生更多的针对性辅导,还可以在自由的空间里组织学生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
    听课是一种学习,听评课也是如此
   既然是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那么观摩后就是研讨。担任本次评课的专家是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斌华教授,他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四堂课的亮点,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提出了我们英语课堂还应注意的地方,比如:学生在言语交流中一出现错误,我们的教师就迫不及待地马上给予否定或更正,殊不知这样生硬的“更正”会抹杀多少正在思维的细胞,任何要掌握的东西都由不会到会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学生出错了,不能说明他永远不会。我们的课堂上,发现一个学生出错了,不要即时去纠正,惟有全班同学都发生了错才要去纠正。
   这段话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教师不能扼杀孩子思维创造的火花哪怕是火星,一个、两个孩子的思维让你给打断了,班上其他的孩子还敢起来说吗?很显然,不可能。所以,我认为王教授提到的这一点对工作在一线的我们启迪很大。
    倾听了一天,不免觉得,这样的“观摩研讨会”确实充溢着可以启迪人的矿泉,我惊喜自己把矿泉里涌出的几滴水捧到大家的面前,也捧给这个教育的时代!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