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物理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2005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0-28 09:54:10   

  一、 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中考理综试题总体来说注重了对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理解和综合等各种能力的考查,重视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避免了死记硬背。试题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而不怪”的原则,在注重考查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

  今年中考理综试题对毕业生来讲难度不大,可能这也是每个考生的感觉。特别是物理试题,没有出现难题、偏题,与我们复习的思路基本一致。

  二、试卷的结构及变化

  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非选择题分填空、简答题;作图、实验题和计算题三部分。与前几年比较变化较大的是取消了多选题,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了试题的难度;还有几处发生了变化,单选题中取消了化学题的每小题1分;填空、简答题物理试题没有严格采用每小题2分;作图、实验题增加了化学试题。

  试题总分120分,其中物理61分;化学37分;综合22分。

  选择题(46分)其中1—6化学12分;7—15综合18分;16—23物理16分。

  填空、简答题:24—28物理15分;29综合4分;30—31化学7分。

  作图、实验题:32—35物理17分;36—38化学14分。

  计算题:39化学4分;40—41物理13分。

  三、 试题的主要特点及体现的学科思想

  命题突出学科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题目大部分都有具体的实际背景,充分体现对学生素质的考查,命题充分体现中考服从于教学并服务于教学的指导思想,对今后的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根据这些试题分值变化,很明显能看出今年的理综试卷明显增加了物理分值(2004年55分),降低了综合题分值(2004年30分),这与2005年中考研讨会上专家的估计是完全符合的。

  今年大家感觉试题比较简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实验题难度的降低。实验题要求在熟悉课本实验的原理、器材、方法的基础上,突破框框、更新方法、更新器材,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特别是根据实验信息来进行试验设计,试卷中基本没有涉及,这大大降低了试验的难度。

  总之,整套试卷突出考查观察和信息利用能力、思维能力、评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套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心科技发展,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小到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大到高科技的前沿知识。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联系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相关学科,关注宽广的人文背景。

  联系生活:如估算我们常见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饭锅等)正常工作时的电流,需要同学了解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的大致情况,再利用公式:P=UI进行判断;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磁悬浮列车(25题))、照相机原理(24题)、环境保护问题(8、29题)、科技技术造成负面效应等(8题)。

  四、学生的学习策略

  (一)紧扣课本,复习所有的知识

  通过认真阅读教材,把教材上的知识点系统进行归类,切实弄懂每个知识点,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还要注意课本的内容涉及了哪些科学方法,这些科学方法是怎样在习题中体现出来的,要特别注意发现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以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既能掌握教材知识,又能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二)通过一定量的练习,锻炼思维,消化所学的知识

  初中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创设物理模型的方法(如:杠杆),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如:等效电阻),比值法等等。因此在解一定量的习题的前提下,对相同类型的习题进行比较分析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三)关注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突出考查观察和信息利用能力、思维能力、评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心科技发展。因此在复习时对一些热点问题应有所侧重。

  (四)加强实验探究,突出实验过程、方法和科学精神

  给学生一些实验数据,要求学生分析所给的数据得出结论,结论可能是学生初中物理中没有学到的,对学生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五)关注信息题和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体现在学生能从材料中展开思想、放开思想去发散、去发现、去创新,应用物理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有较高的要求。

  五、试题对教学的启示及今后复习的方向

  通过对今年中考试题的仔细分析,从中获益很多。更主要的是它为我们今后的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正确理解复习的重要性

  考前复习,一是巩固所学的知识,二是弥补过去学习中的漏洞,三是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中较易和中等题占80%,对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各个知识点做充分、细致的复习,会取得更大的收获。部分学生通过考前复习,中考能够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二)复习要分阶段有序进行

  1、要紧扣大纲、教材,抓好基础知识

  在复习时一定要明确大纲的范围,并且在复习时要紧抓教材(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教材中的原题或在其基础上加以改变的题型非常多)。抓基本,就是要看清教材内容,看清教材中的每个学生实验,看清教材中的每个图形、图表。注意不可忽视教材中的非重点内容(现在的中考试题是题小、题多、题量覆盖面广),注意教材中的公式推导,注意教材中分析例题的方法和过程,注意教材中的“想想议议”,注意教材每章后面提出的“学到了什么”。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有系统、有重点的进行复习,以基础知识训练为主,对容易混淆和发生错误的问题以及知识的交叉点,要着重进行复习、讲解和训练;并应给学生一个知识结构,即知识的网络。我们在学生复习过程中建立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不能将知识割裂成为一堆毫不相干的零碎知识。学生要在中考取得优异成绩,基础知识的复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基础知识复习好,才能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题能力,所以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扎实。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