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化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2004年高考备考专题讲座(考试技巧、临场心理调整等)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4 22:05:24   

2004年高考复习备考

一、临近高考这段时间的复习备考建议

现在每科基本都进入二轮复习。在这样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是复习效果的关键。有的学生另起炉灶一门心思地补习曾经落下的知识,与老师的主旋律越离越远。有的学生则陷入茫茫题海,失去了复习的主动权。如何有效利用复习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成绩呢?

第一,紧跟老师的节拍。只有跟着老师你才能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总复习阶段,老师将知识化整为零,复习一个阶段考核一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相对成绩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在群体中的位置。

第二,经过第一轮系统的复习后,知识应该系统化。复习时要多去回忆。提倡“闭眼想”、“睁眼看”、“动笔做”“相互问”。“闭眼想”:就是就某一问题或某一章节不看资料,去想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有那些?高考热点有那些?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从那些方面考查?你能想出哪些你作过的重要题?“睁眼看”:就是在“闭眼想”基础上,打开资料查漏补缺。有什么知识点遗漏,有什么重要知识点被忽略。“动笔做”:就是找几道典型的题去检验。做题不能贪多,要求精,要多去想这道题要考你什么知识,从什么角度设问的?如果换个问法怎样?结论性的问题要多问问什么?

第三,第二轮复习一般都是专题复习,练习较多。提前预老师上课要讲的专题,对老师即将讲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自己的难点和重点,上课时有张有弛地配合老师的节奏。如果讲卷子,也一定要做过,这样对自己不会的题目印象才深刻,课上抄老师的答案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第四,归纳是飞跃的基础。要想收获自己的成果,就一定要善于归纳,如果仅做题是无法实现质的飞跃的。在做题的过程中归纳题的不同类别,题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善于归纳和总结,每段知识一共有多少个题型,各个题型以怎样的方式设问,如果你归纳出来了,在考试中就没有了畏惧感。

第五,回归课本

我感觉理科综合跟课本的关系相当大,即使是考前把课本都看过很多遍了,也应该再看一看。理科综合与整个课本的知识都有很大关系,虽然试题与课本会有一些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你把课本知识掌握了,基础知识就会掌握好,再想扩展就很容易了。另外,回归课本不是简单的再去看课本,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教材,要发现以前没有引起足够认识的内容。要注意知识交汇处的知识。甚至有必要再去做做书后练习。

第六,重点知识年年必考,“旧题翻新”命题技艺高,对重点知识要烂熟于心。

因教材暂时没变,旧大纲也只有很小的调整,又有《考试大纲》限定了考试范围,所以,每年的高考试题中,一些重点知识年年必考,自然而然形成了很多“高考热点”。某些知识“重现率”几乎百分之百。当然,试题重现不是机械重复,而是常考常新 (不否认个别题几乎相同),给人以似曾相识而又有新巧陌生之感。如2000年高考第12题:

【例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饱和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Ca2++HCO +OH-=CaCO3 +H20

B. Fe2(SO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

Fe3++H2S Fe2++S+2H+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碳

2OH-+CO2 CO +H2O

D.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H- AlO +H2

答案 AC

1999年高考第9题:

【例2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HCO3-+H+ H2O+CO2

B.饱和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Ca(OH)2+2H+ Ca2++2H2O

C.稀氨水中加入稀盐酸 NH3·H2O+H+ NH4++H2O

D.碳酸钙溶于醋酸中 CaCO3+2H+ Ca2++H2O+CO2

答案 AC

1998年高考第17题:

【例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 CaCO3+2HClO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Fe2++2H2O2+4H+ Fe3++4H2O

C.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NH3·H2O+SO2 NH +HSO

D.硫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 Fe3++3NH3·H2O Fe(OH)3+3NH

答案 D

又如1997年高考第12题:

【例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CH3COOH+NH3 CH3COONH4

     B.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OH- H2O

 C.碳酸钡溶于醋酸  BaCO3+2H+ Ba2++H2O+CO2

 D.金属钠跟水反应 2Na+2H2O 2Na++2OH-+H2

答案 BD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离子方程式是每年高考必考的热点,考生在总复习时,一定要将该知识点学精、学透,这样在高考中才能胸有成竹。

再比如,离子共存知识点。

水溶液中大量

存在的微粒

能共

不能共存的主要原因

生成沉淀

生成气体

生成弱电解质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Na-       Br2    I-       K+

 

 

 

 

NH  NO  SO  OH-

 

 

 

 

CL- S2-Na+Pb2+

 

 

 

 

S2-Na HS-Cl-

 

 

 

 

Fe2+ Cl-S2-SO

 

 

 

 

Ba2+Cl-S2-SO

 

 

 

 

K+Ag+Br-NO

 

 

 

 

Cu2+NH S2-SO

 

 

 

 

Mg2+H+Cl-SO

 

 

 

 

H+CO NO Cl-

 

 

 

 

K+Al3+OH-SO

 

 

 

 

Fe3+Cu2+Cl-SO

 

 

 

 

H+SO S2-Na+

 

 

 

Al3+K+ALO SO

 

 

 

 

Fe3+Ba2+NO Cl-

 

 

 

 

Cu2+Zn2+SO NO

 

 

 

 

Na+AlO K+OH-

 

 

 

 

Na+Ca2+HCO H-

 

 

 

 

H+Fe3+HO S2-

 

 

 

Zn2+SO H+NH

 

 

 

 

Ba2+Cl-Al3+OH-

 

 

 

 

H+Al3NO SO

 

 

 

 

C6H5O-Na+H+Cl-

 

 

 

 

Cl-Br-Ca2+H+

 

 

 

 

Cl-Br-Ca2+H+

 

 

 

 

Cl-OH-K+Cu2+

 

 

 

 

OH-Na-SO K+

 

 

 

 

  评述  本题属于理解层次的中等难度题,是历届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常见题(传统题),是考查的重点知识点。本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意在通过大量离子是否能在溶液中共存,来考查考生对一些常见的阴、阳离子性质的掌握情况,并对联想、迁移、组合等思维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考查。有关离子组能否大量共存的题年年考,年年区分度都比较好,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要认真总结规律。如2001年高考第13题:

  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I-AlO Cl-S2-

B.Na+K+NH Ba2+

C.Br-S2-Cl-CO

D.SO NO SO HCO

答案 AC

认真分析和研究这些“高考热点”,可使复习针对性更强,重点更突出,效率更高。

附高考重要知识点:

高考化学热点知识的强化复习

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达90%以上希望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
1
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 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 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氧化还原规律的运用。
3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 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 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 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 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 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 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存在
4 建议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
3
阿氏常数与阿氏推论
1 利用克拉伯龙方程推导“阿氏4推论”,(PVT)条件下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2 利用克拉伯龙方程计算不同温度或压强下的体积
3 熟悉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及化学概念等内容。
4
化学能量
1 今年该内容被独立地罗列于考试说明中,请多加注意
2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3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交换关系
5
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 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2 因能反应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
3 因能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4 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5 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6 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7 题设中的“酸碱性、颜色”等限制性条件(隐含条件)的充分注意
6
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 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
2 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3 物料守恒中离子与水解产物的综合考虑
4 浓度的计算请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表达
7
pH值的计算
1 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 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 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
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 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 以“高则快”,“低则慢”来理解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4 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5 平衡移动中的“等效平衡”理解(难点)
9
电化学知识
1 以家庭里的干电池为参照物,理顺“电极名称”
2 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3 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4 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5 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
盐类的水解
1 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 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 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水净化、溶液制备)
4 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 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
ClSNX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 总体上借助价态变化的转化反应来认识
2 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3 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4 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5 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12
、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 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 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 熟悉含(-COOH-OH)、(-COOH-NH2)、酚醛之间的缩聚反应
13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 该内容的作答并不难,相信自己能很好地完成
2 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3 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
、有机物的燃烧
1 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 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H关系
15
、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有机化学推断题中,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 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
、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
1 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 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 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团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
、化学计算
1 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而且注重数学方法运用
2 回顾近 几次综合考试的计算题,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干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序号

热点(重点)知识

重现次数

重现率

1

化学史、环境保护、石油及煤化工

10

100%

2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

10

100%

3

阿氏常数

9

90%

4

热化学方程式

7

70%

5

核外电子排布,推导化学式

10

100%

6

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的比较

10

100%

7

氧化性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原子量,化合价

9

90%

8

原子量、分子量,化合价

8

80%

9

离子共存

10

100%

10

离子的鉴别

8

80%

11

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10

100%

12

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0

100%

13

pH值的计算

10

100%

14

溶液的浓度、溶解度

6

60%

15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9

90%

16

盐类的水解

10

100%

17

电化学知识

10

100%

18

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

7

70%

19

ClSNC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0

100%

20

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

90%

21

同分异构体

10

100%

22

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7

70%

23

有机物的合成、多官能团性质的确定

10

100%

24

有机物的燃烧规律

6

60%

25

混合物的计算

9

90%

 

第七,对已学过的知识逐步做到自我完善

每个考生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以达到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的目的。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增强自我检查的意识,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答卷,摸清自己的水平。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找到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通过不会做和做错的题,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尽快弥补。通过所解的题出现步骤繁琐、速度慢的情况,找到思维上的差距,从方法上进行提高。

(3)既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又要针对自己的特点,实事求是地采用恰当的记忆、总结、思维方法。

(4)复习中遇到问题,首先应独立思考,难以解决时,再通过向教师请教、与同学探讨的方式解决。

以上各项工作的进行,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总结、温故知新、逐步提高的过程。长期坚持,就能克服依赖他人的被动毛病,逐步做到自我完善。

第八,通过新情境题的训练,提高自学能力

新情境题的特点是,立足于中学的基础知识和中学生的能力范围,同时给出一定量的信息(如:新的科技成果、新的材料和化合物、新的化学反应、新的实验设计等)。然后设置问题让考生解答。新情境题是对考生自学能力较全面的考查,它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理解、接受新信息;结合新信息,迅速调用已有的知识,并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产生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精选新情境题进行训练,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重视基础知识,结合对新信息的理解,提高自学能力。

新情境题的设置不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的,它是将学生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和新信息结合在一起,然后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近年高考化学试题中的新情境题,突出了起点高、落点低,在基础知识上开凿深化的特点,其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并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例30】 甲基丙烯酸甲酸是世界上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高分子单体,旧法合成的反应是:

(CH3)2C=O+HCN(CH3)2C(OH)CN

 (CH3)2C(OH)CN+CH3OH+H2SO4CH2=C(CH3)COOCH3+NH4HSO4

90年代新法的反应是:CH3CCH+CO+CH3OH CH2=C(CH3)COOCH3与旧法比较,新法的优点是

A.原料无爆炸危险                     B.原料都是无毒物质

C.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           D.对设备腐蚀性较小

分析  通过对比旧法和新法的反应(比较时要注意选项提出的要求),找出新法的优点。

解答  A项新法的原料中有CO可燃性气体,有爆炸极限,不能说“原料无爆炸危险”。不是本题的答案。B项新法的原料中有COCO有毒,所以不能说“原料都是无毒物质”。不是本题的答案。C项由新法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看,产物只写了一种,而旧法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中,产物写了两种,可推知新法的优点是“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故C项是答案之一。D项对比三个化学方程式,可知新的原料中没有HCNH2SO4,故对设备腐蚀性较小。所以D是本题的另一个答案。

评述  本题属于理解层次,是一道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信息迁移题。意在通过对三个化学方程式的观察、对比和分析,考查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注重规范解题及答题技巧

㈠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㈡注重规范解题不断摸索答题技巧

三、积极调整心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高考

有学习漏洞容易使同学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而这种焦虑不但不会使自己尽快缩短与同学的差距,还有可能因为情绪干扰而影响复习的效果。

第一,不要与任何人比较,关键在于自己是不是得到进步。每一次考试失利之后都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郁闷、烦躁。这种状态至少损失一周的安静复习时间,对复习讲无疑是雪上加霜。高考前的每一次考试都是进步的机会,发现问题,改善复习策略,提高成绩才是根本。

第二,理智地面对自己的实际水平,订立科学的阶段目标。一位同学告诉我,她现在是年级第300名,如果每次月考前进100名的话,高考就可以进入前100名了,不难看出这位同学已经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了,但名次的进步不是以我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你努力别人也一直在努力,所以不符合实际的目标,不但不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样的同学几经“冲锋”无效非常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目标的订立不仅使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更要起到帮助我们坚强信心的作用。

第三,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高考前,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愉快,要放松;这样既有利于复习,也对考试有益处。还要多和同学交流,积极开动脑筋,在同学中搞起一个比较活跃的学习氛围。大家你问我一个问题,我问你一个问题。可以看课本上已经学过的知识,想一些比较新的问题,使大家的思路开阔。这样对以后高考答题很有帮助。课本知识一定要抓牢,尤其是理科,得先把基础打好。

第四,考试中要学会自我减压。纵观每年对高考优胜者的采访报道,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他们都说在考场上感觉特别不错,当时是全身心地融入考试当中,没有特别紧张,有如进入无人之境。作文写得痛快淋漓,数学也做得得心应手,各科都是时间充裕,从容交卷的。

他们能够这样应付自如,纵横驰骋于考场之上,这不仅仅依赖于他们深厚的知识功底,更有赖于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紧张的气氛里不断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真让人羡慕不已。

可有些同学在走进考场之前,常常给自己许多负面的暗示:

这次考试很重要,千万不要考砸了。

一定要考好,不然太对不起妈妈……”

糟糕,我还没有复习完呢,这次一定完蛋了。

完了,糟了,我开始紧张了,我一定又发挥不出来了……”

仗还没有打,就先认输了,这样的士兵能指望他发挥多大的能动性?没有自信,就根本不会有取胜的机会。

所以,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妨回顾一下,你在考前有多少负面的包袱,扔掉它,你的成绩可以前进一大步呢。你可以在考卷发下来之前就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心里默想:

我现在精力充沛,思路清晰。

对所学的知识我掌握得相当不错。

这次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了充分的复习,我能考出应有的水平。

即使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也不必惊慌,留到后面慢慢处理。谁也不会得满分,我也用不着争满分。

虽然还有一章没有复习完,但在这一章学习的时候我就掌握得不错,问题不大。

这样,你的自信心会大大地增强,就可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考试中。

带着被考的心态走进考场,无论如何都会有点底气不足,因为被别人考,始终是被动的;拥有一份宁静的心境去参加考试,虽不比别人矮一头,但也缺少一种冲动;其实,考试是谈判,是主考人与被考人双方的谈判,是在共同知识背景下的相互交流、理解和承认。这样一来,考试对考生来说,就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表现自我的大好时机,可以积极地去准备、主动地去应战,甚至是挑战。带着这样的心态坐在考场上,如同一位大将坐在谈判桌前,考试时无暇顾及后果,而只在意即时的斗智斗勇、寸土必争。有这样的心态,就会有一种士兵上战场时的忘我和冲动。有了这种忘我和冲动,还怕他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吗?

从现在起,抓住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机会,让自己融入那种环境中,不断排除因难题带来的紧张,做到积极地思考,冷静地分析,不急躁不心烦。日积月累,就能练就考试如入无人之境的心理功夫。

第五,两军交战,勇者胜

我的学习成绩挺好的,平时测验都是名列前茅,特别是数学,每次单元测验或月考,我几乎都是第一。可是,每次大考,比如半期或期未考试,我的成绩又都是非常遗憾的,特别明显的是数学,成绩要退后好几名。而且,我发现每次大考,我都会出现生理反应,心跳过速,头冒虚汗,手足发抖甚至冰凉,浑身上下好像被什么东西束缚着,很不自在。

这位同学所述的现象是考试焦虑。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认为,中学生考试焦虑反应是后天习得的,它与早期的经验有关。例如,从上小学开始,每当经历一次考试时,家长都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在班级里,老师总是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升学更是以考试成绩为硬指标。我们获得了太多的经验,一提到考试,便会条件反射般地紧张起来。说实在的,每个人刚一进入考场,尤其是那些严格、正规、气氛森严的考场,都会有一股紧张的感觉,手心和发际都会冒出汗珠,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在通览全部题目后,发现有好几道题自己不会做,这时心中的压力自然会增大,你会有一种焦虑的感觉,会出现大量流汗、心跳加快的状况,这也是正常的。如果这时加上周围同学的负面暗示作用——他们正在埋头答题,这又增加了你的压力。你一定越想越急,越急则越静不下心来,思绪很乱,更没法答题,有时还可能会表现出手足无措,心绪不宁,甚至是绝望的心情。

这时你最好不要拼命催自己,不要拼命地想让自己有个好的思路去解题,因为欲速则不达。你可以从调整自己的呼吸开始,从调息达到调心的效果。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再从口中缓缓地呼出来,再吸再呼,连续3次。这样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同时可以利用吸进去和呼出来的空气流动对大脑进行洗涤。然后进一步从正面暗示自己:

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今天大家都遇上了麻烦。我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

这个公式想不起来,只是一时卡壳了,过一会儿就会想起来,先做其他的。

这道题实在做不出来也没关系,努力做好其他的题。

考场上好似两军交战,不怕输者才会赢。顾虑太多、包袱太重、欲望太大,都是的先决条件。大家都知道,背着包袱打仗,不如轻装上阵来得利落。上场之前就给自己定个指标——第一,这样,别人交卷了,你要心慌;旁边的同学写字的动静大了点,你也要心慌;一旦遇到卡壳的地方,你更要心慌;就连监考老师在你身边站一下,你都会心慌。就这么两三个小时,怎禁得住你这么一慌二慌三慌?前面我们说了,考试是谈判,考生是与出题人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相互交流、切磋、妥协,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如果是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经坐在考场上了,这个程度问题也就是大局已定了;而就是心理素质了,这里边就可能有挖掘的空间。

像这位同学这样的考生,只要上场时轻松,就能打赢。所以,首先应该客观地承认自己:

我很优秀。

就把我的基本功夫拿出来对阵,没问题。

不就是期未考试吗?我学得好,复习得也不比别人差,不会有问题。

第六,心怀侥幸,得不偿失

有些考生出于不同的心理动机,对考试成绩或名次看得较重,在心里没底的情况下,常常寄希望于考场上的临场发挥。或夹带偷看,或左顾右盼,甚至还有互相帮助式的纸条传递。可以这么说,自从有了考试这种形式,作弊现象就随之出现了。

作弊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作弊者首先是想维护自己的自尊,他不想有一个太丢人的分数或名次,他很在乎自己和家人的面子以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说穿了是一种虚荣心在作祟。作弊可能会因成功而满足虚荣心,心理上得到一时的轻松,可同时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首先,作弊这种行为在当时会造成一种紧张心理,在原本就很紧张的考试气氛下,无疑是雪上加霜,更大化地阻碍正常思路;其次,下一次不作弊就觉得是吃大亏了,心理上会不平衡;最终,在获得了对智力评价的满足感的同时却淡薄了对道德品质评价的追求和重视,真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作弊被捉,还会发生心理受伤,继而发展成为对考试的恐惧,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可怕后果。

 

 

 

 

 

 

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化学组

2004-04-28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