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生物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7:43:45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方向和任务。各科教学的着眼点都应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上。素质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形成受众多因素影响,因此落实素质教育时应考虑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培养。要冲破那种“就知识而知识”“就技能而技能”的“就事论事”的层面,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不再看成是最终目的,而看成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既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提高,又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兴趣、方法、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充实激活学生各种潜能的“催化剂”,对学生总体素质的提高起到顺向作用。笔者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就如何落实素质教育谈点做法和体会。

1丰富学生体验,强化充实自我的意识

 惰性是影响人发展的一大障碍。当前由于家庭“包办”现象严重,学生的惰性表现明显,主动进取、“自我充实”的意识淡化。幸好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意识不定形的时期,可塑性强,感触到的东西印象较深,对认识的形成影响也很大。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挖掘、利用教材上的知识,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体验,以培养“自我充实”的意识。

1.1 体验知识的重要性 生物学与人的生活、生产比较贴近。如如何使人健康,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何搞好动植物养殖,如何搞好环境保护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认识到现实生活离不开知识,以增强主动涉取知识充实自己的意识。

1.2 体验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性 生物实验较多,实验的成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能力。如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要求学生必须正确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并正确地观察、分析,否则可能会将气泡或食物残渣误认为是细胞,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通过实验,使学生体验到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能力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从而增强主动学习技能和培养能力的意识。

1.3 体验良好方法的重要性 生物学的知识点多而碎,运用恰当的方法在掌握时会省时省力。如在学习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特点时,把它们联系起来记忆要比孤立的机械记忆效果好得多,因为形态、结构特点是与功能相适应的。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意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功”,从而重视学法的探索和积累。

1.4 体验不断探索终生学习的必要性 生物课本中介绍了许多科学家探索科学奥秘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善于发现、大胆设想、勇于探索是有所发明的前提,以增强主动发现、积极探索的意识。同时,通过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使知识不断的更新和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师通过广泛捕捉信息,为学生提供感性的材料,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亲身感触的基础上体验到只有不断“充实自我”,自身和社会才能向前发展,从而自觉地在成长的历程中不断给自己“充电”,多方面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2培养积极而广泛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对人的行为生产巨大的驱动力,为出色地完成任务提供可能。但兴趣的产生需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初中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外界新奇的东西都易激起他们的兴趣,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而持久的兴趣。

 生物教材的内容安排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引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并围绕章节的核心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引入课题。课文的表达,通俗精炼,图文并茂,形式多样。这些特点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了良好的情境。教师要精心组织、梳理,找准学生兴趣的最佳触发点,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所产生的兴趣不只限于一时的好奇,要为感兴趣的对象积极活动,也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兴趣。在积极活动的过程中,还可顺势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灵活的思考力,丰富的想象力,顽强的意志力。这种积极的活动有利于成功地完成活动任务。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基础上会形成良好的心态,从而利于激发更广泛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传授知识固然很重要,然而浩翰的知识海洋,即使倾其一生,所获得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教师传授的就更微不足道了,更多的东西需要自己去学习。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对其获取知识更为重要。

3.1学会用联系的观点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方法 生物体是统一的整体,生物与环境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很明显。结合这一点,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和训练学生注重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把众多的知识点串成线,结成网,叠成块,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实现知识之间的正向迁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大知识获取量。

3.2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知识的方法 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这些现象本身就利于学生发展观点的形成。知识也不是僵死不变的,通过介绍生物学新发现、新技术、新成果、新理论,让学生明确随着人们视野的不断拓宽,认识的不断加深,知识呈现日新月异、日臻完善的状况。从而在学习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原有知识的限制,而勇于开拓,推陈出新。

3.3学会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知识本来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的。将它们运用于实际会得到检验和进一步的发展。生物学知识与人的健康、生活、生产尤为贴近,借助这点可以充分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如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身体保健、绿化和美化校园、家庭饲养、农作物种植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他们感到这种方法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会形成更鲜活、更全面、更具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以逐步戒除死啃书本、僵化学习的习惯,养成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4加强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能力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是关系到活动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生物学教材内容设置形式的多样性,为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4.1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运用的插图、挂图、模型、标本及实验都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视角,既要抓住实质性的东西,又要全面、细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真而仔细地观察。例如,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时,首先让学生对它们各自进行全面的观察,在此基础上对两者各部分结构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的差异。通过引导、训练,要使学生在观察的速度、广度、精细度和准确度等方面得到提高。

4.2思维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因果逻辑关系较强,在教学中可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点拨、启发、诱导。例如,学习人体消化系统中小肠时,提出:为什么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又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教师还要注意根据不同内容,变换思考题设置的形式,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性思维、逆向思维、发展性思维、多角度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以提高思维能力。

4.3实验能力的培养 生物教学过程中众多实验的设置,不仅是学好生物学的基本途径,也为培养实验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明确实验目的,熟悉使用的器材,理清实验步骤。要严格遵循操作程序,仔细观察和记录每一实验现象,正确地分析并得出结论。整个实验过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仅给以指点和引导,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此过程中,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操作和观察等多种能力。

 总之,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及相关内容,积极探讨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多方位充实利于开发学生潜力的因素,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启蒙、培植。从而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