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7:55:25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生物学科本身特点所决定的,生物学知识是经过前人的观察、实验而总结和证实的。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在有意识地引导下,学生有目的地介入,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经过自己的逻辑推导而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即发现法教学是值得我们尝试和研究的。本文试从发现法教学的层面,组织发现活动的基本原则,对发现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谈笔者的看法。

1 发现法教学的层面在中学的生物教学中,依据生物知识的层次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发现法教学分为三个层面。

1 .1 听课中的发现———第一层面这一层面是教师在叙述,演示教学中,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初中生物课的教学多适用于这一层面。例如我用常温实物投影仪演示蚯蚓运动的实验,同时演示蚯蚓体壁挂图,这时我再用提示语让学生自己发现出蚯蚓运动原理。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教学优点是:①它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知识的巩固率高。②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对全体学生的“覆盖面”不很大。在40~50名学生中,教师只能口头让全体学生去发现,然后只能让一名或几名学生说出发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少数学生可能不会去主动发现;此外,也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的技能。

1. 2 教师控制下的发现———第二层面这一层面是教师控制下的发现法教学,即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作业,事前教师不告诉学生将有什么结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但发现的过程严格地置于教师的控制下,分段齐步前进,最后教师给每位学生的结论做出评价。例如发给每名学生一条活蚯蚓、玻璃板、甘油和马粪纸等物品,让学生观察蚯蚓在光滑面和粗糙面上运动的原理。这种发现法是由于研究的客体就在每名学生面前,而且都在自己处理的情境下进行,所以它的优点有:①学生接受和追求的信息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信息量较充足。②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感到求知的乐趣。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技能,补充了第一层面教学的不足。④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充实,能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这一层面多适用于初、高中生物的观察、实验课的教学。

1. 3 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发现教学法———第三层面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是“高档次”的,探索的内容比较系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很少讲述,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获取教师安排的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组组合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认知理论在教学中的集中产物,它比控制下的发现法又高级一步。为了培养具有发明创造的人才,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探索态度,掌握科学地研究方法。这也正是实施素质教育在生物学科中的真正体现。例如,高中生物中有关“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知识的比较教学,我把学生组织进实验室。发给学生两种细胞分裂的装片,让他们自己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然后学生书面绘制出两种细胞分裂类型的比较图。这样学生通过独立发现、得出课本上没有给出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①能更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创造力。学生有了发现结果,还能自我产生成功感和赞誉感,从而持续产生学习的动机。②能引导学生掌握沿着科学的逻辑思维路线去探索问题的能力和技能,能锻炼思维,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③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教学适用于高中生物教学。

2 组织发现活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发现活动,一般需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2.1 结合实际情况的原则中学生物课的周课时较少,在组织发现活动时要遵循“少占时,精安排、有结果”的原则。另外城市与农村中学的环境条件是制约开展组织发现活动的一个因素,所以,教学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活动。

2. 2 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使学生分段活动,由浅入深,由主动因素少向主动因素多过渡,由动手和思维量少向动手和思维量多过渡。通过简略分析看出,教师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生的发现活动,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实践中,我发现确实如此。

2 .3 教师指导的原则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发现法的成功与否是由学习目标,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三个因素决定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确定发现的具体目标,但是,题目必须由教师提出,而且教师不仅知道发现什么和怎样发现,还应知道学生的情况。无教师指导的发现活动必然导致时间的浪费或徒劳无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教师的指导是在备课时进行的。上课时,学生处于发现过程中,教师就应退守“二线”。也就是说,指导因素并未因退守而削弱,只是行为上的变化。备课时首先要确立发现的可能性。例如我在“生命起源”一节的教学中,针对本节知识难于由学生直接发现。因此,宏观上我多方面考虑,粗线条设计,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力求通过我的指导,使学生独立发现生命起源的背景及过程。

from:生物学杂志1999.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