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第十二章 免疫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8:06:15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免疫的概念及类型,免疫器官及对人体的主要作用。理解计划免疫。
  2.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所进行的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传染病的预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分析比较传统的免疫概念与现代免疫概念的联系与不同。教学中应溶入对学生进行科学史观的教育,使其感受到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认知水平上,需要的是对科学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重点、难点分析

  第三道防线的内容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原因有二: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对免疫的基础知识比较生疏;其次是这个内容中基本概念多,有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对此,教师应采用两方面结合的办法加以解决。一是结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例如:讲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时,结合学生学过的淋已系统中的淋巴结和脾的知识,之后提出有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讲述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种类与功能。二是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教材中举了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变化及结果来说明抗原、抗体及特异性免疫等这几个基本概念,为此这个例子一定要讲清楚。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章教学参考课时为2课时。

  【教学准备】

  1.挂图:
  (1)淋巴系统挂图一张;
  (2)内分泌系统挂图一张。

  2.投影片:
  (1)第一、二道防线问答题各一张;
  (2)淋巴器官位置、功能、数量表一张;
  (3)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比较表一张;
  (4)人体免疫功能表一张。

  3.其它:
  (1)《传染病防治法》单行本;
  (2)《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单行本。

  二、第一课时:

  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人始终很健康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而有的人却未能幸免。大家是否还记得打预防针的经历,这些都与人体的免疫有关系。什么是免疫?它的作用是什么?

  要了解这些,首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讲起。

  请看投影片。

  1.人体完整的皮肤有保护作用,请问皮肤有哪些与保护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感染或损伤后的皮肤出现红肿后,有时为什么会自然痊愈?

  请同学们结合上述两个问题,回忆以前学过的内容,准备回答。

  答:皮肤表皮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菌、化学物质等的侵入。

  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补充:除此以外皮肤的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中的某些物质对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在阻挡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内的过程中,遍布口腔、气管、胃、肠、尿道等器官里面的一层粘膜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综上所述,皮肤和粘膜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看教材P.115图Ⅳ-110皮肤的保护作用和图Ⅳ-111呼吸道粘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学生带着第二个问题阅读教材P.115的有关第二道防线的内容,看教材P.116图Ⅳ-112溶菌酶的作用,图Ⅳ-113吞噬细胞的作用,与学生一起共同小结人体第一、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教师板书)人体第一、第二道防线的共同点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

  下面重点了解一下人的第三道防线。

  请看投影片(思考题)

  1.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组成及作用是什么?
  2.得过天花的病人一般不再患天花病,为什么?阅读教材第P.116。

  看投影片:淋巴器官的位置、数量、功能表:

淋巴器官

胸腺

淋巴结

位置

甲状腺之下紧贴气管、大气管前面。

多集中于腋窝、腹股沟、颈部等处。

位于腹腔左上部。

数量

左、右两叶。

多数。

一个。

功能

胸腺素可刺激淋巴组织生长,并促使其产生淋巴细胞。在幼年时胸腺促使这种免疫功能的发育,成年时帮助维持这种免疫功能。

内有吞噬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毒、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产生白细胞、内含吞噬细胞能吞噬衰老血细胞。

  教师用投影片展示上述表格后,随后用内分泌腺挂图,指出胸腺,说明它的位置及作用。再用淋巴系统的挂图,讲解淋巴结及脾的位置及作用,淋巴结主要是由淋巴细胞集合而成的腺样结构,呈蚕豆状,数量、大小不等,里面有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的吞噬细胞。而脾在人体腹腔上腹部,内含吞噬细胞,能吞噬病菌也能吞噬异物。

  教师问:免疫细胞主要指什么?

  学生答:淋巴细胞。

  胸腺、脾脏、淋巴结等这些淋已器官对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具有重要作用。当病原体(病菌。病毒等)进入人体内,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就要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

  教师讲解: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一定的抗体与一定的抗原相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从而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原被清除以后,抗体仍留在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很快地被体内存留的抗体以同样的作用加以清除。上面的实例:在天花流行时,得过天花的人几乎不再得天花。此人获得的这种免疫能力叫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产生后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师生总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人体通过三道防线与疾病作斗争,使其痊愈,从中获得免疫力。

  三、第二课时:

  首先复习上次讲课中提到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看投影片: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

机体对体内外异物都可以发生免疫反应

机体仅对某一异物(或抗原)产生的反应

特性

非专一性

专一性

形成

生来就有的

后天逐渐形成的

作用

  小结:非特异性免疫和恃异性免疫共同构成人体总的防御功能,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人体就动员全部非特异免疫因素与之进行斗争,但非特异性免疫如上表所示,它的作用力较弱,由此人体进行调整后利用特异性免疫,使人体保持正常的状态,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不可分开,相辅相成。

  提问:什么叫免疫呢?

  学生看教材P.116~117,指出,学习过的三道防线和两个类型实际已经指出了免疫的全部内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机体重要的防卫功能。人体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但是,随着免疫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免疫的认识提高了,免疫的概念远远超出了抗感染的范畴,而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多个分支的独立学科。

  出示思考题,可让学生先讨论,就他们所知道的谈多少算多少。

  1.人为什么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健康地生活?
  2.人体对衰老、死亡或死亡的细胞是如何解决的?
  3.人体如何对付异常细胞?

  用投影仪展示人体免疫功能幻灯片。

功能

功能正常

功能过高

功能过低

防御

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变态反应例:药物花粉过敏

免疫缺陷综合症。例如:艾滋病

自我稳定

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

自我免疫病

免疫监视

消灭突变细胞

肿瘤形成

  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利,而异常时,不论是过高还是过低,可使人体现出局部性或全身性的免疫病理损伤,甚至死亡。例如免疫监视功能缺乏或过低被认为是老年人肿瘤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在防治传染病的措施上,目前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以此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这就是计划免疫。

  提问:大家都会记起所进行过的预防接种、都打过哪些预防针?

  大家能记起的大都是上小学后的事情。可是,刚出生的婴儿,就要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三个月后,再接种百白破疫苗;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展示儿童从出生到初一期间应进行的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或复种的投影幻灯片。

  新中国成立起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已实现以县为单位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85%。为在本世纪内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到基层幼儿园给儿童喂服小儿麻痹三型混合糖丸。

  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施,其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二年后,1991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公布实施,为控制和消灭某些传染病在我国的流行,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提供了法律依据。

  课后,师生共同分析P.117《动动脑》习题,巩固课上学习内容。之后,如有时间在课上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人痘’和‘牛痘多’”,“什么是艾滋病”。或让学生课下阅读。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第十二章 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细菌、霉菌、病原虫、病毒等的统称。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组成,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的功能。

  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组成,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叫特异性免疫。
  例: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的反应过程。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病原体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第二课时:

  二、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1.概念:
  (1)传统概念: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2)现代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它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功能:
        A.防御感染
  主要作用  B.自身稳定
        C.免疫监视

  三、计划免疫: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小资料

  1.麻疹: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麻疹病毒。儿童最易感染,发病时先发高烧,上呼吸道和结膜发炎,两三天后全身起红色丘疹。能并发肺炎、中耳炎、百日咳、腮腺炎等疾病,通称疹子,有的地方叫痧子。

  2.溶菌酶:溶菌酶是一种低分子量(14700)的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其中富含精氨酸。人体内许多组织及体内中都含有溶菌酶,以乳汁、唾液、肠道及吞噬细胞溶酶体颗粒中含量较多,组织中含量较少。正常的尿液,汗液及脑脊液中不含溶菌酶。溶菌酶能直接水解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乙酞葡萄糖胺与乙酞胞壁酸分子之间的连结,使细胞壁破坏,水分进入,细胞崩解。然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粘肽层外有一层脂多糖和脂蛋白,因此不受溶菌酶的影响。除在抗体存在下,脂多糖及脂蛋白受到破坏时,溶茵酶才能发挥作用。在有抗体、补体共同存在时,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更为明显。溶菌酶也存在鸡蛋清和某些细菌中,可以用工业生产的方法将其提纯并加工成各种制剂,用来治疗中耳炎、咽喉炎、付鼻窦炎等慢性疾病。因此,还可以说溶菌酶是机体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有力武器,它在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防病治病中发挥了不可轻视的作用。

  3.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先天就有的,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因此具有相对稳定性。
  (2)作用广泛,无选择性。
  (3)具有种的差异性。
  (4)在抗感染免疫中出现早、作用快。而且反应强度相对稳定,不因接触某一抗原的次数多少而有所改变。

  4.艾滋病(AIDS)近年来的流行情况:

  目前,就全世界而言,约每13秒钟就有一个新患者,每9分钟就有1人死于AIDS。到2000年,全世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将达3000万~1亿,其中儿童约1000万。据WHO(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3年中,感染HIV的青年和成年人已愈1300万。我国HIV感染者已达1000多人,主要集中在云南边境地区。WHO估计到2000年,全世界HIV新感染者90%将在发展中国家。

  5.艾滋病的主要传染途径:

  目前全世界公认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1)性接触传播:是流行中的首位传播方式,它包括有同性性接触和异性性接触。(2)血液传播:包括输入污染的全血、血浆、血细胞成分及凝血因子;静脉药瘾者共用针头、针管及有关器械;移植感染艾滋病毒者的组织器官等。(3)母婴传播: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官内感染、分娩过程中感染、产后感染等。

  6.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

  由于艾滋病病人的恐惧、自卑和怕遭受社会歧视的心理,造成部分患者不肯就医,隐瞒病情,对诊治与控制传染源形成困难。为此,除需要给病人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外,全社会都应关心艾滋病人,尽可能为病人保守医密,为其在治疗前及诊治过程中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艾滋病人保密,顺应病人的合理的愿望和要求,是爱护病人尊重病人的具体表现,这样就能得到病人的信任与合作,为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

  7.我国对艾滋病的具体措施:

  1985年6月6日,一名叫梅西纳的美籍阿根廷旅游者因艾滋病死于北京协和医院。从此,引起我国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度重视。1986年12月2日发布的《国境卫生检疫法》中明确规定:

  严禁带有艾滋病病毒的任何人士(包括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进入我国。在境内发现的病人,应限期出境或进行妥善安排,短期在华留居的外宾应定期检查艾滋病抗体,长期在外华人回国时要进行严格检疫,并由专门的防疫部门定期复查。严格处理外国进口血制品,严禁各种旧衣物、日用品流入我国。

  1988年1月14日国家发布《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

  1991年8月12日,卫生部颁布《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其中包括艾滋病。

  1992年底在卫生界的专家们的倡导下,“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成立。该协会的宗旨是:在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内,协调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性病艾滋病的防治,开展健康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交流,咨询服务和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等工作。协会下设:综合部、健康教育部、学术交流部、科技开发部、国际合作部和财务部。

  8.1995年的“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

  1995年3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1995年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确定为“均算权利,均算义务。”其含义为:任何人,无论是否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医疗、行动自由、就业、教育、组建家庭、免受传染和寻求庇护等方面均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任何个人也有义务使自己和他人免受感染,任何家庭和社会团体均有义务对其成员进行预防艾滋病的教育,还有照顾其成员中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义务。

  9.艾滋病病毒来源有关说法:

  美国伯明翰亚拉巴马大学的研究人员们近期在芝加哥发表论文报告说,他们拥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使目前世界3500万人受到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来自于赤道西非的黑猩猩。这些研究人员说,这种病毒至少是通过3次分别的机会从黑猩猩进入非洲人体的,而其中的一次导致了今天人类艾滋病的发端。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艾滋病专家比特赖斯·哈恩提出,艾滋病病毒从黑猩猩进入人体几乎可以肯定发生在赤道西非。当地的人们可能是出于要获得食物而杀死黑猩猩,这样就使得这种病毒以传入人体蔓延开来。
  这种黑猩猩生活在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刚果和中非共和国一带,据认为人类艾滋病就最先发生在这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