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浅析 论文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0:49:05   

   

针对中英语的现状,文章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中英语急需改进的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中英语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两大课题。重温中国近百年中英语的历史,客观 评价各种外语法流派对我国英语的影响,借鉴历史经验训,深化英语改革,使英语在新的 形势下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一、我国英语历史的回顾
    早在1727年,清政府就在北京开设了俄罗斯文馆,授俄语。这是我国现代外语的开端。直到1862年 ,在恭亲王奕沂(1833—1898)的反复奏请下,清政府才在俄罗斯文馆的基础上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开始授 英语和法、日等国语言。此后的40年是我国英语漫长的萌芽阶段。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宫中堂章 程》,开始兴办中堂,并将英语列为中堂的必修课程。这样,我国就开始了较为正式的中英语。19 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校课程标准》,将英语规定为中的必修课程。1922年,南京政府效仿英、 美等国,规定英语是中的必修课,并颁布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纲领性文件《中英语课标准》,其中规定了 英语的目的要求、时间、内容和简单的方法。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育十分落后 ,有机会习英语的人不多。故英语的规模不大,范围不广。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中英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兴盛时期。国家把外语列为中的必修课程, 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中英、俄语大纲,并逐步由专门机构编辑出版了全国通用的英、俄语材。令人遗憾 的是自1953年至1957年,因为政治上的原因我国的英语受到不应有的排斥,绝大部分中都只开设俄语。 这在我国外语史上应该说是一次严重的历史训。自1958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逐步增加和扩大了开设 英语的校,英语又逐步走上了正轨。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中国英语的“第一次复兴”〔1〕。1966 年以后的十年动乱期间,中外语遭受了空前的摧残,曾一度陷于停顿。 1969 年到1970年以及以后几年 ,部分校恢复英语,但内容政治化,方法简单。
    1977年,我国恢复高等校招生考试制度,“英语热”伴随求知热在全国迅速掀起。1979年英语高考成绩 以10%记入总分,以后逐年增加,到1983年英语高考总分以100%记入总分。 从此英语成为高考主要的必考科 目之一,这对中英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以后的十几年里,中英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 展。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我国英语史上的“第二次复兴”〔2〕, 是我国英语发展最快的时期。英语 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这种发展的态势还在继续。
    二、各种外语法流派对我国英语的影响
    百余年来,各种外语法流派在不同时期都对我国英语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1862年成立同文馆一直到解放初期,我国的英语基本上采用的是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 on Method )(某些外国人直接授课的或某些校除外)。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
    50年代初期直接法(Direct Method)曾被宣传和提倡, 但没有被广泛采用。随后直接法被当做“帝国主 义法”、“资产阶级法”受到批判和指责,直到60年代才被开始受到客观的介绍和评价。这一时期在 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外语法体系是自前苏联传入的自觉对比法。自对比法实际上是一种现代形式的语法翻 译法,它同直接法的主张,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完全对立。其根本性弱点是不能保证大多数生较好地实际 掌握外语。
    60年代起,一些重点中小开始大力提倡听说领先法。其实当时的听说领先法主要是直接法。 60 年代中 期, 视听法(Audio -visualApproach)也随着中法建交而传入我国,但试用范围较窄,影响不大。这一时 期在我国外语中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自觉对比法。
    70 年代开始, 我国引进和编写了一些听说法(Audio -lingualMethod)的材。1978年原育部颁发的 中英语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