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物理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面向21世纪物理教学研究的思考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2:27:37   

(7)能够熟练运用某些常用数学方法、技能、技巧来解决物理问题.

3.德育目标

(1)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研究的精神.

(2)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了解和热爱祖国科学文化和传统遗产;了解和尊重外国的科技文化;了解物理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科学家的生活意义和高尚情操;理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培养自身主动探索、创造性实践及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热爱自然和美好事物的情感.热爱故乡和祖国.

(4)具有对物理学和科学的浓厚兴趣,求知欲强,有创造精神.

4.美育目标

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学的形式美揭示了自然界的真谛,鼓励学生自己去追求和创造物理美.

5.劳动技术教育目标

(1)能够通过具体实例,初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明确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能够举出物理学的成果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一些实例.

(2)了解技术和科学的差异.

(3)能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劳动技能,提高对某些劳动的适应程度,并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适当表现出一定的成果.

三、探索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和谐统一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开展课堂教学“四优”模式研究活动是探索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

1.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大纲、教材和社会的需要,结合当地的教学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力求使知识目标达到难易适度,内在联系自然,不“揠苗助长”;能力目标从领悟、理解→会模仿→能适当地独立操作→有一个带创造性的活动,达到层次分明;素质教育目标达到简单明了、到位、易操作.

2.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根椐一定的社会需求与教学目的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握好教学内容,精选教学素材(尽可能使每堂物理学科的内容和过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设置引人入胜、轻松和谐的教学情景,构建错落有致的教学层次序列,将知识学习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行为的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

3.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当地物理学科教学实际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

4.优化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加大课堂教学密度,高效率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目的.

四、研究物理学科的教学评估体系

构建物理学科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是形成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和谐统一的重要因素.

1.评价体系制定的原则

(1)注重过程评价、全面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

(2)面向全体、注重知识、突出能力、重在激励,科学评价.

2.构建评价体系

(1)学生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实验的理论知识;观察分折、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科学的表达能力.

评价细目:按评价原则和检查内容制定.

检测手段:

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书面进行检测.

②实验操作能力检测可由学生互相监测,使实验考查的过程变成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同时可减轻被测试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充分发挥,还可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③实验理论知识的检测可放在实验操作检测前或后,也可放入双基中进行检测.

④观察分析、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科学的表达能力的检测,可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或给一篇科技文章,由学生阅读后回答一系列问题进行检测.

评价形式:检测的4个指标均可分A、B、C三个等级,也可按百分制形式报告给学生及家长.

(2)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以课堂教学过程为评价重点.

评价指标:备课、上课、作业训练、效果、实验能力、教师素质.

评价细目:按评价原则和施教要求制定.

评价手段:自评、互评、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相结合.

评价形式:可分A、B、C三个等级,定性的可与教师见面,定量的可不见面.

五、研究提高物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进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研究物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内涵

(1)优秀的思想素质:忠诚教育事业,热爱物理教育;充分地尊重学生,由衷地热爱学生;有广阔的胸怀、明确的理想、正确的方向;有坚强的意志和认真细致的教学态度;有严谨的、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先进的观念,正确的思想.

(2)良好的思维素质:有正确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具有简捷迅速查阅有关学科的相关知识的能力;能正确区分和论证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能灵活运用逻辑思维.

(3)一定的组织素质:具有独立工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能汲取他人经验用于教学;具有与其他教师良好配合,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能力;具有统筹兼顾本学科和其它学科教育活动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