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化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怎样用好课堂教学语言和副语言行为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4 22:32:08   


(二)协助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过程 

教师的指点、挥手等举止能向学生示意,对教学过程产生调控作用。例如:教师面带微笑地肃立沉默能使教室秩序安定下来;教师适当的走动和手势能使学生活跃、积极开展思维和其它活动;教师从容不迫和镇定的举止可以稳定学生情绪,使他们消除对实验的畏惧、对学习充满信心;而手舞足蹈和无意识的频繁动作会使学生分散注意,降低学习效率。

人们称眼睛为心灵的窗户,它把大千世界的各种景像摄入,同时又反映着内心世界的各种复杂情感,“以目传神”这一词语恰到好处的表明了目光的特殊交际功能,对教师来说,这种功能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目中无人”。一方面,要时刻注意用自己的目光去感知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的目光中感知他们的领悟、疑惑、思考、赞同、不满等表示,及时调节教学速度和难易程度。另一方面,教师要正确运用目光,传递信息。例如,当学生流露出骄傲情绪时,教师应给他以持重的鞭策的目光;当学生面临困难缺乏信心时,教师应投之以鼓励的目光;当学生积极发言回答正确时,教师应报之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不闻其声,但知其意。要杜绝冷漠无情、鄙夷不屑、凌厉威逼、凶悍暴怒,甚至轻佻放荡、邪狎诱惑的目光。 

(三)形象直观地教学,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利用副语言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某些表象。例如在讲解金属的延展性时,用两手作捏细丝状背向移动解释“延”,用五指张开的手在平面上画圈说明“展”,可以使学生对延性和展性的涵义留

下深刻的印象。

有时还可以用手势代替某些模型。例如在讲解甲烷的分子结构时,可以让学生蜷起无名指和小指,把拇指、食指、中指叉开,和掌部一起作成四面体模型,体验甲烷分子的立体空间结构,转动手腕说明二氯甲烷为什么没有同分异构体。

江苏省特级教师许士熙老师在讲解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时,让学生伸平食指,用食指关节代表形成主链的碳原子,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代表支链来确定支链的可能位置……,方法简便,形象直观,学生人人动手,兴趣大增,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进行实验操作教学 

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常常可以用手势进行示范、提示,甚至用于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用手势具体地示范振荡试管中的液体时“三指捏、两指蜷,转动手腕、(管)底画弧”的操作方法;用手的来回平动提示怎样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用并拢的四指轻拍另一只手的掌部提示倾倒液体试剂时的标签位置,把手提到眼睛水平位置来提示用量筒读取液体体积时液面应有的位置等等。为了有效地运用副语言行为,应该遵循下列各项原则:

1.善意尊重原则

教师要从善意出发,尊重学生,不致于引起反感、误会或对立。

2.和谐配合原则

副语言行为要跟语言行为和谐地配合,使信息传输处于最佳状态。不应该忽视副语言行为的作用,也不能过分夸大。

3.共意默契原则

师生双方的副语言行为有共同的含意,都能被对方领会、运用和掌握,彼此心领神会、配合默契。要达到这一状况,初期的语言讲解、说明十分重要,随着彼此的了解、熟悉和接受,语言说明可以逐渐减少,直至不用语言说明。

4.自觉协调原则

在运用非语言行为时,要注意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室气氛和环境的协调,注意师生间感情和活动的协调。例如,在热烈、愉快的课堂讨论中,教师突然拉下脸来严厉训斥某个违纪的学生,会使全班扫兴;当学生潜心练习时,教师巡视要轻手轻脚、小声地个别辅导,造成有利于学生专心思考的宁静气氛。

5.程度控制原则

副语言行为的运用要简洁、明了、及时、适度,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夸张,要恰到好处、准确地把握。

6.最优搭配原则

注意各种副语言行为的最优配合。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只有当一个人能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才能成为出色的教师”。可见,掌握副语言行为并正确运用它,对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上一页  [1] [2] [3]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