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化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怎样用好课堂教学语言和副语言行为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4 22:32:08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要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都离不开教师精彩的讲解。在影响讲解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副语言行为也不能忽视。

一、怎样用好课堂教学语言

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力求做到:清楚、准确、精炼、生动。 

(一)清楚

清楚是对教师语言的起码要求。教师讲课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要让学生听得明明白白。怎样才能使语言清楚呢?

1.口齿清楚

教师对字、词的发音要准确,应尽量使用普通话讲课。标准流畅的普通话,会增加语言的清晰度。

2.音量适宜

教师讲课的音量应以全教室每个学生都能听清楚为准。音量不宜太大,也不能太小。若音量太大,教者、听者都会感到吃力;若音量太小,后面的学生听不见,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3.语速适中

理想的语速应给学生理解和思考的余地。语速太慢,输出的语言信息达不到一定的密度,学生容易漫不经心而松松夸夸;语速太快,学生来不及接受,影响教学效果。新教师的语速常常偏快,仔细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句与句之间停顿时间太短;二是每一句话中的每一个字没有足够的拖音时间,讲话时送气短促,给人以快而不稳的感觉。所以控制语速应着眼于控制每个字的发音时间和句与句之间的适当停顿。

当然,音量适宜和语速适中,是就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整体而言的,并不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相悖。教师的语言要在音量和语速大体适当的前提下,视教学需要,该轻则轻,该重则重,该慢则慢,该快则快。然而,虽轻亦能听见,虽重却不震耳,虽慢但不拖沓,虽快决不含糊。

4.思路清晰

这是决定语言表达有条不紊而使语言清楚的首要条件。教师备课时,必须刻苦钻研教材思路,认真揣摩学生思路,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只有思路清晰,才会有语言清楚。所以,语言的清楚依赖于思维的明晰,语言的深刻依赖于思维的深入,语言的“鲜活”依赖于思维的独特。

(二)准确 

准确地表述每一个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准确地剖析概念中重要的字、词含义,是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标志。对此,有下列几种情况需要注意:

1.抓住关键性字、词重点讲解

例如,初中化学中“电解质”的定义,应着重讲清“或”、“化合物”等字、词,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电解质的概念。在高中化学中“化学键”的定义,要突出“内”、“相邻”、“强烈的”、“相互作用”等字、词,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化学键的本质。

2.准确表达多义词在特定条件下的含义

例如,初中化学中“化合价”概念:“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在这个定义中,两个“一定数目”虽然文字完全相同,但相化合的元素的原子数却可能相同,亦可能不同。

3.词义易混淆的概念,应讲清区别而准确表达

例如,“爆炸”、“爆鸣”、“爆裂”都各有所指,若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称之为“爆炸”,不仅造成概念不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对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实验操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其它如化学反应的“速度”与“程度”,水的“净化”、“淡化”、“软化”、“纯化”等等,教师都要通过比较,准确讲清每一个词的含义。

4.对根据习惯沿用的名词,应阐明其真实内涵

有许多名词,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而一直沿用至今,但其涵义不能从字面上加以理解。如碳水化合物,不是指“碳”和“水”的化合物;“电离”不是先通电后离解;“发烟硫酸”,的“烟”实质上不是“烟”而是“雾”;“盐的水解”不是盐被水解,而是水被盐解等。

5.根据可接受程度选择准确语言

必须指出的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有时要受“可接受性”教学原则的制约。

对于在现阶段还无法准确讲清楚的概念,在叙述时宜加上“一般”、“通常”等词语而留下以后深入讨论的余地。例如在初中化学中讲到“惰性气体”化学性质时,应指明它们“通常”很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对于某些化学概念,在不同年级讲解时应有不同的叙述方式。例如对于复分解反应完成的条件的讨论,在初中阶段,宜从“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生成水”来叙述,到高中阶段,则可以从“离子的重新组合”和“平衡移动”的角度来解释。

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还应体现在遵从语言规律上。否则,教学语言会违反汉语的规律而出现错误,从而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常见的错误之一是读错字。如元素符号中“氯”读成“勒”,“铊”读成“驼”,“氙”读成“山”,“羰基”读成“碳基”等。

错误之二是带语病。如滥用词语,生造句型,用晦涩难懂的方言,造冗长不堪的句子等。

化学教师虽然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汉语的知识,但基本的语音和语法,常用的修辞知识是必须具备的。 

(三)精炼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如果可以用较少的信号单元表达的信息,却用较多的信号单元来表达,则有一部分信号单元是冗余的,这就会降低信息传递的效率。所以,课堂教学语言除了清楚、准确外,还必须精炼。

1.力求简洁

首先,必须清除语言垃圾、令人讨厌的口头禅和下意识的重复。当然,讲课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有适当的重复,但这种重复,除定义、结论以外,应尽量做到语意不变而表达形式变化多样,避免机械的,乏味的重述。语言的简洁还应体现在正确使用化学术语上。如检验氧气的方法,可用“余烬复燃”来表达。若用“使熄灭了的木条重新着火燃烧”来表达,不仅罗嗦而且错误。

2.有序

精炼的语言不仅体现在每一句话应该言简意明,而且要体现在每一段话的叙述,每一个问题分析的有条不紊上。而这一切又依赖于教师的逻辑思维。正确的思维会使教师设计出讲述某一问题的最佳的语言叙述程序。例如,在讲解“化学平衡”时,有的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推理过程:

在一封闭的可逆反应体系中:

(1)起始状态:∵[生成物]=0

∴ v逆=0,v正>v逆

(2)进行过程:∵[反应物]↓[生成物]↑

∴v正↓ v逆↑

(3)化学平衡状态:v正=v逆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