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中国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1)——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需水理论分析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49:06   

  非地带性荒漠植被有分布在沿河两岸的沼泽、草甸、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以及盐生荒漠。其中次生化盐生荒漠的形成,一种情况是因为地下水含盐量太高,只有少数植物依靠体内的高渗透压从盐碱土中吸取生长所需的水分而成为荒漠,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植物主要依靠降水生长,缺水使得盐生草甸发展成为盐生荒漠,这种情况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向地带性植被演替的过渡类型。很显然,非地带性植被的生长发育是靠源于山区的径流,而且地下水埋深决定非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分布与生长发育状况。

5.1.3 干旱荒漠区典型非地带性植物群落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种和环境间的关系在多数情况下满足非线性关系中的二次曲线模型,统称为单峰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是高斯模型[15]。高斯模型是正态曲线,含义是某个植物种的个体数随某个环境因子值的增加而增加,当环境因子增加到某一值时,植物种的个体数达到最大值,此时的环境因子值称为该种的最适值。随后当环境因子值继续增加时,种的个体数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方程为:

式中,y 是植物种多度,指群落内植物的个体数量;x 为环境因子值,即光、热、水、土等自然环境因素的指标值;c 为种多度的最大值;u 为该种的最适值;τ为该种的忍耐度,它是描述种的生态幅度的一个指标,一般一个种的生态幅度变化于 4τ之内。

  鉴于西北地区的植物群落组成简单,多呈单种优势,优势植物种的排序反映了群落的排序,且西北干旱地区植物种群的限制因素比较单一,主要是水分,在降水相同的条件下,地下水埋深几乎成为唯一的限制因素。因此,用高斯模型研究优势种随地下水埋深的排序足以反映植物群落随地下水位的分布情况。

  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新疆专题 (96-912-01-02) 成果所附的资料,新疆塔里木河干流区的胡杨、柽柳、芦苇、甘草、罗布麻、骆驼刺等植物,按生长良好、生长较好和生长不好三种情形出现的频率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见表 1。

表 1 塔里木河干流区几种典型植物在不同地下水面埋深范围出现频率 (%) 统计表
Table.1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representative plants with different groundwater buried depth in Tarim basin

埋深 (m)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
生长良好 胡杨 3.03 24.2 33.3 27.3 12.1            
红柳 1.96 29.4 29.4 21.6 11.8 1.96          3.92
芦苇(矮) 6.86 28.4 40.2 16.7 4.90 1.96 0.98         
芦苇(高) 20.7 62.1 17.2                 
罗布麻 4.17 16.7 45.8 12.5 16.7 4.17           
甘草 2.7 18.9 40.5 24.3 10.8    2.7         
生长较好 胡杨 4 10 26 31 18 7 4         
红柳 2.25 17.4 30.3 23.6 14.0 3.93 2.81 3.43 0 1.12 0.56
芦苇 14.8 28.6 80.2 17.0 7.14 1.65 0.55         
罗布麻 3.85 7.69 36.5 15.4 25.0 5.77 1.92 3.85       
骆驼刺 5.56 11.1 22.8 22.2 19.4 8.33 2.78 2.78       
生长不好 胡杨 7.14 7.14 3.57 3.57 7.14 10.7 17.8 17.9 14.3     
红柳 9.10 12.1 18.2 21.2 15.2 6.06    12.1    6.09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