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的起点

来源:不详  作者:作者__  更新时间:2005-11-18 10:57:03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的起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新编初中生物学实验教材介绍

/刘 真

 

1《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介绍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和以这个大纲为依据研究编写的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是于1993年秋季开始实施的。这套大纲和教材于2000年进行了修订,目前各地仍在使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为培养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贯彻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的精神和要求,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课标于200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试行,以课标为依据研究编写的人教版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学实验教材,同时也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始试用。该课标以及新编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材,预计在2005年左右全面实施和供各地选用。现将课标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近些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都在研究本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我国也是一样。从国际形势上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社会的发展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国际竞争最终都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则是人才竞争的基础;从社会变革上看,当前的社会是科技化、信息化的社会,并且知识经济已经初露端倪,对于人才培养来说,科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从21世纪个人生存和发展来看,市场经济、职业变换等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人们普遍希望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这种挑战;从国内教育形势看,“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国家已经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普九”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上来。总之,国内外的形势都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是时代的迫切需要。

教育部于全教会后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深、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等。概括地说,我国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将“以知识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课程理念,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课程理念;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从而在整体上更好地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以上述纲要为依据研究制定的生物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5部分。关于前言中的课程理念,一是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三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生物学课程改革如果达到了上述要求,就应当说是比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要求了。

为了更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更好地突出学生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所应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单纯站在教师的角度,强调对教师教学上的要求,这次制定的文件不再称为教学大纲,而叫做课程标准。为了体现九年一贯的整合特性,课标打破了中小学的界限,从一年级到九年级进行了整体设计,生物课安排在七年级(每周3课时)和八年级(每周2课时)。

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具体目标。其中,知识方面的叙述做到了精选和高度概括。能力方面的叙述除了要求具备生物实验技能和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外,突出强调学生应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叙述,除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和振兴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外,同时强调要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强调要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强调要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等。这些提法都是十分重要和具有时代感的,也是非常有新意的。

课程标准综合考虑了学生发展、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这3个因素,共提出10个一级主题。它们依次是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每个一级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以及若干个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标准是必须执行的;活动建议是启发性和建议性的,目的是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概括地说,内容标准的主要特点有3条:一是突出了生物圈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绿色植物和人,突出了人与生物圈及其相互关系;二是突出了科学探究,强调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三是删去了许多过去不得不学又未必一定要学的知识。概括地说,内容标准的这种设计,更加简练和概括,更加有利于课标的实施,并为不同特色教材的编写以及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应当说,这种设计比较好地体现了纲要的要求,是一项重要的突破。

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教材编写建议。其中教学建议强调制定每一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都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强调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加强和完善生物实验教学;强调要多层面、多角度地落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学。

评价建议明确指出应当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正面导向作用。生物教学评价不应是选拔性和淘汰性的,而应是激励性的。课标突出强调了对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更加强调前者,并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课标提倡用“档案夹”的形式全过程地记录学生的发展,努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课的兴趣。这些提法和做法是过去的大纲所没有的。应当说,这种要求既有助于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又比较切实可行。

课标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广泛含义,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教学设备、学校图书馆、社区资源(包括博物馆、良种站、科研机构、学生家庭以及当地科研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等人力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教学软件和网络信息资源等6方面课程资源,努力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传统做法。这就是说,教材是教学的基本素材,但决不是教学的全部依据,决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这种阐述和要求为中学生物课程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课标的附录就知识、技能和情感,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和可使用的目标动词,以便教材编写和教学中达成课标的要求。例如,“描述”“列举”等属于知识性的了解水平;“运用”“使用”属于技能性的独立操作水平;“确立”“养成”等属于情感性的领悟(内化)水平。

2 人教版新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学实验教材》介绍

人教社生物编辑室(又名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特请著名生物教育专家朱正威老师为第一主编,并聘请大学教授、各地有丰富教改经验的中学生物课教师与教研员,加上本室成员,组成了“三结合”的研究和编写班子。该班子在认真研究国内外初中生物教学和教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编写出全套4册彩色教科书。已送审的3册教科书经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全部通过并获得好评。这套教材自2001年秋季起,在大庆、青岛、海口、大连、湟中、郫县和贵阳等教育部指定的地区实验;2002年起,扩大到北京、陕西、河南、广东、内蒙、云南等地。此外,长春、厦门等地的一些中学纷纷要求提前加入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的实验。

这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课标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力求使新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并力求能动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这套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编排上,主要有以下5个特点。

21 构建全新的教材体系——努力突出人与生物圈及其关系 新教材对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进行了精心的整合,突破了多年来传统的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卫生等部分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突出人与生物圈及其关系的学科体系:第一册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册是生物圈中的人;第三册包括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四册包括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地生活以及结语——学习并没有结束。

为了确保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教材对于过细的、离生活和生产比较远的、并非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的知识,适度进行了删简。需要说明的是,教材注重能力的培养,决不是否认知识的价值,决不是削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应当看到,并非所有知识都具有同等的价值:有的知识可能仅仅是专门人才需要的;有的知识则是大众都需要的;有的知识可能会较快地过时;有的知识则具有较长的时效性。科学研究表明:教学内容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相关性越强,它的时效越长、知识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也就越高。必要的知识、能力和方法都是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其中的知识又是形成能力和方法的载体。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十分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教材删减的是只需单纯记忆和时效性与迁移性较差的知识(如被子植物中删去了现行教材中根、茎、叶的形态,叶序,花的类型,花序等知识)。这是因为学生在逐步掌握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后,这类知识完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行查找和获得。教材的这种编排为学生主动探究,以及发展合作、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比较充裕的时间。

22 力求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 关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新教材从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方法教育、练习题的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4个方面进行了体现。科学探究活动具有多种类型,如观察并填写男女生殖系统结构图的“观察与思考”;探究光对鼠妇(潮虫)生活影响和探究晚婚意义的“探究”;分析男女孩身高突增和性腺发育资料的“资料分析”;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的“模拟制作”;调查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的“设计”;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计划的“拟定计划”;通过观察找出事物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技能训练”;探究鼠妇生活是否还受其他因素影响的“进一步探究”,以及“实验”和“演示实验”等。每册教科书中各种探究活动的数量力求适中,以利在教学中实施。关于科学方法的叙述,如什么是观察、如何作出假设等,专门用色块的形式体现,并力求使全套教材有关科学方法的叙述,形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梯度,构成一个体系,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题力求体现知识迁移,努力培养发散性思维。教学内容力求体现可塑性、开放性,如教科书没有全面叙述食品安全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补充和概括应从哪些方面关注这一问题。

23 努力渗透人文精神,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系 新教材十分注重对学生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并力求形成一个体系。例如,在学生学习合理营养的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目的不仅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培养设计能力,而且要学会关心长辈的饮食,试着亲自烹饪并在品尝中与家长进行食谱中科学道理以及亲情方面的沟通。又如,教材介绍了人的生殖过程后,在课外阅读资料中介绍了试管婴儿。在提到代孕母亲时指出,“小宝宝有两个母亲:一个给了他遗传基因,一个给了他血肉之躯。小宝宝应当跟谁生活在一起呢?这样的难题仅靠科学技术就难以解决了。从这里你也能看出,生物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难题,这是应当引起大家关注了”。再如,在介绍眼和视觉时,提到了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编排了识别人行道中的盲道和电视新闻中哑语节目的练习题,编写了向盲人献爱心的课外实践活动;在介绍了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后,以“生物学与文学”的栏目形式撰写了课外阅读资料——寄予植物的情怀。

24 认真反映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努力体现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 新教材在介绍基础知识时,积极反映有关生命科学的新进展。例如,新教材在介绍病毒、血液、神经系统的组成时,分别以课外阅读资料的形式简介了朊病毒与疯牛病和克雅氏病、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神奇的CT-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此外,新教材还介绍了血液透析、生物入侵、有氧运动、营养师、退耕还林还草等。

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新教材将生物学基础知识置于技术和社会的大背景中,注意体现科学技术对人类具有“双刃剑”的功能,主要通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课外阅读栏目的形式体现。

25 教材力求体现“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教学需要 “弹性”的形式有选学(正文中用楷体字叙述的内容)、“课外实践”“进一步探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

3 编写特点

31 探究指导的写法力求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科学的欲望和热情,一些探究活动设置了背景资料,目的是便于引导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制定并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从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实验、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等栏目都设计了若干讨论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2 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课题 从学生常见的动植物及各种生命现象或当地与生物学有关的现实问题入手引出正文,力求让学生感到亲切,乐于学习,避免从理论到理论。例如,从报纸上关于某地学生营养不良率很高的报道入手,引入关注合理营养的课题。

33 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例如,教材以插图的形式介绍了几种蛋白质含量较多的食物。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常吃的其他蛋白质含量较多的食物注在图边。又如,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请学生在两个研究课题中任选一个进行探究,甚至可以自己另定研究课题。再如,课文中编排了多种类型的课外阅读资料,力求既不增加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努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34 作业题的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性思维 例如,介绍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后,要求学生对名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作出科学的解释。又如,分析了孕妇身体各部分增重的数据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对母亲怀孕有什么新的认识。

35 版面设计新颖、活泼、美观,努力做到图文并茂 每册教科书约有200幅精美的彩图,其中有学生生活情境的插图,力求更加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引导他们爱读、爱探索、爱思考。教材增加了计算机网页页面和网址,力求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培养学生上网获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另外,与各册教材同时配套供应的还有《教师教学用书》(书中有光盘)《探究活动报告册》《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以及教学投影片和教学挂图等。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