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面向新世纪教育、教学体系探微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7:56:20   

  

  人类的学习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经验的文化活动。在当代信息社会中,由于知识、信息量的不断增长,每个人要能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并发展自身,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一学习一再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人的生存可以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

一、两种学习类型的剖析

  学习总起来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处理好社会日新月异发生的变化。这两种类型学习的提法源于国际著名学术团体棗罗马俱乐部于197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回答未来的挑战》。①报告中提出消除这种差距的方案在于:推进新的学习观H新性学习。

  维持性学习强调的是要培养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它的价值基础是预先给定的,主要以公认的准则为基础,它重视模仿继承、一重新获取知识成果和积累信息的能力,这不能说没有它的合理之处,并在一定意义上是不可少的。但这种学习已不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当今人类问题的解决已不可能处在一个封闭的领域内,而必须是以必要的变化为中心。创新性学习就是要求能善于系统地提出问题,并把问题集中起来。它对公认的。典型的解决问题方法所抱的态度是:在采用它以前先加以判断,然后根据价值来决定是否采用。例如,人在骑车遇上十字路口时,维持性学习的思路是:遇到红的或绿的交通灯时该怎么办?但如果正巧遇上停电;所有灯都不亮时,受维持性学习的影响,”人们就会犹豫不决起来。由此说明这种学习只能按给定好的原则解决问题,遇到边界情况就会无所适从。所以,在走向学习化社会中更应着重培养的是使学生具有对未来社会的应变能力,一具有独立思考、大胆求索的精神。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满足于获取某一结论性的内容,而是要把重点放在掌握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上。创新性学习是通过重建整体而不是分裂规实来促进思维的,因此它是以整体性思维为主导的,它反映了综合一分析的时代精神。

  总之,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学习;学习的本质在于获得一种对主体而言是新颖的经验。这种新经验或是现有的、或是未知的、或是需要探索的。创新离不开继承。但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对当代人来说一更需要的是创新性学习。我们用 “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来表达,”是为了弘扬鲁迅先生倡导的“路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这一探索与开拓的精神;同时也在于表明,“学无止境”的这一深刻涵义。走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不限于青少年时代和学校教育。学习是终身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无墙的)人们随处可学,凡是人际互动中的交谈、生活中的见闻与感受都可说是一种学习。因此,自主创新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大学习观。现在基础教育中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青少年能具备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基础教育如果能带领儿童青少年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必然会大大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对他们个人来说,将终身受用;对社会来说,则可为我国的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奠定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良主。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充分展示高科技、高情感时代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这一进取型的人格精神。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要跟上千变万化的形势,为对付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我们就必须更有效地学习,必须改革学习和教育方面一切落后的方法和内容。改革不适于迅速提高学习能力和教育水平的传统体制,使学习和教育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预期性和参与性。

  预期性是思维态势超前的表现,是积极直面人生,认真识别生存背景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因此在基础教育中,预期性的教育和教学在于能引导学生为面向未来而学。在学习上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一)能有目的地学习。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及其社会价值有所认识,并能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
  (二)能有选择地学习。根据学习的要求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大量信息面前,具有捕捉信息、敏锐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三)能独创性地学习。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
  (四)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调控的能力,能主动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或已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五)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前途和人生道路有美好的憧憬和丰富的想像力,并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责任感);

  参与性是化个体思维为创新性的社会化功能的实践。在基础教育中,参与性的教育和教学在于引导儿童、青少年具有团体的意识;行为和社会归属感、义务感、责任感”。它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一)能主动适应群体或团体的生活,知道并自觉遵守其规则,能为群体或团体所接纳。
  (二)具有人际交往的意愿和能力,能和集体成员相互协作、互相尊重,根据集体的需要自觉承担和转换自己的角色,能在参与集体活动中主动学习。
  (三)积极维护社会的利益,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在社会生活中自尊、自重,能发挥个人独特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应有的正当权利。

  因此,参与性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现代人学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自然的存在,而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时刻处在交往关系的网络之中,正是这种关系,才能从质的层面上改变人的生存方式,赋予人以主体性的力量。人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能表现自己的存在,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热情地参与各项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社会实践,参与有利于奉献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社会实践,才有可能审时度势地观瞻未来,把握与现实人生密切联系的预期性。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