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90年版)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8:00:39   

  

一、       教学目的要求

 

二、       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三、       教学内容的安排

 

四、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       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

 

高中二年级      生物学教学内容

 

  高中三年级      生物学教学内容

 

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在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课是高级中学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生物课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          教学目的要求

 

1.        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2.        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3.        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4.        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返回

 

二、           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              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

 

1.        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

2.        选取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的知识。这类知识对于学生正确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发展,理解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都有重要意义。

3.        选取生态学的知识。生态学知识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并且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二)             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        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        要密切联系各地的自然实际。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因此,所选取的植物和动物,既要重视其典型性,又必须尽可能是各地比较常见的,以便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动植物和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3.        选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三)             适当选取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很快,生物课必须重视用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内容,并且适当地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和参加工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返回

 

三、           教学内容的安排

 

1.        高中阶段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侧重于生命活动的共同规律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新陈代谢及其调节、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和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既有所分工、又互相衔接,高中生物学是初中生物学知识的综合、概括和提高。

2.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细胞的知识,包括细胞的成分、结构和分裂。第三部分是有关生物个体的知识,包括生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第三部分是有关生物界的知识,包括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修课的内容由生理卫生部分和生物学部分组成。

>>返回

 

四、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要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参观、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二)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这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多实践。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四)加强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应该积极地自制直观教具,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挂图、标本、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

 

(五)要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要重视密切联系本地区动植物种类的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补充讲述当地常见的和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动植物种类。

 

(六)积极组织和指导生物学课外科技活动。

 

生物教师要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生物学科技活动,如做生物实验,制作直观教具,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等等。开展这些活动,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七)生物课教学要同劳动技术课教学紧密配合。

 

生物课与劳动技术课有密切的联系。生物课主要讲述生物学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从而为学生学习劳动技术课打下必要的基础。与农业有关的劳动技术课主要讲述关于作物栽培、植树造林、植物保护、家禽家畜的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农村学校中,生物课应该紧密配合劳动技术课,使学生学会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一些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技术。

 

>>返回

 

五、           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说明:

1.        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由高中二年级开设的必修课和高中三年级开设的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共计174课时。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相当于原《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的程度。

2.        高中二年级开设的生物必修课,每周3课时,共计102课时。讲述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等生物学基础知识。

3.        高中三年级开设的生物选修课,按每周3课时安排。共计72课时。

生物选修课由生理卫生部分和生物学部分组成。生理卫生部分讲授40课时;生物学部分讲授32课时。

4.        高中三年级选修课的生理卫生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             初中生理卫生部分中已经学习过的有关教学内容,要求进一步加深理解,达到掌握的程度。

(2)             初中生理卫生部分的全部实验,要求在高中三年级选修课中完成。

(3)             高中三年级选修课的生理卫生部分,有些内容与高中二年级生物教学内容有联系,因此,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教学内容的理解。

5.        高中三年级选修课的生物学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             在高中二年级生物课中已经学习过的有关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的程度。

(2)             将高中二年级生物课中因较难而减去的教学内容,改为安排在高中三年级讲授。

(3)             高中二年级生物课中,调整后降低为只要求作一般了解的教学内容,在高中三年级选修课中,通过学习要求达到掌握的程度。

(4)             原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中,规定为“一般了解”的有关教学内容,在高中三年级选修课中,不要求达到掌握的程度。

 

>>返回

 

 

高中二年级      生物学教学内容(总课时     102课时)

 

    论(2∶0)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现象,应激性,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概述。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说明: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       细胞(132)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原生质的概念。

细胞的化学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上述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作用,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其中含有线粒体、质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细胞器),细胞核(核膜、核仁、核液和染色质)。细胞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的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细胞的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分裂期的细胞核结构变化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说明:在《细胞》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原生质的概念。

2.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细胞器。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3.        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有有丝分裂。

 

二、生物的新陈代谢(164)

 

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水分代谢——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前靠吸胀作用吸水;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后主要靠渗透吸水。渗透吸水的原理。渗透作用的概念。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矿质代谢——植物需要的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交换吸附。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矿质元素的利用。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其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ATP(三磷酸腺苷)的简式,ATP与ADP(二磷酸腺苷)的相互转变。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本质区别。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的异同。

 

动物的新陈代谢:

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单细胞动物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动物(如哺乳动物)的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物质代谢——食物的消化(单细胞动物、低等的多细胞动物、高等的多细胞动物消化食物的特点。哺乳动物的消化过程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在形态结构上适于吸收的特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物质代谢的过程(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的过程概述)。

能量代谢——气体交换(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高等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高等动物在缺氧状态下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        同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自养型、异养型的概念和特点)。

2.        异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需氧型、厌氧型的概念和特点)。

 

〔实验〕

(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说明:

1.        在《生物的新陈代谢》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    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前靠吸胀作用吸水。渗透吸水的原理。*渗透作用的概念。

(2)    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交换吸附。

(3)    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

(4)    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的异同。

(5)    单细胞动物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6)    单细胞动物、低等的多细胞动物、高等的多细胞动物消化食物的特点。

2.        脂类代谢,移到高中三年级选修课中讲述。

 

三、生物的生殖和发育(90)

 

生物的生殖。生殖的概念。

生殖的种类:无性生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有性生殖(配子生殖中的卵式生殖)。这些生殖方式的特点和概念。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生物的发育。发育的概念。

植物的个体发育(以荠菜为例):胚的发育过程,胚乳的发育过程。

动物的个体发育(以蛙为例):胚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原肠胚各期),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成。胚后发育。胚的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演示〕

(1)观察减数分裂的切片或模型。

(2)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观察荠菜种子形成过程的切片或模型。

(3)观察蛙受精卵发育成蛙的实物或模型。

 

说明:

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        生殖的种类。

2.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方式的特点和概念。

3.        植物的个体发育(以荠菜为例)。

4.        动物的个体发育(以蛙为例)。

 

四、生命活动的调节(40)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的向光性和向光性形成的原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实践上的意义。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昆虫的激素调节(内激素、外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昆虫激素在生产上的应用)。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说明:

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        生长素的发现。

2.        昆虫的激素调节。

 

五、遗传和变异(202)

 

生物的遗传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中心法则”和“遗传密码”的概念。

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基因型和表现型,测交,基因的分离规律的概念,基因的分离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测交,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概念,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现象,基因连锁和互换的原因,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性别决定——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以XY型的性别决定为例来讲述。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概念,以人的色盲为例来讲述。禁止近亲结婚对预防遗传病的意义。

 

生物的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

说明:

1.        在《遗传和变异》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法则”和“遗传密码”的概念。

(2)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测交,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概念,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3)             基因突变的原因。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4)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

2.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现象,基因连锁和互换的原因,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这些内容移到高中三年级选修课中讲述。

3.        有条件的学校,争取完成《观察玉米杂种后代粒色的分离现象》的实验。

 

六、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60)

 

生命的起源: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的证据——古生物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生物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

 

〔演示〕

(1)马前肢进化的模型或挂图。

(2)几种脊椎动物前肢骨与人上肢骨的比较的挂图。

(3)几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的比较的挂图。

 

说明:

在《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        生命的起源——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2.        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

 

七、生物与环境(153)

 

生态学的概念。研究生态学的意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概述:生态因素的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概念。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对生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的影响和实例。生物因素中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群的概念,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关系——群落的概念,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概念和实例。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碳的循环为例)。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概念,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自然保护: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杀灭细菌,消除噪声)。草原的利用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及其重要意义。

说明:

1.        在《生物与环境》中,以下内容只要求学生作一般了解。

(1)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对生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的影响和实例。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概念和实例。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        组织学生调查学校附近的生态环境。

 

>>返回

 

高中三年级     生物学教学内容(总课时   72课时)

 

2.       生理卫生部分(40课时)

 

绪论(1∶0)

 

生理卫生的内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成就。学习生理卫生的意义和方法。

 

(一) 人体概述(2∶1)

 

1.在初中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生理概述。

组织的概念。人体的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2.在初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人体各部分的名称。人体结构概况。

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实验〕(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辨认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2)用显微镜观察四种组织切片。注意辨别各种组织的结构特点。

〔演示〕观察人体解剖的模型、挂图等,了解人体的结构概况。

 

(二) 皮肤(1∶0)

 

1.        在初中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表皮、真皮。皮肤的保护、排泄、感受外界刺激和调节体温的功能。皮肤的再生。锻炼皮肤。保持皮肤清洁。

2.        在初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皮下组织。皮肤的附属物(毛发、皮脂腺和汗腺等)。

3.        〔演示〕用显微镜观察皮肤的切片(通过汗腺、毛发的皮肤切片),注意观察皮肤的表皮、真皮以及汗腺等的结构特点。

4.         

(三) 运动系统(2∶1)

 

1.        在初中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骨的结构和功能。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骨的生长。保持正确姿势的意义。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肌肉的收缩特性。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以屈肘、伸肘为例)。体育锻炼对骨、关节和肌肉的影响。

2.        在初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人体骨骼的组成(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概述。

骨的形态。骨连结的形式。脱臼及其急救原理。

全身骨骼肌群(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的表层肌肉概述。

3.        〔实验〕(1)观察长骨的结构。(2)观察关节的结构。(3)鉴定骨的成分。

〔演示〕肌肉收缩的实验(用带神经的肌肉做实验,证明肌肉的收缩特性和神经在其中的作用。

 

(四) 循环系统(6∶1)

 

1.       在初中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和功能。

血管和心脏,其中流动着血液。

血浆的成分和功能。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贫血。白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发炎。血小板的形态、数量和功能。血清。输血及其意义。

血管的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心脏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心率。心输出量。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血液循环的概念。体循环和肺循环及其生理意义。动脉血和静脉血。血压、脉搏的概念。内环境的概念。

2.       安排在高中三年级新讲述的教学内容,要求掌握:

血细胞的生成和破坏(概述)。输血的原则。心动周期。

3.       在初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人体内的血量。ABO身型系统。

冠脉循环(简述)。

淋巴的形成。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管、淋巴结、扁桃体、脾)和功能。淋巴循环及其意义。

4.       〔实验〕(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2)用显微镜观察蛙蹼(或蛙肠系膜、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3)观察哺乳动物(猪或羊等)心脏的结构。(4)观察蟾蜍(或青蛙)心脏的节律性搏动。

〔演示〕(1)观察试管中加入少量防凝剂(如柠檬酸钠)的血,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体积之比。(2)观察试管中凝固的血,辨认血清。

 

(五) 呼吸系统(2∶1)

 

1.      在初中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呼吸的概念和意义。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呼吸道的组成(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卫生。痰的形成。肺的结构和功能。

吸气和呼气的机械原理。呼吸频率。肺活量。气体交换的原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      在初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意义。

3.      〔实验和实习〕(1)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2)肺活量的测定。(3)胸围差的测定。

〔演示〕用呼吸运动的模型,演示肋骨运动与呼吸运动的关系、膈肌运动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六) 消化系统(2∶1)

 

1. 在初中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类、水、无机盐、维生素)。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纠正偏食的习惯。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肝脏)。牙齿的结构。

胃的位置、形态、结构。胃的蠕动和胃液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小肠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小肠绒毛的结构。与小肠有关的消化腺(肠腺、肝脏和胰腺)。

物理性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和化学性消化(通过唾液、胃液、肠液、胰液中各种消化酶和胆汁的作用)。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糖类(淀粉和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等。

各段消化道的吸收功能,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营养成分吸收入血的途径。

肝脏的位置。肝脏的功能(分泌胆汁、贮存和解毒的作用)。

2. 在初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唾液腺。牙、舌、唾液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咽和食道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大肠的位置、形态和功能。盲肠和阑尾的位置。阑尾炎。便秘及其预防。

饭后不能立即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预防食物中毒。

3.〔实验〕(1)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的小肠绒毛。

 

(七) 新陈代谢(2∶0)

 

1.        在初中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酶的概念和酶的作用特点。正常的体温及其波动幅度。

2.        在初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蛋白质、糖类、脂肪、水和无机盐的代谢(简述)。

食物的热量价。基础代谢。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与补充。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平衡。人体发热的概念和发热的意义。中暑及其急救原理。

 

(八) 泌尿系统(2∶0)

 

1.        在初中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新陈代谢最终产物排出体外的意义。排泄的概念。排泄的途径。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肾脏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形态和功能概述。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的形成。尿的排出。泌尿系统的卫生。

2.        〔演示〕观察剖开的哺乳动物的肾脏,辨认它的皮质、髓质、肾盂。

 

(九) 内分泌系统(2∶0)

 

1.        在初中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内分泌腺的概念。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激素的概念。

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胰岛的位置和功能。胰岛素的作用。

垂体的位置、形态和功能(以它分泌的生长素的功能为例来说明)。垂体在内分泌腺中的突出作用(分泌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        在初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甲状腺功能不足的症状。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体液调节的概念。

 

(十) 神经系统(8∶2)

 

1.        在初中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神经系统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脑、 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所发出的神经)。灰质和白质的概念。神经冲动的概念。

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脊髓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概述。脑的位置、组成(大脑、小脑和脑干)。脑干(间脑、中脑、脑桥、延髓)的主要功能。小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的灰质和白质。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定位。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感觉器官的概念。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近视和远视。眼的保健(预防近视、沙眼)。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

2.        安排在高中三年级新讲述的教学内容,要求掌握:

植物性神经的概念、分类和主要功能。双重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意义。

皮肤感觉、嗅觉、味觉和本体感觉等感受器的分布、结构和功能概述。

3.        在初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掌握:

神经元的分类。

脊神经及其分布。

脑神经的分布和功能简述。

条件反射的建立及其生理意义。

积极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注意适当的休息和睡眠。合理安排作息制度。不吸烟、不喝酒。

感受器的概念、分类、意义。眼球的附属结构。耳的卫生。

4.        〔实验和实习〕(1) 脊蛙反射实验。(2)视力检查。(3)测试盲点。

〔演示〕(1)观察牛或猪眼球的结构。(2)膝跳反射实验。

 

(十一)生殖和发育(1∶0)

 

1. 在初中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生殖和发育的概念。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人体发育的分期。青春期的发育特点。青春期卫生。

2. 在初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概述。精子和卵子的形态、结构。受精。

计划生育的意义。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十二)传染病(2∶0)

 

1.       在初中学习生理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增强体质、保护健康的主要途径(锻炼、合理营养、讲卫生防疾病等)概述。

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预防伟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免疫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及其分类(自然免疫、人工免疫)。预防接种。

2.  在初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传染病的分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的病因、症状和预防。

(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消化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的病因、症状和预防。

(病毒性肝炎、伤寒、蛔虫病、绦虫病和蛲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疟疾的病因、症状和预防。

(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

体表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因、症状和预防。

(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

3.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病原体(以蛔虫卵为例)。

 

二、生物学部分(32课时)

 

绪论(1∶0)

 

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现象,应激性,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概述。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一) 细胞(3∶2)

 

1.        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细胞的化学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上述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作用,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其中含有线粒体、质体),细胞核(核膜、核仁、核液和染色质)。细胞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细胞的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分裂期的细胞核结构变化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2.        在高中二年级生物课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细胞器。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3.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二) 生物的新陈代谢(5∶2)

 

1.        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

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后主要靠渗透吸水。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植物需要的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矿质元素的利用。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其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

应)。ATP(三磷酸腺苷)的简式,ATP与ADP(二磷酸腺苷)的相互转变。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本质区别。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多细胞动物(如哺乳动物)的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哺乳动物的消化过程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在形态结构上适于吸收的特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物质代谢的过程(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的过程概述)。

气体交换(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高等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高等动物在缺氧状态下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同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自养型、异氧型的概念和特点)。异化作用的两种不同类型(需氧型、厌氧型的概念和特点)。

2.        安排在高中三年级新讲述的教学内容,要求掌握:

脂类代谢。

3.        在高中二年级生物课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细胞在形成液泡以前靠吸胀作用吸水。渗透吸水的原理。

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交换吸附。

呼吸作用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的异同。单细胞动物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单细胞动物、低等的多细胞动物、高等的多细胞动物消化食物的特点。

4.        〔实验〕

1)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       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

3)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4)        

(三)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3∶0)

 

1.        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生物的生殖。生殖的概念。

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生物的发育。发育的概念。

2.        在高中二年级生物课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动物的个体发育(以蛙为例)——胚的发育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原肠胚各期)。胚后发育。胚的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3.        〔演示〕

1)       观察减数分裂的切片或模型。

2)       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观察荠菜种子形成过程的切片或模型。

3)       观察蛙受精卵发育成蛙的实物或模型。

 

(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2∶0)

 

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植物的向光性和向光性形成的原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实践上的意义。

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五) 遗传和变异(8∶0)

 

1.        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生物的遗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遣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结构和复制。

基因的分离规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基因型和表现型,测交,基因的分离规律的概念,基因的分离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性别决定——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以XY型的性别决定为例来讲述。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概念,以人的色盲为例来讲述。禁止近亲结婚对预防遗传病的意义。

生物的变异。基因突变的概念。

2.        安排在高中三年级新讲述的教学内容:

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现象,基因连锁和互换的原因,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

3.        在高中二年级生物课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有解释,测交,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概念,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基因突变的原因。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

 

(六)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2∶0)

 

1.        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生物进化的证据——古生物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

生物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        在高中二年级生物课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生命的起源——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

3.        〔演示〕

1)       马前肢进化的模型或挂图。

2)       几种脊椎动物前肢骨与人上肢骨的比较的挂图。

3)       几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的比较的挂图。

 

(七) 生物与环境(4∶0)

 

1.        在高中二年级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以下内容要求掌握:

生态学的概念。研究生态学的意义。生态因素的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概念。生物因素中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群的概念,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关系——群落的概念,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碳的循环为例)。生态平衡的概念,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杀灭细菌,消除噪声)。草原的利用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及其重要意义。

2.        在高中二年级生物课中作为一般了解的以下教学内容,要求达到掌握: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对生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的影响和实例。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概念和实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        组织学生调查学校附近的生态环境。

有的是原生物学教学大纲中规定为一般了解的教学内容。

括号内所列传染病,仅供讲授地方性教材时参考。

 

>>返回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