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22:43   

 

谈语文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墨香阁  

 

“语文与创新”论题的确立

 

    人长了一个脑袋,就要思考;长了一张嘴,就要说话,以表达思考的结果。把思考的结果落在文字上,就是文章。这个话是一位思想家说的。我的拙文也自当是对实践思考后落在文字上的文章吧。

此话题始于二十世纪末,即旧的世纪行将结束,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军事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时代即将到来,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特定时期,我国的最高领导人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的峰顶,高见远瞩,选择了九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机会,适时地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创新”的号令:“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谈到科技、育、文化工作时,他强调:“科技、育、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创新能力是国家、民族、时代赋予我们育的重任!今天,所有的课标都写进了这一条。

而时下的育,包括我们的语文育是怎样一种窘况呢?思想僵化,体制老化,人才模式化;材陈旧,法套旧,法依旧,考法照旧,亘古不变。压根就没有育要“创新”这个理念。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育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际的竞争出现了逆差,严重的制约了社会的发展。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语文工作的人来说,不思想是不可能的。其时,鄙人半是清醒半是迷糊地斗胆在杭州地区,或是在省内首当其冲地抛出了语文与创新的话题。提出很有必要前瞻地重新审视语文科的内涵、目的、意义和方法;建议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语文诸能力培养的核心;提议把创新能力作为评价语文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号召语文同行一起来构建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系。今天,再回过头去看四年前说过的话,倒是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意识。但毕竟才疏浅,底蕴单薄,谬论连篇。

有幸的是我《创新》文得到了一些专家和慈善家的厚爱和施善:是年在杭州市第11届中小论文评审中荣获二等奖;次年又在嘉兴召开的浙江省素质育现场会上交流发言(全省24篇材料交流,8篇发言);同年3月23日的《浙江育报》第三版全文予以刊发。真可谓“不发不要紧,一发吓我一跳!”不到一个月,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在内的十几家国家级的报刊杂志社的野编们纷纷来涵,要我入编,要我做名人,要我到人民大会堂参加术会,要我掏5000元赴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某某科家、院士……一句话,有人要掏我的腰包了!可惜,我是个穷光蛋!

                

                     “创新”是什么?

 

 “创”在《辞海》里的解释是:初次(做);开始(做),当然也包括想、思。“新”解作:刚出现的和刚经验的,跟“旧”或“老”相对。包括出现的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老子语:“乾坤初始,土石金(新)开。”《周礼。考工记》云:“知者创物,巧者守之,述之。”古人对创新早有所认识。根据前苏联心理家捷普洛夫的观点:“凡是给予新的、独创的、有社会价值的产物的活动,都是属于创新。”《列宁在1921》的演讲辞中有这样一句话:“同志们,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切都是新的,布尔什维是新的,苏维埃是新的,我们的思想是新的,连我们的土地和人民也是新的!”我们把“创新”下个定义吧:“创新”即创造出一种新的事物或新的思想或新的观点。

“创新”形式多种多样。一种是发明,即制造新事物。(我国古代指南针、造纸术、活字版和火药;张衡的地动仪;瓦特的蒸汽机、诺贝尔的安全炸药等。)第二种是发现,即找出本来就存在但尚未被人知晓的事物或规律。(祖冲之的圆周率、赫歇尔发现天望星、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等。)第三种是创见,即提出新观点、新办法、新主张、新理论、新术、新制度。(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等。)第四种是创作,即直接产生文、艺术和科作品的智力活动。(李白的诗、苏轼的词、关汉卿的戏曲、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等。)这些都是创造出了新的事物,生很难做到。校的创新育定义,我倒是同意我国著名育家刘佛年的说法:“只要是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都可以称得上创新。范围可以看得广一些,不要看得太神秘。”用刘先生的这段话来诠释“创新”

比较确切,也为我们语文中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创新能力”是一种什么能力?

 

“创新”是一种能力。

——首先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在完成某项特定的活动任务时所需要的能力。心理家芮斯在给这种特殊能力分类时指出:“这种特殊能力是不受普通智力高低的限制的,只以创造性作业为标准。”美国著名心理家吉尔福特也认为:“智力高者创造力未必高,而创造力高的智力不一定超群。”创造力全能冠军几乎是没有的。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堪称是天才,但在数方面却一窍不通;陈景润是数天才,但他面对中却一筹莫展。

——同时又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它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的敏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隐喻的思维能力,发现缺失信息能力,分析评价能力,重组和重新界说能力等。二是创新性的个性倾向。如好奇、进取、探究、专注、热情、自信、坚韧、挑战和敢于冒险和爱钻牛角尖等。三是一种创造性表现能力  它与特定任务相联系的有关知识、技能、方法。

创新能力应该是一个健康人所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好奇、探究、创造乃是人类的本性,人人都在思考新观念、尝试新联合、探寻新关系、获得新理解和提出新发现。因此,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欲望、创新的潜能、创新的可能。这种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小或语文中显得尤为重要,显得更为必要。

 

                 语文怎样培养生的创新能力呢?

 

本文针对前几年语文的时弊,试图在以下六个方面为突破口,通过对语文的改造,来培养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今天看来,这些做法与新颁布的《义务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大致上是一致的。

    一、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更新语文观念

要营造一种民主的育氛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按新《课标》的理念重新把师的角色定位。把师从的主宰者转变为的辅助者、参与者、服务者,与生处在一种自然人的平等的位置,营造起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宽松的习环境,建立起一种双方积极互动的习机制。生处在这种比较放松的属于自然人权利的习环境之中,创新的意识最容易萌发、最容易驱动、最容易形成。这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和保障。生才会通过文本阅读积极寻求多向、多维、多元的思索;透过纸背搜索新的思想、观点、路径,提出与众不同的哪怕是幼稚可笑的想法、说法和做法。而这些想法说法做法却却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例1:《群鸟》中众多鸟都艺不成,凤凰师傅是否也有责任?

例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是什么心?——信心、耐心、恒心、爱心、虚心、诚心、进取心等。

    二、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确立生的主体地位

精神是一种动机,是一种力量。但是,精神是需要孕育的。怎样才能孕育起创新的精神呢?——确立生的主体地位,树立起习者的主人翁的意识,把生自己的个体习行为与国家、民族、家乡、母校及家庭、个人的荣辱联系起来,培养起一种责任感。那么,怎样来培养呢?生物童第周的那种我为祖国争光的主人翁意识和精神,驱使他办成了外国人能办到的事和外国人也很难办到的事。铁路专家詹天佑顶着帝国主义的嘲笑、阻挠、要挟,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两端相向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独创的“人字形线路”。通过如此等等立志、报效、自强、创造的精神熏陶,来诱发生的创新动机,培养生的创新 精神。

 

    三、凭借语言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训练多向思维

语文逃脱不了语言习,而语言的习离不开思维;离开了思维,语言就失去了意义。语文也绝不能停留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上,更高一级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显得更为重要。它注重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其基本特征是具有新奇性、灵活性、联想性、顿悟性、反常规性和可迁移性。

例1:联想成群识字 “悟”(思 想 恩 念 怀 怜 点惦-----)

例2:《动物过冬》通过对“蚂蚁 青蛙 啄木鸟”对话朗读后,生质疑:“黄莺 燕子南飞,青蛙 蚂蚁冬眠,唯独啄木鸟在不辞辛劳地工作。”生:“长吃膀的南飞,没翅膀的冬眠。”生:“啄木鸟也有翅,干吗不南飞?”

    四、借助人格魅力,培养创新品格——注重榜样的力量

语文材中不乏具有人格魅力的课文,包括人物的意志、毅力、勤奋、好奇、挑战、冒险、进取、果断等。与这些人格相反的是胆却、倦怠、惰性、拘谨、退缩、狭窄、妒忌等不良品格。强化了前者,就弱化后者;弱化了前者,就强化了后者。

例1:《跳水》船长用枪命令自己儿子跳水——刚毅的意志,果断的性格。

例2:《登山》我所以要选择走这条望而声畏的小路,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是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我们要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意志品格。

    五、改革方式,培养创新能力——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

习的主动权真正让给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习是新课标所提出的重要理念。这就需要转变思想,改变方式,积极寻求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

例1:《皮球浮上来了》 老师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1)皮球掉进树洞以后,李龙、叶青、张远、吴文都各自相出了什么办法来捞皮球?——读懂课文(2)你们觉得谁的办法最好?——吴文用水灌——要是树洞漏水呢?(3)你们谁有比吴文更好的办法?——用空气压缩气吸。

六、注重语言品味,培养创新美感——关注审美

新的课标明确提出了语文中“审美育”的目标。大凡语文材都是文选集结型的,不乏有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文作品。这些名家名作其语言的风格、情调、韵味都各具特色。细细加以品味,是培养生创新美感的最佳途径。我们说,好词佳句的咀(ju)嚼,精彩语段的背诵,华彩乐章的领悟,深蕴内涵的琢磨,点睛妙笔的推敲,如此之法都是品味语言的好方法。但不一定钟情、瞩目于情文、美文,平淡、朴实中更显凝重、深刻。如《背篼》、《我盼春天的荠菜》等。

对创新论题还有新思考吗?

回答是肯定的!我的文章仅对创新性语文作了些策略性的构件,肤浅的很。既然新课标已明确提出这一培养目标,就应该在最高级的创造性阅读和创造性写作方面深入地开题研究。目前有这个想法。谨请大家们不吝赐

                                                               

                                                                  2002、10、于西子湖畔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