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沿革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5-31 02:06:00   

 

(19501955)解放初期的语文课本

1950年,选用解放区的中学语文课本。195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出版。它继承了解放区的中学语文课本的优良传统,突出课本的思想政治性,也借鉴了国民党统治区一些国文课本的编写经验。这套课本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革命各方面的胜利,消除了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反动思想对课本的影响。缺点是在语文教育方面没有来得及作周密的考虑,语文能力训练和语文知识没有系统安排,忽视文言文,课本分量偏轻。

第二阶段(19561957)文学、汉语课本

这是新中国中学语文课本的第一次改革。1954年开始编写,1955年开始试教,1956年在全国推广,1958年这项改革在全国停止。人教社按照《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的精神编写初中文学课本,共6册;高中文学课本则是按照《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的精神编写,共4册。这套课本的文学教学目的任务和各年级教学要求比较明确,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文学教学体系,选文绝大多数是名家名作,编排方式灵活多样。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过分强调纯文学教学,忽视作文教学,忽视一般语文能力的培养;按照文学史系统由古到今的编排方式,违反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偏重思想内容和文学形象的架空分析,忽视课文的语言文字教学;分量偏重,一些课文过长等。人教社按照《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编写初中汉语课本,共6册。这套课本的汉语教学目的任务和各年级教学要求比较明确,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汉语教学体系,注意多举例子,使学生从反复练习中逐步掌握语言规律。其不足在于内容烦琐,分量偏重,与文学课本脱节,不切合学生读写的实际运用。

第三阶段(19581960)重新编写的语文课本

1958年,人教社开始重编综合性的语文课本,初中6册、高中6册。这套课本选材面广,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和文学作品。课文按思想内容组成单元。语文知识性短文穿插在各单元之间。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过多选人结合政治形势的文章,使课本几乎成了报纸杂志的文章汇编。课文总数偏少。

1959年的语文课本修订本与1958年本相比,增加了课文篇数,补充了语文知识性短文,增选了文言文,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但仍然偏重课文的思想政治性,对语文的工具性重视不够。

1960年,语文课本的修订本修订幅度较大,继续增加课文篇数,并增加课文难度;课文按记叙、说明、议论的顺序编排,分精讲、略讲两种;语法知识分散在各册的练习里。但仍然存在不恰当的强调政治的倾向,有些课文篇幅过长,单元的编排缺少计划性,对语文训练重视不够。

第四阶段(19611965)新编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试用本)和新编十二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试用本)是人教社根据中央关于缩短年限、提高质量的指示编写的,1961年开始编写,1964年完成,初中6册,高中4册。这套课本注意思想政治教育,选了不少政论文和表现现实生活的文章;注意培养读写能力,选文力求典范;课文的编排试图以培养读写能力为序。不足是缺少实用性的课文,没有应用文,说明文很少;在编排上,各年级的语文训练的重点不明确。新编十二年制学校中学语文课本是根据《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精神编写的。1962年开始编写,到1964年编出初中一至四册,没有编完。这套课本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扩大了选材范围,提高了语文质量;重视多读多写。不足是忽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排斥文学教学,编排缺少严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