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小学语文实施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3:27:17   

在小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习,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有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

 我们师心目中始终要有三类探究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类目标当然要视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虽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有,但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作指导,我们在开展探究和做评价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有了探究目标,生在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设计和制定每一课的探究目标,师生必须要对探究的主题进行界定。

 探究的主题往往是这一课目标中的重点目标,如一位师上《西门豹》一课,就引导生把“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作为探究目标。

 有时,阅读理解中能统率全篇的问题(往往是课文题目),也成为探究目标。如《亲人》一课,统率全篇的问题就是“谁把谁当作亲人?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为了便于探究,围绕这一大的目标,我们还可以引导生把它分解成小目标:你怎么体会出——妈妈把老奶奶当作亲人?老奶奶把我和妈妈当作亲人?我把老奶奶当作亲人?

 有时,文中最具探究价值的词语成为探究目标。如《草船借箭》一课,最具探究价值的词语就是“神机妙算”。在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以后,师就引导生直入探究主题,“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具有探究价值?”“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用心体会”。集中了这一探究目标,辐射全文,以一当十,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培养了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施探究的过程中,又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科个性,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科的探究方式,充满了人文情怀。

 有时,文中最具探究价值的字也能成为探究的目标。如《会摇尾巴的狼》中的“装”,围绕“装”这一探究目标,我们可以分解成小目标——

    1、不会摇尾巴的狼为什么要装会摇尾巴的狗?(除了陷阱很深,自己像狗,不容易被老山羊识破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山羊和狗是好朋友,这一点生不仅从本课的文字中得知,而且早在一年级时读《小山羊》就知道了。会摇尾巴的狼“装”狗的目的就是使出浑身解数蒙骗老山羊,让老山羊认为自己就是狗,从而救他。)

    2、狼怎样装狗?(生从1、2两个问题的探究中认识到狼的狡猾)

    3、狼装狗结果怎样?为什么?(生从探究中认识到老山羊的机警聪明、善于识别善恶和狼的凶恶本性。)

经过如此的探究,寓言的寓意也就水到渠成了——像狼一样的坏人往往善于伪装蒙骗,我们要像老山羊那样保持高度的警惕,不听信甜言蜜语,不被伪装所迷惑,善于识别,勇于揭露。

    二、要有切实可行的探究方法。

这个探究的方法对于语文来说就是指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这些方法,生需要在师的指点下逐渐掌握。

“切实可行”是指探究的方法要针对语言文字的具体特点和生个体的具体实际。习是生的个体行为,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不单是表现在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问题上,还表现在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方法上。

如一位师上《少年闰土》时,就充分相信生的探究能力,充分相信生能使用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主习,他对生说:“同们,怎么理解‘闰土来了,给我带来了哪些希奇的事’,大家出出点子,好吗?”于是,生就纷纷提出探究的方法,有的说图示法,有的说朗读法,有的说讨论法,还有的说列小标题法。师就让生自己选择探究的方法组成协作小组去理解这个问题。在展示习成果时,有一个协作小组是用图示法、讨论法习“雪地捕鸟”这一段的,他们出示的是一幅画,画中的“我”拉着一根长长的绳子,躲在一块石头后面。老师问他们:“为什么要把绳子画得这么长?文章里也没有提到石头呀?”一位生回答:“课文中写的是‘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所以,绳子一定是很长的;为了不让鸟发现,‘我’应该躲在一块石头的后面。”还有的协作小组则分角色绘声绘色地朗读了“瓜地刺猹”这一段……通过交流,生对“希奇事”有了体验,对课文描写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得当然也更主动了。

    三、要有充裕足够的探究时间。

这一点不用讲道理,哪位师都懂,他们个个都知道,要保证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去进行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培养生的探究精神,提高生的探究能力。没有给生足够的时间,探究性习就流于形式。

可是在目前实际中,我们的老师常常表现得不够大气,做不到这一点,舍不得给生足够的探究时间。究其原因,一是师的观念没改变,认为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不讲,生能到什么?二是怕被人视为无能,生一分组探究,还要给那么多的时间,室里岂不是乱套了吗?领导同事看到课堂纪律这么差,还以为师太缺少课堂的组织能力。三是对生不放心,认为生只是个孩子,天生就有依赖性,他们在生活上依赖家长,在习上依赖老师,都已经习惯了依赖,他们有多大能耐去探究?给他们那么多时间,岂不是浪费了吗?四是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