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试论语文兴趣形成的师源因素-教学杂感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19 14:29:00   

关键词 :语文兴趣   自我发展   师源  人格魅力  修养   能力    

    导语:如果说,学生基于自我发展要求上的趣味本因是一粒种子的话,那么它萌芽、生长的营养成分便是教师和教材。教师和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产生的两大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长河发源于居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和作为教学内容重要参照的教材,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源头叫做师源和材源。师源和材源是语文学习兴趣产生的重要条件,是趣味形成的外部因素,通过作用于趣味本因而形成学习兴趣。下面对师源作具体论述,以探讨其对形成语文学习兴趣的重大作用。

    在趣源中,起主导作用的应是教学的主导——教师之源。师源在培育和调控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是使学生所学事物和对象及所从事的活动适应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执行者和实践者。

    每天与学生相见相伴的语文教师的魅力,是最有效、最持久的趣源。师源的魅力不同于影视歌坛明星可以凭借外在条件如嗓音、包装来吸引观众,而是来自于他的思想深度即师德修养、学识素养、能力水平的吸引力。如果每一位教师都像表演艺术大师那样注意内在功力的表现,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知趣、理趣、情趣,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具有较强审美意识和其他认知意识的教学风格,学生一定会被教师的教学魅力所吸引,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因为教师“更富于精神财富,更具有智慧、能力、爱好和生活经验,同时教师还有智力、审美、创造等方面的需要,有自己的兴趣和志向。”(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68页)。

    一、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

    我国“母爱教育”的倡导者、特级教师斯霞曾深情地说:“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还可以使他们从自己所感受的爱护中陶冶良好的情感,使他们从中学会应怎样用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对形成他们团结、互助等良好的品质以及在此基础上培养爱人民、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认为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在世界处于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的时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的功能早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担负着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世纪人才的使命。教师的思想观念应有一定的深度,对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认识正确、独到、深刻,对课文的分析有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给求知欲很强的学生以启迪和指导,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高涨。

    教师应具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人心灵的特殊雕塑家的教师,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的都是人类真、善、美的东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进步、正义、文明的化身,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直无私,坚定执着,为人师表。教师崇高的师德也是伟大人格的表现,它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信赖感,会促使学生相信科学、相信真理,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对学生要饱含爱心,既要作长者,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真诚的举止,创造出民主的师生共融气氛,用自身崇高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用深刻隽永的思想修养不知不觉地吸引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蓄集而成了。

    二、语文教师的学识修养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覆大舟也无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知识是无涯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不可能精通百科知识,但是如果语文老师具备了比较强的学识修养,那么他的教学就如室中养有兰花,散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教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教师的知识越丰富,他越能经常而又巧妙地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学生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志趣和求知欲望,他们的问题和不明白的东西就越多。这些问题提得越有头脑、越有趣,难度就越大。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促使老师去思索,去读书。”(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第48页,转引自《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第281页),苏霍姆林斯基设想的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在于创造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渴求知识、不断进取、兴趣广泛、勇于探索、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的良好氛围。而这些在决定性程度上要靠教师,靠教师的知识素养。

    教师的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广泛的兴趣、富于敏捷性和洞察力的思维、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对事物的判断、分析、推理的能力,都在直接间接、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信,他的优雅大方的举止,极富审美个和感染国的语言,热情坦荡的微笑等等蕴蓄在广博的知识素养基础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成了学生的知识之源和热爱科学的榜样。“知识、学识、眼界,这都是教师享有高度威信的基础。”(同前)如教《荷花淀》这篇小说开头第一段小院夜景的描写,除了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去发掘它的深刻含意。即这种柔美意境的描绘与后面奋勇杀敌的场景造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阴柔与阳刚形成了鲜明对比,为深刻地揭示课文主题做好了极佳的铺垫,既使英勇杀敌的妇女形象丰满感人,又是对日本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揭露。它的艺术表现力不同于血淋淋的控诉,具有一种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崇高美。在这里,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这样,在讲课时就能作到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篇篇有新招,节节有新意。太阳只有一个,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