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英语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外语口语教学的心理分析(3)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30 11:10:52   

  

第三节 影响口语发展的因素

  外语口语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在同样条件下,学生进步情况有很大差别。这因为影响口语发展的因素还很多。这里提出几种与心理有关的因素略加说明。

  一、 学习外语的先天素质、能力

  在相同的条件下,有些人学习外语进步很快,另一些则似乎相当困难。这中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个别差异。制约能力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先天素质。素质即有机体生来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脑、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均以素质为前提,聋哑人当然谈不上发展口语,低能儿讲话也必然困难。对一般人说来,尽管看不出太大的区别,但实际上人们的先天素质总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好的素质有利于能力的迅速发展。反之,素质不佳会妨碍能力发展。素质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也能发展能力,那就要求在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其他方面有所补偿。不仅如此,人的先天素质也并非完全是遗传的,实际上存在着后天的影响,而且可以继续改变。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主要的三种特性是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由这些特性的不同可构成多种不同的神经类型,表现为不同的气质。气质有不同的类型。胆汁质型兴奋性强、反应迅速、有外向性;多血质型兴奋均衡、反应迅速、灵活性高、有外向性;粘液质型兴奋均衡、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有内向性;抑郁质型属于弱型,孤僻、行动迟缓、有内向性。显然,多血型和胆质型对发展口语有利,粘液型和抑郁型适用语法分析和阅读理解。一般说来,外向的人常表现为能说会道,善于交际,而内向的人则沉默寡言,善于思索。神经过程强而灵活的人,知觉广度大;弱而不灵活的人,知觉广度小。不同的素质对能力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就发展外语口语而言,在同样条件下,有些人似乎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他们能取得较快的进步,而另一些人则相形见绌,很难开口。这首先是由于先天素质的影响,以致在语音编码能力、语法感知能力、归纳能力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别。先天素质能影响能力的发展,但二者并不一一对应。同样的素质也可能形成不同的能力,同一种能力也能在不同素质基础上形成。主要在于应恰当地运用其他因素来弥补原有素质的不足。

  二、 对外语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一种个性意识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表现在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性上。这种趋向的产生是由于人的需要。需要被意识到时将驱使人去行动,并以活动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的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全然无意学习外语,即使有很好的先天素质和语言环境,也不可能有效地掌握外语。学习动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一般按性质可大分为:1.为实现个人重大愿望而产生的动机;2.为从活动过程中获取乐趣而产生的动机;3.为从活动结果获得对一定要求的满足而产生的动机。动机总是个人的,但也受环境影响。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往往抱有一种综合的动机,即既包含大的愿望也包含小的满足的动机。但总有一种动机处于主导地位,显示力量最强。就学习外语口语而言。学习者可以怀有掌握外语口语进行国际间交往的愿望,也可以只是为了获取教师的嘉奖而积极参加某次口语交际活动。显然,这里存在长远的概括的动机,也存在着短暂的局部的动机。长远的动机能使学习活动保持一定的方向性,而近期的动机则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二者结合起来是活动的极大推动力。教师应使学生对学习的客观必要性有一定认识,树立远大目标,同时也应采取多种手段唤起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习得活动的兴趣。人在同一个时间里可以有几种动机,但主导的动机决定着行动的结果和对行动的坚持性。当正确而强烈的动机稳定地保持下来时,也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外语的学习态度无疑也是影响口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熟记常用习语和句型

  每种语言都包含一定数量的习语和句型。这些习语和句型往往是常用的有特定意义的句子、短语或甚至单词,要求全句或部分熟记而不必进行语法分析。例如,英语中的How do you do? How is ...?等问好语。德语中Guten Tag!(您好!)Bitte!(请!)俄语中Здраствуйте(您好!)Пожалуйста!(请!)等等。有位青年初学俄语,当他与一位俄籍教师谈话结束时,向教师用俄语说了声谢谢“Спасибо!”对方回答“Пожалуйста!”青年以为对方未听清楚,又说一遍谢谢,对方又同样回答一次。就这样连续四次,得到的是同样的回答。最后才不解地说了声“再见”离去。后来才知道,“пожалуйста”还是表示同意的意思。这类常用的习语,处处会碰到,必须熟记。还有些部分熟记另一部分可替换的句型,如“That‘s a ...”等,也都可以在学习最初就熟记使用,暂不考虑语法关系。初学者在尚未习得语言之前,借助熟记一定数量常用的习语和句型,已可进行初步的交际活动,能够打个招呼,在有限范围内说点什么。这也正是通常初学外语者敢于讲话的原因。问题是如果语言习得上不能很快跟上去,单靠熟记少量习语是不可能充分表达思想的。熟记的习语和句型,如果只是从书本上读来,可能对语言习得并无明显效果,但对促使学习者运用外语较早地进行言语交际却不无帮助。如能从言语交际中吸收并熟记大量常用的习语和句型,将大有助于外语口语的发展。因而熟记外语习语和句型不能不认为也是影响外语口语发展的一种因素。

  四、 学生的年龄差异

  不同年龄学生在掌握外语口语方面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效果。一般说来,儿童较易于掌握口语,成年人相对地比较困难。这首先由于儿童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记忆、模仿、灵敏等方面较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另一重要原因在于儿童主要依靠习得语言,而成人往往偏于自觉学习语言。尽管在初期还有可能超过儿童学语的速度。这是因为,成人理解力强,能动员各方面知识,帮助理解输入,并利用本族语加监控,自觉地组织言语材料进行简单交际。而儿童学语往往还有缄默时期。不过,如果儿童在一定的外语环境里坚持习得下去,一个时期以后,儿童的口语发展有可能远远超过成人。当然,这不是说成人就不能有效地发展口语。事实上,有许多人甚至在国内条件下也已能流利地用外语讲话,并达到较高的水平。但这是从其他方面创造了更有利条件克服了年龄上某些限制所致。年龄差异对口语发展的影响依然是存在的。
  克拉欣认为,儿童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最终会比较好,是由于情感的因素。接近青年期时,情感渗入就会增强。有“正确”态度的人(较强动机和自信,低焦虑)更多地倾向于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更多输入,而情感渗入则较低。青年期是外语习得方面为取得最后成功的转折点,有理由假设,正是在青年期,情感渗入会戏剧化地增强。在青年期前,情感变量对外语习得的作用似乎不会很强,不致限制儿童时的最终获得。给以足够的机会接触语言,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外国人讲外语的水平。
青年期产生的情感变化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情感渗入会在这个时期增强?因为青年期常常是情绪高涨的时期,也是灵敏和自觉的时期。青少年常以自我为中心,为自己的外表和行为所控制。他们一直相信自己是注意的中心,预期他人的反应。这使他们产生一种“经常受到他人监视”的感觉,从而不大愿意抛头露面,感到害臊和易受攻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增长,使他们能更好地概括别人的思想,但却错误地认为,别人会象他们一样关心他们的行为。敏感和自觉似乎可以认为是青少年典型的特征。
  情感渗入在青少年时期大大增强,是年龄差别的必然趋势。严格说来,在青春期里语言习得过程并没有根本的变化。习得能力在青春期并未消失,也未受到严重损害,而是必要输入常常受阻,从而为习得所获较少。必须指出,这种区别有时也并不大,而且有的成人在外语习得方面表现得特别好。看来如果能有效地降低情感渗入,创造低焦虑的环境,年龄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可以克服的。
  发展口语是外语教学中最艰巨复杂的问题。历史上各种各样的教学法流派,已从不同角度侧重个别方面提出过各自的主张,都不同程度地略有所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过去各派主张共同的思路,还是强调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进行自觉的学习和操练,以掌握言语知识技能。一般说来,这条思路不无道理。通过长期实践也证明似乎还是相当有效的。但现在看来,单单依靠这样的语言练习还很难达到流利讲话表达思想的外语水平。因而当今交际法、自然法等新的流派应运而生。交际法强调语言的意义和运用,置语言运用的流畅于首位,要求学生在学习初期就运用所学语言流畅地表达思想。也就是说,重视言语活动而忽视语言练习,重言语的流畅而轻语言的正确。李观仪在《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可行乎?》一文中提出了交际法与传统法结合的构想。文章从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肯定二者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可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种理解是可以接受的。只是从心理学上分析,对关键的特点究竟何在这个问题还没有说透。克拉欣提出的自然法,把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区别开来,倒是已经触及事物的本质。通过不自觉的语言习得产生流利的话语,通过自觉的语言学习获得监控能力,保证言语的正确。这便是克拉欣的主张。我们接受“习得”这个概念,主要考虑到语言练习和言语交际之间存在不同的心理特点。前者注意力集中语言形式上,后者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内容上。前者不能等同于后者,也不能直接转换为后者。真正的口语交际能力只能在语言环境中实际掌握。这种实际掌握也就是“习得”。对语言习得最重要的是可理解的输入,也就是吸收。从输入到输出并不简单的是一个刺激反应的过程,也不能认为,输入到达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立即就变成了习得能力。习得总是一个过程,这是技能形成的过程,也是信息加工过程。没有人能听一次就学会语言,而是必须通过多少次反复接触,也就是通过一定重复,在包含模仿、记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实际掌握语音、语法、语义等多方面知识、技能的习得过程中才能形成习得的能力,启动流利的话语。习得要求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国内学习外语的情况下,不仅要求有口语道地的教师,还须争取有与所学语言国家人士交谈的机会,并充分利用外语电影、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创造条件,使有更多时间接触外语。巧妙地安排各种习得活动,加上自觉的学习,将能在口语教学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