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化学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面对课改 教师需补心理学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4 22:14:18   

申继亮1964年生于河南,1992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副主编,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代表性成果有:论文《论教师教育观念》、《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等;主编《学科心理学丛书》(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新世纪教师教育教程丛书》(华艺出版社1999年)、《教师素质论纲》(华艺出版社1999年)等;国家教委“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关于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结构与测量的研究,及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专长发展与促进等。

  问:目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而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学修养这个方面的话题,还没有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但在今天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理论上来讲,心理学修养对于中小学教师有什么意义?或者说,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学心理学?

  答: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在此呼吁一下,强调心理学修养对中小学教师的重要性。我们过去培养的教师是以学科类型为主的教师,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而现在大背景变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设计最终落在人的培养目标上,突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发展。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就有一个重要的变化,要求教师要从“经师”变为“人师”,不再仅仅“讲经说道”,而要做到以育人为主。我们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他的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所以,在今天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学习心理学非常必要。

  问: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学修养的状况如何?这种现状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吗?

  答:关于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学的掌握状况,我们作过一个调查。我们按照知识的功能把教师的知识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学科类知识,主要是关于课程内容方面的知识,我们把它叫做本体性知识;第二类,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所必备的知识,是关于教与学以及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第三类,实践性知识,教师在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炼;第四类,一般文化知识,指教师需要具备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广博的文化知识。而条件性知识,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谈的心理学修养,即教师对他的教学对象、教学活动的了解、把握程度如何;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判断的准确性如何等等。我们调查了298名中学教师和48名师范大学在校生,参照美国加州教师资格认证所使用的标准,考察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了解、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评估这三方面的内容。结果用百分制来描述的话,50分以下的人占23.2%,50分至60分的人占38%,60分至70分的人占36.1%,而70分以上的人,仅占2.7%。而且,有意思的是,在教龄和地区上,基本没差异;以前学没学过心理学也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就是说,60分以下的61.2%的人缺少心理学知识是普遍现象。这是几年前调查的结果,现在的状况可能有所改善。另一个调查以97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主,考察他们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平均通过率为63.2%,这说明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没通过。加上其他相关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至少从量上来讲是非常不足的,是跟当前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相符的。所以我们一再建议,当前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补这一课,加强对心理学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理学修养。

  问:从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看也能得出结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学修养是比较欠缺的。造成这种欠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答:我想,这里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主观原因,过去我们的教育观念存在问题。过去我们是关注学科多关注人少,关注结果多关注过程少。这里我们也有一个调查:考察102名初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状况、学科兴趣、业余爱好、职业理想、同伴关系、重要他人、性格特征这八个方面的了解。结果如下: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状况的了解比较准确,和学生的自我报告之间的吻合程度比较高,一致性程度达到90%以上;其他六个方面一致性程度都低于50%。这反映出一个事实,即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比较少。正是这种不关注人的教育理念造成了教师心理学修养的欠缺。

  从客观上来讲,职前教育中这方面的课程开得很不够。中师、师专心理学课是54个学时,这对于心理学的学习是很不够的。教育理论课程占总课程量的比例,我国也很低,只有5%—6%,而发达国家最高达到了30%,美国是25%。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教育类的课仅占总量的9%左右,学生在校花费不足10%的时间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课程。教师在职前没有机会学习这些知识,必然导致心理学知识的匮乏。

  问:这种欠缺对今天的课程改革和教师的教学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对心理学了解不够,对学生研究不透,必然导致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但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所以,从大的方面来讲,心理学修养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这次课程改革的推进。从小的方面来讲,如果教师观念没有转变,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缺乏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学生的特点,那就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教育和教学。所以,心理学修养的欠缺会影响教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科学性。

  问:针对这种现状,您认为我们应该从政策上或具体的对策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弥补这种欠缺?

  答:这要求我们各方面、全方位来做。首先,是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在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个硬性的规定,要求教师必须到教育学院去学习多少个学时的教育类课程,拿多少学分,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从长远来看,我国将逐渐取消师范教育,改为由综合大学培养师资。这样的话,就更需要政策上的保障。当务之急是对心理学课程的学时数进行规定,不论是师范类院校,还是进修、继续教育,心理学课的学时都应该占到一定的比例,从体制上来规范和弥补这个问题。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