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评估研究——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41:15   

  从表 2 可知,综合评估值 (y) 随时间呈增加趋势,表明梧州市 17 年来通过对影响土地可持续管理的诸多要素进行调整,单项指标的实现率绝大部分有了提高,也从侧面说明这段时期土地管理的政策机制所起的作用(如经济可行性指标有了大幅度提高,至 1995 年其评估值达 76.74%)。值得一提的是,从 1978~1985 年,由于重抓生产,而忽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全市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污染加剧,这段时期虽然其它单项指标有了提高,但资源保护性指标却大幅度下降。从综合评估值来看,梧州市目前(1995 年)土地经营管理仍处在初步可持续管理的前期阶段,离土地可持续管理目标还相差很远(1995 年,y 值 =55.58%),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土地生产力水平仍很低(1995 年,生产力指标评估值为 36.67%),其他如生产稳定性、资源保护性、社会可接受性指标亦处于较低水平状态(表 2),通过综合分析,目前梧州市土地经营管理尚存在以下突出问题:①农业产值产品虽然持续增长,但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②人口基数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③水土流失面积广,洪涝灾害频繁;④大气中 SO2、降尘和酸雨污染严重;⑤农业处于粗放低产的自然状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投入匮乏;⑥土地经营规模狭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取得规模效益。这就决定了梧州市未来土地经营管理应从提高土地生产力、保护土地资源、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完善土地持续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针对梧州市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但低山丘陵面积广阔且光热水资源丰富的自然特点,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土地持续利用基本模式,即以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综合发展为重点、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以“食物链”为原理的良性循环多级利用,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的目的。针对土地利用存在的其它问题,提出建立高产高效的森林资源体系,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的三大效益;治理水土流失,减轻洪灾损失,使土地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人口结构;逐步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城乡经济联系;完善土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持续管理制度等具体策略

参考文献

上一页  [1] [2] [3]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