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山西野生鳖资源调查评估与保护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42:17   

2.3 分布规律

  野生鳖资源的分布规律总的来讲受两大因素的支配:一是综合性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其中地势、气温、水系最为重要;二是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

  (1) 野生鳖分布与地理、地貌相关。省内野生鳖资源分布的北限从广灵县西北部的六棱山脉起,沿着恒山山脉、管涔山、芦芽山、黑茶山、紫金山山脉的山脊线走向,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这与我省动物地理带区划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只是兴县西南部地区的野生鳖资源分布向该分界线北侧有所渗透。河曲、保德两县过境黄河中曾有野生鳖出没,而县境内多为时令河,落差太大,河水来去匆匆,形不成适宜野生鳖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

  (2) 除人为因素外,野生鳖资源的自然分布通常与气温分布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野生鳖资源密布区无霜期在 160d 以上,日均温稳定通过 15℃以上的日数在 120d 以上,年平均气温不低于 8℃,1 月份平均气温不低于-10℃,7 月份平均气温不低于 21℃。

  (3) 从野生鳖资源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角度分析,其分布与地表水系流域分布基本一致。地处高寒区的桑干河、各地区的时令河以及达 3 级以上污染的水域除外。

  (4) 野生鳖资源的分布与其赖以生存的动物性饵料(鱼、虾、蛙、蟹、蚯蚓、其它水生动物)的分布是完全一致的。凡有野生鳖存在的天然水体,动物性饵料均十分丰富。

  (5) 目前,凡野生鳖资源广为分布的地区,交通欠发达,人类的开发性生产活动较少,环境污染(尤其是河水污染)较轻,人为捕捉较少,自然生态环境比较稳定。反之,凡人类的生产、开发、消费活动十分频繁的地方,野生鳖资源在急剧减少、基本绝灭或完全绝灭。

2.4 分布特征

  野生鳖资源的分布特征基本上也取决于前述两大因素即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1) 品种单一 山西省的野生鳖资源分布只有一个品种——中华鳖,除体色因栖息环境(水体的底泥)不同而异外,其生物学特征完全一致。品种类型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也就是说鳖属动物中只有中华鳖能适应暖温带森林灌丛草原动物地理带的自然环境条件,所以这一古老的动物能生存下来。

  (2) 保证安全冬眠 据调查,野生鳖主要分布在长年性河流自然形成或河水长期的冲刷、切割形成的深度 1m 以上的积水坑、大中小型水库、黄河滩涂的天然水坑或人工开挖的鱼塘及长年积水的水渠中。只有这些地方才能保证严冬冰下具有适宜冬眠的水温。

  (3) 重大的动态性变化 70 年代及其以前,中、下游河流中的野生鳖分布多于上游,因为上游通常地势高,气温低;80 年代及其以后,中、下游的分布少于上游,盆地少于山区。这是因为河水污染一般发生在中、下游的盆地,致使资源储量减少,并非什么原因使山区小溪或干流上游的储量增加了。

  (4) 野生鳖的生长、繁殖周期的长短与其分布量呈负相关 野生鳖的生长、繁殖周期由南向北递增,分布量却由南向北递减。

3 山西省野生鳖资源的评价

  中华鳖在动物分类上虽然属于爬行类而不属于淡水鱼类资源,但其生存与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卵生变温动物,又与各种气候、地理因子密切相关。而且,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也会给野生鳖资源的再生带来有益的或者有害的影响。因此,评价野生鳖资源一般应采用如下评价指标:①自然环境因子;②人类活动因子。

3.1 自然环境因子

  在中国气候带的区分中,恒山山脉以北(内长城以北)的省境为中温带,以南为暖温带。我省的暖温带是野生鳖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作为评价指标的自然环境因子主要有:

  (1) 气温 气温的分布与变化特征不仅取决于地理纬度、太阳辐射,也取决于地势高低(海拔高度)。气温决定水温,水温决定野生鳖的生长和繁殖周期(再生速度),因此也就决定了其分布量的多少,这从野生鳖的捕获量可以明显反映出来。

  (2) 水环境条件 河流、湖泊、坑塘、水库中的水文、水化学、水生生物状况,对野生鳖的生存、繁殖有重要影响,是决定野生鳖数量的重要的外界因子。在各种水域中,水的性质、水量、水温等因子始终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适合野生鳖的需要,它的生长繁殖就快,反之,就会逐步减少直至绝灭。

3.2 人类活动因子

  人类活动可分为生产开发性活动和消费性活动两种。人类活动有的会促进野生鳖资源的增殖再生,有的会导致其减少甚至绝灭。人类的生产开发性活动如筑路、建厂、开矿等,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如处理不当会污染空气、水域,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但是,诸如修筑水库、开通渠道、开挖渔塘等活动,却会促进野生鳖资源增殖和再生。人类的消费活动如食用、游钓、观赏等,一方面受利益驱动促使某些人对野生鳖资源进行掠夺性捕捉,另一方面也会刺激人工养鳖业的发展。在人类活动中最主要的两个评价指标应该是:

  (1) 水域环境污染 工厂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农田、果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降落酸雨等,是造成水域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在本课题涉及的调查研究范围内,大部分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2]。在污染严重河段,水色黄黑,恶臭难闻,野生鳖踪迹皆无,其它水生生物自然也无法幸免,成了死河。除河流外,水库也有程度不同的污染。

  (2) 掠夺性捕捉 据调查,前几年甲鱼市场消费总量的 80% 以上取自野生资源。几乎县县都有“捕鳖专业户”,外省专程前来捕捉的人络绎不绝,捕获的野生鳖中相当一部分是已具有繁殖能力的亲鳖。一般情况下,野生鳖在自然条件下的繁殖成活率仅有 30% 左右,由于掠夺性捕捉,严重破坏了野生鳖资源的再生基础,所以不能不把它作为重要的评价因子。

4 山西野生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野生鳖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种宝贵资源。迄止 70 年代初期它在我省一直是爬行类动物中的广布种之一,但是目前其分布范围已经退缩到极为有限的地区,水库中的资源储量占到总储量的 80% 以上,如果水库水体再遭到污染,频临绝灭并非没有可能。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它渔业资源与野生鳖资源处于同样危险的境地。为了保护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作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