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48:40   

  总之,耕地退化将使耕地的可利用程度降低,在近期内难以恢复耕作或永久丧失耕作能力,等同于耕地数量的隐性减少,最终使粮食减产和绝收。因此,提高耕地质量与保持耕地数量同等重要,两者不可偏废。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耕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现出来,耕地资源持续减少和人口持续增长的反向变化是导致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持续下降的直接原因,将使粮食生产的自然资源基础减弱,降低粮食的有效供给能力,直接影响中国粮食安全乃至国家的经济安全。

  研究时段内,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总产年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具有随时间逐渐减弱的特点,近几年,耕地面积减少趋势逐渐得到明显控制,粮食总产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受报酬递减规律制约而使粮食单产增长减缓所致。

  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具有根本的约束作用。在物质、技术投入水平相对较低或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耕地资源数量增减变化对粮食生产起强约束作用,表现为粮食总产量随耕地面积增加而增加,随耕地面积减少而减少,二者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互动效应显著。当物质和技术投入水平相对较高时,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的约束作用弱化,表现为粮食总产量的增减变化与耕地面积变化不完全同步,即耕地面积的减少并不必然导致粮食总产量降低,说明物质、技术的高投入使粮食单产提高,从而对粮食总产量起主要作用,耕地面积的作用居于次要地位。因此,在保持耕地面积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物质和技术的投入,提高粮食单产,是未来我国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耕地质量的优劣对粮食生产有显著影响,每减少 1hm2 高产田或中产田,则在期望保持相同数量粮食总产量的条件下,需要 3.68hm2 或 2.61hm2 低产田补偿;或每保持 1hm2 高产田或中产田,可以 3.68hm2 或 2.61hm2 的低产田用于非农利用。高中低产田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比例为 2.7∶1.8∶1。

  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造成的耕地退化将使耕地的可利用程度降低,在近期内难以恢复耕作或永久丧失耕作能力,实际上等同于耕地面积的隐性减少,直接导致单位面积土地的粮食产出减少或丧失。因此,改土治水,植树造林种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加固农业自然生态资源基础,提高耕地质量,能够增加粮食有效供给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5.2 讨论

  耕地资源的自然供给对国民经济各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耕地资源的约束作用主要取决于资源的丰缺程度和农业技术水平、物质投入强度。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后备宜农耕地资源有限、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而言,耕地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持久的约束作用,且随时间推移,约束作用愈加显著。本文提到耕地资源约束的弱化作用是相对概念,并不意味着在耕地资源的弱约束期内可以无视耕地资源的流失问题。事实上,即便在弱约束期内,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也使粮食总产量显著减产。因此,对于我国来讲,保护耕地资源当是一项持久战略。

  近几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趋势得到遏止,保证了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这得益于国家实行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应当是在保证耕地质量基础上的数量稳定,因为耕地质量的降低实质上是耕地数量的相对减少,并直接导致粮食减产或无产。本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因此,仅仅采用“占一补一”的措施往往“补不抵占”。据研究[17],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地区,每损失 1hm2 耕地,需北疆新垦 2~6hm2 耕地补偿,这其中还未考虑开垦成本问题。

参考文献

上一页  [1] [2] [3] [4] [5]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