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设计与物种保护

来源:中国环境资源网  作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更新时间:2005-11-21 10:49:44   

图 2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景观适宜性评价
Fig.2 Landscape suitability assessment for Giant Panda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3 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设计与大熊猫保护

3.1 核心保护区设计

  通常,大型斑块比小型斑块内有更多的物种,能提高碎裂种群的存活率,也有利于维持和保护基因的多样性,而小型斑块则不利于斑块内部物种的生存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9、14]。然而对于具体物种而言,即使有较大的保护区,倘若景观适宜性较差,也将不利于物种的保护。卧龙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个实例,总面积 2000km2 多,但最适宜和适宜大熊猫生存的面积只有 300km2 多,且处于十分破碎状态。在核心斑块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核心斑块的大小,还需考虑核心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因此,核心斑块的设计应满足以下两个主要条件:一是斑块的景观适宜性较好(为适宜级以上);二是每一个斑块应具有足够大的面积可以维持一定数量的物种(至少可以容纳 5 只大熊猫),即满足种群的最低生存能力。

  具体的设计方法:在景观适宜性评价图基础上,利用 GIS 圈划出景观适宜地区组成的所有潜在斑块(图 3a),并统计出所有潜在核心斑块的面积。考虑到每只大熊猫一般需要 389~640hm2 的活动领域[12],如果将可以容纳 5 只以上大熊猫的面积作为核心斑块的最小面积(取 400hm2 作为一只大熊猫的最小活动区域),则核心斑块的面积最小应为 2000hm2。通过重新赋值可以得到核心斑块的分布(图 3b)。

nr20000213-3.gif

图 3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潜在核心斑块分析(a 为所有潜在核心斑块,图例括弧中显示了
斑块可以容纳大熊猫的数量:b 为设计的核心保护区)
Fig.3 Analysis of potential core patchs for Giant Pands conservation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a indicates all the potential core patchs; b indicates the promising core patchs)

3.2 缓冲区设计

  缓冲区是围绕着核心区来设计的,通常做法是在核心区外设计一定宽度作为缓冲区。考虑到卧龙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由几个斑块构成,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大熊猫生存,以单个的核心斑块建立缓冲区已经失去意义,应将几个核心斑块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建立缓冲区,可以保证缓冲区内几个核心斑块上大熊猫自由迁移。缓冲区的设计应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一是距离每一个核心斑块的距离不应低于某一特定的值(此处取 3km);二是缓冲区应覆盖所有的核心斑块。

  设计方法:首先利用 GIS 计算出以核心斑块为中心的距离指数(图 4a)。可以看出,在所有以核心斑块为中心的等距线中,2km 等距线所覆盖的范围可以将所有核心斑块包含在内,因此在确定缓冲区时,应以该等距线作为基本缓冲区的边界线。为了保证大熊猫不受影响,设计中我们取 3km 等距线作为缓冲区的外边界(图 4b)。

nr20000213-4.gif

图 4 卧龙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设计(a 为距核心斑块的距离指数图;
b 为设计的缓冲区)
Fig.4 Buffer design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a indicates various
distance to core area; b shows the buffer area in the study area)

3.3 廊道设计

  不同的栖息地之间建立合理的廊道可以促进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换,有利于整个种群的保护,然而廊道位置、宽度的确定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固然,廊道数量越多越好、宽度越大越好,但这样往往会导致大量投入,在经济上存在一定困难。如上分析,虽然缓冲区的设计已经将不同的核心斑块包括在内,但只是限定了人类在这个范围内活动的强度和方式,由于景观适宜性差异,生物种能否在核心斑块之间自由迁移与交换尚存疑问。为了避免割断不同核心斑块之间物种交换的通道,还需辨识不同核心斑块之间存在的生境廊道,进行严格保护。实际中有两种情况需要辨识:一是对现有生境廊道的保护与改善;二是潜在生境廊道的建设。

  现有生境廊道的确定:不同核心斑块之间是否存在生境廊道?怎么来确定?图 3b 显示了核心斑块的位置,可以看出核心区是由几个较大的斑块构成,不同斑块之间仍然存在一些狭长的通道,这些通道可以认为是连接不同斑块的生境廊道
(图 5a),应该进行严格保护。

nr20000213-5.gif

图 5 卧龙自然保护区廊道设计(a 显示了现有的生境廊道;b 显示了所有可能成为潜在
生境廊道的位置;c 为设计的潜在的生境廊道)
Fig.5 Corridor design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a indicates the existing corridors; b shows the location
of all possible corridors; c indicates all the potential corridors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潜在生境廊道的确定:潜在生境廊道是指空间上的一些通道,由于某种景观因子限制,目前无法成为大熊猫迁移的安全通道,但经过改造可以成为可用的生境廊道。潜在生境廊道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地形条件必须是适宜的,如坡度和高度应为中等适宜以上(级别Ⅱ以上),这是因为地形条件是难以改变的景观因子,为了满足大熊猫的生存,必须具有一定的适宜性;二是食物来源适宜性较低(低适宜或不适宜级别,Ⅲ级以下),经过植被恢复可以将该地区改造为适宜的生境廊道;三是廊道的宽度应为 1 只大熊猫自由活动领域等面积圆的直径,一般 1 只大熊猫的核心活动领域为 389~640hm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