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地理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各国环境教育的实施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2-04 19:03:27   

  

    环境教育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各国政府和教育行政机构都极为重视。许多国家为推行环境教育均成立专职机构从事政策之厘定,计划之规划,资料之沟通以及推行网络之建立。虽然各国因政治结构不同,机构名称有所差异,但是都经立法程序且赋予各种权力。同时,各国教育行政机构,还都制定文件,发布指示,强调把环境教育并入中小学课程,有的国家还设立了独立的环境教育课。下面摘要予以介绍。

    (一)英国

    英国于1965年就设立了环境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为协调40多个环境教育有关之组织及职业团体推行环境教育,除协调工作外,还办理以下工作:

   (1)发行通讯提供有关环境教育之资讯并出版各种书刊。

   (2)修订现行教育目标,增加与环境有关之目标。

   (3)在中学课程中开设“环境科学”与“环境研究”,并在 A级及O级会考科目中增加此类新设科目。

   (4)协助国家课程发展机构棗学校委员会发展24种环境教育活动计划。

    (5)在师资训练课程计划中增设环境教育科目,现已增设74种课程,并在大学中增设环境科学有关学位。

   (6)协助中小学及大学使用“野外研究中心”,该中心由各地地方教育当局设立。

    1988年5月,欧共体委员和欧共体教育部长会,强烈要求欧洲国家加强环境教育。因此,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于1990年9月公布了在英国中小学进行环境教育的大纲,要求中小学付诸实施。

    1.大纲确定的环境教育目的和目标

    大纲规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①提供各种机会,使学生获得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承诺和技能;③鼓励学生从多种方面检验和说明环境问题,这包括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工艺学、历史学、美学、伦理学和神灵学等方面;③唤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和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地参加解决环境问题的各种活动。

    环境教育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知识。知识是人们做出合理判断的基础,通过环境教育学生应具有以下知识:①环境的自然进程;②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③环境的过去和现在;④各种环境问题,诸如酸雨、空气污染等;⑤地方、国家和国际社会对保护和管理环境的立法,以及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政策、决定的制定、实施情况;③个人、团体、社会和国家间对环境的相互依赖,例如美国核电站泄漏事故如何会影响斯堪的那维亚国家;⑤人类生命和人类生活如何有赖于环境,以及可能引起环境问题的各种冲突;③人类过去的行为是如何影响环境的;③规划、设计和美学要求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地保护和管理环境的重要性。

   (2)技能。 NCC规定了跨科目计划应发展的六种技能,环境教育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这些技能。①通过口头、书面和艺术等形式,明晰、简洁地表达自己对环境问题的观点,在与他人的讨论中发展学生的交流技能;②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解释有关环境问题的数据和统计结果,如进行生态学调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③通过修正、分析、解释,评价从各方面获得的有关环境的信息,组织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④通过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后果,权衡各种影响因素,提出经过认真思考的意见,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⑤通过参加与环境有关的团体活动,如清除废物的工作,并积极在团体中承担责任,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③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模拟环境调查活动,并使用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发展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态度。应使学生理解并重视他们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养成对环境工作的积极态度;重视和关心环境和其他生态问题;独立思考有关环境的问题;尊重他人的信念和意见;尊重事实及合理的争论;养成宽容和开放的心灵。

    2.学科内容的环境教育

    为实现上述教育要求,美国国家课程委员会指出,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都有渗透环境教育的原则。

    关于学科内容的环境教育:

    科学、工艺、地理、历史等国家课程科目中包含有大量这种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科目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这些知识。

    地理学是对从本地到整个地球的不同规模的地区的研究,它对环境教育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必要性、环境的质量问题及其脆弱性以及保护环境的可能性。地理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各国的空间、资源和行为结果之间的相互联系,懂得环境问题乃是一种全球性的问题,地球温度升高。酸雨、大众旅游带来的问题的解决需要跨国规模的有效合作。

    科学科目中与环境教育有关的重要内容包括:资源的类型及使用、生命的各种形态和生命过程、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科学研究的性质等。如果可能的话,应采用现场观察形式,让学生在湖泊、森林、农场、工厂、矿山学习各种自然过程,记录下那些有意义的特征。

   工艺学是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可以对高速公路建设、洪水、被弃地区等进行调查,了解人类设计和工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历史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因素似乎很难说明,但是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环境是如何在人类与自然变化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学生也可以应用历史学方法来分析书面的材料和实际遗存,说明环境在较长时期的变化。

    3.课外校外的环境教育

    英国教育者认为,环境教育的重点之一,应放在由学生自己去调查研究环境问题,在实际活动中增长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田野工作对于中小学生获得环境问题的直接经验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形式使环境成为一种学习的刺激,能够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好奇心,从而发展了他们对环境的认识。田野工作应与其他课程如地理、工艺、科学、艺术、现代语言、历史等联系在一起。另外,如果有条件,把田野工作与室外教育中的体育和游戏结合起来,会取得很好效果。学生对环境的直接认识是从他所在的社区或学校等身边的环境开始的。那些从事直接与环境有关的工作人员,如建筑师、工业家、地区规划部门应对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给予支持。

    总之,环境教育贯穿在美国国家课程的各个方面,通过各科教学和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这种环境教育着眼于增加学生对环 境的认识,发展学生保护环境的技能,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一个在中小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全面的计划。

    (二)美国

    美国是提出环境教育最早的国家之一。美国于1970年曾发布 《环境教育法》,接着成立了由5000名人员组成的环境保护厅。《环境教育法》规定:①要致力于环境教育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普及;②开展环境教育的在职进修;③设置野外环境教育中心;④编制环境教育课程。环境教育法制定之后,美国各地开展了以野外活动为重点的环境教育,许多州组织了小学各年级学生展开学习环境知识的野营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了解:“我的生命是自然的赐物,自然的和谐和自然的恩惠哺育着我,自然的破坏是我的致命伤痕”,“我是自然的一员,我决不破坏自然。”

    (三)原苏联和现俄罗斯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之时,就已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在联盟宪法第18条中载明:为了现在及将来子孙的利益,苏联应采取措施确保土地、矿物及动植物的保育与合理利用,空气和水纯洁的保护,借此保护自然资源的产生及人类环境的改进。

    苏联于60年代就更加重视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把保护自然环境的问题引进学校。进入70年代,苏联教育科学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所,展开对保护环境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问题的专题研究。1983年,苏联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改进生态教育和学生保护自然活动》的建议书。该建议书指出:“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的责任态度等问题,都要在地理、生物、化学、苏维埃国家与法律基础,社会常识以及其他课程中,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同时指出:“自然保护问题在教学中存在的缺点要加以克服。”根据建议书的指下精神,苏联此后编订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大大加强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现在的俄罗斯比原来的纪联更加重视环境教育,它不仅强调中小学各门学科增强环境教育的内容要求,而且在初级中学还专门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编了教材,每周4课时。

    此外,发达国家如法国和日本等,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菲律宾、泰国等,都制定了向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的计划,介绍有关污染、资源、居民等方面的环保知识,有的开设环境教育课。

    例如泰国。泰国在1974年颁布的宪法中明文规定:国家必须维持环境的平衡以及除去伤害公共健康的污染。在1975年颁布《国家品质改进与保育法案》并成立国家环境局。其下设有环境教育处。国家环境局经由马夏多大学的环境资源研究所担负发展课程与训练的任务。

    环境教育已引起当代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为了促进各国环境教育课程的更好地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制定了国际环境教育规划,并定期出版一系列与之相应的环境教育文件。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美国的亨格福德等人编订的《中学环境教育课程大纲》,推荐给世界各国的普通学校环境教育课程设计者和广大教师,作为发展各国中学环境教育课程的重要参考教材。

    这个环境教育课程大纲,是安排在三年教学时间里完成的。按照亨格福德等人的设想,环境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也可以渗透到中学现有各科教学中。该大纲按年级分章节制定了极为详细的有关环境课程的教学内容。我国也借鉴这个大纲的某些内容要求,在国家教委等国家教育机关的支持下,于1991年编辑并出版了《环境教育教师指导书》。

 

 

 

 

 

(本文摘自白月桥著《课程变革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69-375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