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学校环境生态道德教育

来源:不详  作者:作者__  更新时间:2005-11-18 10:52:16   

学校环境生态道德教育

(宜宾翠屏外国语学校 刘道修)

如何保护已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研究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从伦理道德角度寻找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道德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环境生态道德的本质

环境生态道德是以生态学关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的规律为依据,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环境生态道德意识,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感为内容,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和生态平衡为目的的生态行为规范。

学校环境生态道德与传统社会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第一,两者研究的对象不同,社会道德研究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环境生态道德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二,两者的任务不同,社会道德是确立和制定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时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环境生态道德是确立和制定人与自然“打交道”时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第三,两者的目的不同,社会道德通过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关系,求得所处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平稳与发展,环境生态道德则通过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仅要实现当今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发展,还要进一步实现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第四,两者调整的领域不同,社会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环境生态道德调整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而不具有阶级性。不管社会上存在多少个阶级、阶层和党派,也不管社会的贫富悬殊多么大,为了整个人类的利益,人们必须遵守环境生态道德。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其一,两者的本质不同,社会道德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揭示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而环境生态道德虽然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以此为中介,折射出的仍然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例如,人为地砍伐森林,虽然对这片森林是不道德的,夺取了森林在大自然的生存权,是对大自然生命的摧残,但更重要的是对现实社会中他人和未来社会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影响其生存和发展,因而这种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自然万物作为一种生命形式,与人一样,作为地球生物圈里的重要成员,应该享有其生存权和发展权。但是,自然万物只有在与人发生关系并为人类所需要时,才有意义。反之,任何自然万物都是中性的,都不会纳入到人类的价值观念中,更不会成为人类关注的对象,所以环境生态道德以人和自然的关系为中介,揭示现在的人和社会与未来的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其二,两者所凭借的力量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等发挥作用。其三,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上,人们的行为有善恶之分,在人与自然的利益关系上,人们的行为同样有善恶之分。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环境生态道德是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社会道德在自然界的扩展和延伸,或者说是一般道德的一个分支。

环境生态道德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