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生物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谈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设疑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5-11-27 07:55:33   

  

  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科学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应当是同步进行的。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中 学生物教师尚在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对如何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提出问题

  在菜豆种子结构的教学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并不了解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更不了解种子能萌发形成幼苗的原理。为此,教师可进行启发式谈话。

  问:为什么种子种在土壤中能萌发出幼苗呢?而石子就不行呢?(引起思维)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得认识种子的结构。接着发给学生每人一粒浸泡过的菜豆种子,配合挂图,师生共同解剖,边观察,边谈话。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让学生指图回答莱豆种子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2)你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结构跟菜豆相似?(3)胚为什么是种子的主要成分?

  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例如,讲了分离规律后可提出:父母都有耳垂,却生下无耳垂的子女,这是为什么?父亲血型A型,母亲B型,生了一个O型的儿子,为什么?介绍了根对水分的吸收后提出:为什么移栽 幼苗时要尽量多带些土?给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 “烧苗”?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不宜在中午用井水浇灌菜园?田地里积水时水分很多,为什么植物也会发生枯萎?介绍了茎的结构与功能后提出:为什么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等等。

  三、依据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提出问题

  例如,讲DNA是遗传物质时提出:生物的多样性是由于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而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又决定于什么?讲了遗传规律后提出:等位基因为什么会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为什么又会自由组合?让学生带着疑问思考,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疑。这样能启动学生的思维。

  四、根据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提出问题

  例如,讲分离规律,可进行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为使学生分清显性性状与显性基因、隐性性状与隐性基因的概念,可提出有关问题。

  五、摆出矛盾,通过质疑让学生去解释矛盾现象

  例如: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关系”的教学时,教师逐一提出问题:(1)有人认为,动物的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呼吸是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有人说,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才进行呼吸作用,对吗?为什么?(3)植物白天也进行呼吸作用,那为什么白天呼吸作用显示不出来呢?(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样利用矛盾现象提出问题,能拓宽思路,引起学生思维,激发好奇心和集中注意力。

  六、教学全过程不断提出问题,使学生处于“知”与“不知”的心理矛盾中,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例如:初中《生物》第二册“生物的遗传”一节的教学,课前可让每个学生调查自己与父母的一些特征:如眼皮的单、双;有无耳垂;舌头能否由两侧向中间卷起;大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等,做好记录。上课时提问学生调查结果,引出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提出问题:“性状是怎样遗传的?你们为什么会像父母?胚胎发育的起点是什么?”通过讨论指出:每一个生物体都有许多性状,这些性状都是靠生殖细胞传给后代的。接着就提出:“一个小小的生殖细胞,为什么能够担负这么复杂的遗传功能呢?”这新的问题提出必须会引起学生进一步地探究。当这问题通过讲授解决后,又提出“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是怎样存在的呢?”这样,一步一步地组织学生探究新知识,使知识深化,使学生逐步获得探求知识的思维方法。

  教学全过程一环扣一环的设疑,关键问题是教师要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问,所提的一系列问题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设疑的内容要科学,表述要准确。教 师在设疑时要有意创造一种祥和平静的气氛,使学生不产生紧张感;教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语言要文明礼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达到师生彼此沟通情感和教学信息的目的。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