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0:55:44   

  小学科学启蒙教育的性质就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及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公众对科学知识、方法及其对社会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一般来说,科学素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的知识与技能;(2)科学的方法与研究的能力;(3)科学的情感与价值观。作为基础教育,小学学校就必须给小学生奠定科学素养的坚实基础,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前沿阵地就是课堂。有人说:科学就是在不断的创造中诞生、演变而来的。那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的、独特的见解,其思考具有探索性、流畅性、新颖性、创造性和独特性。

  一、善于运用教材、挖掘教材。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离开课本等于无源之水。教材中饱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教材,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知识进行教学和启发,每一堂课又何尝不是一节科学素养的培训课呢?在教学《草船借箭》中,当学生读懂了课文,知道诸葛亮根据敌我的地理位置判断出三天后有东南风,可以借东南风向曹操借箭的时候,老师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诸葛亮是从什么方面,或者什么现象判断出三天后有东南风的呢?”学生通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争取回答,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他晚上夜观天象,从云的变化看出的;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他看水的流势,结合当地的水向判断的;有的学生说是因为他从一些小昆虫的生活变化知道的……在学生简短的讨论过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诸葛亮是一个懂天文的人,而要懂天文就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细心的观察才能够做出准确、科学的判断。老师准确地把握教材中蕴涵的科学材料,及时的点拨启发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科学进行探究,激活了学生脑中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组合分析、深入研究,使一些从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内化而成为自我的认识,比简单地从书本获得知识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比如在教《詹天佑》一课的时候,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詹天佑是怎样克服‘八达岭’和‘居庸关’的地理困难而设计开凿方案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样开凿会有什么弊端吗?”“你能想一个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解决‘八达岭’和‘居庸关’的问题吗?”对于教学“开凿隧道的方法”这一部分的时候,以往很多的做法就是让学生理解詹天佑是怎样遇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利用“两端开凿”和“两端开凿,中间插入”的方法了开凿八达岭、居庸关的,从中体会他杰出的才干。至于怎样利用本课中的科学因素适时引导学生去了解、掌握其中的科学知识,怎样使学生能够从学习中更深一步地去进行自我创造呢?针对这个问题,老师设计了以上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然后又回到课本要解决的问题上,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仅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还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得出了不少令人赞叹的答案。通过“发散”和“集中”,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进一 步认识詹天佑杰出的创造才干。

  二、培养大胆质疑的能力。一切科学的源头就是“质疑”,没有了质疑,科学等于没有了活力,那么人类的科学就将走到尽头了。想一想,没有了哥白尼对教会地球中心说的质疑,又哪会有后来的被证实为科学的太阳中心说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找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了疑问,便有了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造。但是,质疑并不代表胡乱猜测,更加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对事物经过合理的分析与判断产生的一种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改变思路模式、打破常规约束,寻求灵活变化,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不遵循旧的思维方向,从崭新的角度探究问题,寻求解决某个问题可能有多少种正确方法的思维过程。(2)把眼前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存储的材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材料,从而寻找新的答案。(3)在思维过程中有推测、联想、想象、创造等活动的参与。(4)不怕发生错误,而是从错误中总结经验,不断研究,发展。我们应该注意开发小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的、多向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教《鲸》一课,由于课文比较浅显易懂,老师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就很多。

  师:“学习完《鲸》这篇课文后,大家还有什么质疑的地方,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呢?”

  生:“假如鲸的呼吸系统向前变化,演化到像鱼一样,它能

  够适应海洋的生活吗?它还能够像现在这样称霸海洋吗?”

  生“鲸身体的其它部分是怎样进化来的呢?它不这样进化行吗?为什么?”

  生“课本说须鲸喷出来的水柱又高又细,虎鲸喷出来的水

  柱又矮又粗,那为什么它们呼吸时候喷出来的水柱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师:“这些问题大家提得都很有意思。有些问题老师一时间也答不上来,这样吧,请大家翻阅翻阅手头上的课外书本,或者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再通过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分析,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在听别人分析的时候,你也可以提出你自己的见解或者疑问,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

  这样的讨论虽然会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但是,从学生兴趣盎然的交流、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在日益增厚,学生积累的科学知识也在不断加深,他们的视野被打开,心灵活跃了起来,随之而来的创造能力就得到蓬勃的发展,在课堂中,常常会见到他们智慧的闪光点,一双双眼睛中闪烁的是科学的光芒。

  三、培养创造型的课堂氛围。要使学生有活跃的创造思维,就要创设良好的、愉悦的课堂氛围,因为在学校的教育中,学生的创造力是在集体中表现出来的,没有了自由的、安全的、快乐的集体气氛是不能培养最佳的创造力的。教师做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关键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以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自己,掌握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践中努力学习,内化,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减少各种规定,对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不能够做过多的评价,更不能够打击,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寻求解决的方法和创造解决的技术。课堂上愉悦的创造型氛围的创设主要靠一个字——“爱”。有了爱,儿童的身心发展就有了无拘无束的空间,有了成长的原动力,它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整合力量,既强调“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能力展开”又主张“教育是从外部进行塑造工作”。爱的教育是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教师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生命的激情,使儿童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温暖和学习的价值以及创造的满足。爱的教育应是一种“活”的教育,应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

  《黄帝内经》中早就说过“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智者有余而愚者不足。”这就是说,真正的智者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万象中,去发现那个相对不变的东西,即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似规律。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