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诗词在社会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05-11-06 00:55:49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他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自幼失明。有一天,一位诗人路过,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那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这便是诗歌的妙用。

  诗歌,以其语言精炼、内涵深刻、意境高远而盛行于世,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多读诗歌,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完美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在这一点上,它和小学社会课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于是,我在社会课中大胆结合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诗歌进行教学,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 引入诗词 提高学生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认识主体总是带有满意的情趣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它促使学生主动认识事物。众所周知,课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书上的内容只能引起学生短暂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总是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于是我为他们大量补充与所讲内容有关的诗词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讲《长江与黄河》一课时用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引入,并适时提问:“黄河的水真的是从天而来么,它发源于哪个省?流入哪个海?”引入《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第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使学生了解长江流入东海,并让学生迅速从社会图册中找答案,学生们一个个兴致勃勃,找到后都迫不及待争相举手,这样,一个本来十分枯燥的有关地点的知识轻易就被学生掌握了。讲《江南水乡》一课时为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美景,补充白居易的《忆江南》,补充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从而让学生了解江南的特产有淡水鱼、莲蓬、莲籽。讲《春节与中秋节》时为让学生感受过春节的热烈气氛、了解习俗补充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再吟颂李白的《月下独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是赏月,中秋节是个全家团圆的日子,体会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讲《泰山与黄山》补充杜甫为泰山而作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及徐霞客游览黄山后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泰山及黄山的雄伟壮观,从古到今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在讲《杭州西湖》时,为感受杭州西湖美景补充民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到苏杭,一世冤枉。”以此让学生了解苏州、杭州从古到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吟颂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以及白居易的另一首《忆江南》:“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让学生背诵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使学生体会西湖一年四季的景色都非常优美怡人,并告诉学生,西湖由此诗又得名西子湖。讲《长江三峡》时感受三峡景色让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诗歌以它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化抽象为形象的说理方式融入到社会课教学中,既可以增长学生学识,开拓眼界,积累材料,又能丰富语言,活跃思维,储备语汇,这令学生兴趣盎然,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 利用诗词 渗透思想教育

  诗词不但具有内涵丰富、形象美、联想美、意境美的特点,更含有浓厚的感情、深刻的寓意,多读诗歌,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挖掘诗词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让学生解秦始皇在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同时也讲秦的暴政,讲到荆坷刺秦王前所吟颂的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学生感受到壮士舍己为人的英雄气概。讲《大教育家孔子》时,朗诵书画家米芾对孔子评价的诗句:“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之前,既无孔子,孔子之后,再无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以此来感叹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绝无仅有的重要地位。如讲《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吟颂林则徐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并为学生解释诗意:行事进退,一切皆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岂能为个人的安危福祸而算计!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林则徐崇高的爱国热忱。讲《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时内容有鉴湖女侠秋瑾为革命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就补充她的诗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讲《戊戌变法》中1894年清政府与日本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补充谭嗣同的诗句:“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后讲谭嗣同为变法甘愿牺牲。讲《台湾》时提到敏感的两岸关系问题,我补充了1949年去台湾的一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人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诗《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诗表达了老先生爱国,希望两党合作,共同建立一个伟大富强中国的心愿。我在《我的中国心》的乐曲伴奏下声调低沉、感情沉痛朗诵这首诗,学生们无不为之动容,他们也通过这首诗和老先生产生了共鸣,希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两岸亲人能早日团聚。

  历代的爱国诗篇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理想、抱负、气节和魂魄。难以数计的先哲先贤、仁人志士留下的不少诗篇都体现了这种崇高的民族情感,赤心为国气壮山河之豪情溢于字里行间。我把它们都充分运用在了社会教学中,极大激发了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都开始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进行摘抄,有的学生也会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如我在讲五年级《众多的山脉》,有的学生补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使大家体会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如在讲四年级《一粒米的来历》时,有的学生补充了《闵农》,教育大家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讲五年级的《红军长征》时,有的学生补充了毛泽东的诗歌《长征》。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