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教师是什么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04:47   

  近日,笔者赴杭州参加浙江大组织举办的“不同流派,不同风格”小语文观摩活动。听了多位特级老师的二十几节示范课,领略到不同风格的风采,感慨颇多。
  曾记得一位授说:师,不是诗人,胜似诗人;不是演员,有演员的表演才能;不是哲家,有哲家的思索;不是将军,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势。
  我想:在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师就是“诗人”、“演员”、“哲家”、“将军”……在中,师应该是多种角色。
  一、师是“诗人”,陶冶生的情操。
  在课堂中,师可以挖掘材中可利用的因素,进行材的重新整合。如材中有一首唐朝诗人李峤的古诗《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杭州特级师杨明明把现代诗人郭沫若写的现代诗《风》与古诗结合起来进行。在完古今两首诗《风》后,杨老师就顺着郭沫若的思路自己写起了诗:
  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当我的头发被风吹起的时候,/我知道风在顽皮地做游戏。
  /谁也没有见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
  随后,杨老师又引导生与周围的生活结合起来,与平时的观察结合起来:我们没见过风,但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风的存在?让生尝试自己写诗,虽然是简单的话语,却与诗的情境吻合。生在此情景中受到感染,不经意间消除了畏难心理,用最朴实的话语着写诗,增强了自信心。
  二、师是“演员”,唤起生的真情。
  生的童真是可贵的!他们的情绪是很容易受感染的,特别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天津特级师靳家颜在上二年级的说话课时,被安排在下午第三节。按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此时的二年级生比较疲劳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当“小白兔”的特征时,要让生说话,靳老师就用天津的快板形式,用比较有节奏的语言引导生说说唱唱,以此吸引生的注意力。
  不仅如此,靳老师还用简单到位的肢体语言辅助,吸引生的眼球,增强效果。此时的师,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感染了生的情绪,唤起了生参与的意识。全场一阵掌声,听课的老师都鼓起掌,生沉浸在兴奋之中。在说话练习中,他们大胆地发言,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小猴、小熊、大熊猫等小动物的特点都一一地表述,在一言一句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师是“哲家”,启迪生的心智。
  在平时的中,一般师通常是沿着前人的思路进行,故而只能成为一个“书匠”。在本次观摩活动中,北京特级老师窦桂梅执的《圆明园的毁灭》,让人眼睛一亮,为之折服。窦老师从“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这三大板块入手,抓住材中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文眼”,让生反推到圆明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进一步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照以往的,这一课无非是让生认识到:落后挨打,痛斥侵略者的罪行。然而窦桂梅老师不仅如此,还补充了法国大作家雨果的有关圆明园毁灭的一封信、有关圆明园的诗句以及龚自珍儿子为侵略者带路等课外材料,旨在让会思考:圆明园毁灭的是什么?不该毁灭的是什么?不能毁灭的是什么?试图要让生明白:只有去读书,才能幸福、理智地活着。
  四、师是“将军”,挖掘生的潜能。
  师在课堂中无疑起着组织者的作用,只有师自己有将军的气度,才能带领自己的士兵——生,在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江苏特级师孙双金执的《黄河的主人》,体现了生从不懂到领会的习过程。
  “浊浪排空”的黄河,要让从小生长在西子湖畔的生去感受,受感染,确实有点难度。孙双金老师通过恰当的电手段、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生带到了黄河,让生作为其中乘坐在羊皮筏子上的一位乘客,去“换位思考”,去感悟大作家袁鹰对黄河上艄公的赞美之情。中,生的朗读一开始是不到位的,毕竟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有相当大的距离。随着师的一步步引导,生逐渐放开,越来越自信,在讨论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朗读中尽显自己的感情。在中,师就是“将军”,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势,挖掘生的潜能,让生驰骋“海”。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