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14:45   

随着新世纪的钟声到来,人们满怀豪情和期待走向未来。这种豪情和期待加快了人们奔向现代化的步伐,在人类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人的现代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人的现代化的实现机制无疑地是育的现代化,而课程是育培养人才的蓝图,所以育现代化的核心是课程现代化。同时,在21世纪,由于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等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因此,信息技术育将是培养现代人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课程的现代化是其中的核心因素,探索符合培养现代化的人的目标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将成为21世纪育改革必须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          中小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中小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①生主体性,就是信息技术课程必须以生为主体,不可越俎代庖,取代生主体地位;②实践性,即上要求生手脑并用,注重操作训练;③综合性,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上要求综合性;④信息化,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⑤开放性,课程在方式和目标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⑥创造性,这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本质反映。 

二、          21世纪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育的决定》中对生智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智育工作要转变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激发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质量。要让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生的科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中小信息技术育的改革与发展,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对中小信息技术育任务的认识的变化和发展。从“计算机文化论”到“计算机工具论”,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正是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认识的不断提高。关于中小信息技术育的目标,不仅要使生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根据现代社会信息环境对新世纪公民的要求,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应包括:①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②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信息的能力;③善于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④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⑤信息的创新能力;⑥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优势,通过与实际的问题和任务相结合,启迪生思维,拓宽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提供给生实践平台和环境,培养生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和兴趣,培养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培养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严谨的工作能力,促进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          信息技术课程模式的转变 

过去,在一些校中由于观念等认识上的误区,人们往往把中小计算机育与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等同起来,把计算机作为纯粹的习内容或习目的,结果使中小的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课)成了打字课、程序设计课或Internet培训课等。现在,随着信息技术课程任务从单一的科知识的习转向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课程体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科知识的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促进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模式。 

课程整合是基于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一种课程模式,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整合。 

1.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科之间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其他科知识的习过程作为载体,从而达到习信息技术和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要注意适应其他的科的需要和发展趋势,比如,在当前,实用性是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小低年级生就开始习初步的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统计图是分析、整理信息的重要工具,小信息技术课程就要在不增加生负担的前提下尽量安排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其他科知识是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如Word文字处理的综合习,一般采用让生编小报、写介绍等方式进行,需要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整体审美能力,因此在安排整合的“任务”时,除了要考虑Word软件本身的功能及难易度外,还要考虑到语文、美术

[1] [2] [3]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