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丰富语言积累 把握教改方向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18:3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指导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鼓励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目前它已成为人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理解的重要内容。那么,该如何正确进行语言积累呢? 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重视积累过程,提高积累效率。

现代育心理研究表明:语言积累不只是语言的博闻强记,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理解,就是明白语言含着的意思,把握住它内在的说法,是积累的起始环节。感悟,就是通过熟读成诵,从对象的内容信息中引发自己的感想,悟出自己的收获。鉴赏,就是通过欣赏性的阅读、感受、品评、体味,揣摩表达的方法技巧,汲取艺术营养,是积累的更高层次。记忆,就是将自己习的收获加以归纳整理,存入自己的经验库,并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记忆是积累的末端环节,最终决定着积累是否有效。传统语文常常忽视语言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是一种创造过程,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把生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语言积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借鉴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能够终生收益。但最初的记诵、吸收是以最初的理解、感悟为前提的。最初“悟”得越多,积累的效果也会越好。

 二、体现语文人文性,激发积累动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就是师与生、生与生、生与课文的对话过程。“对话”一词非常准确的指出了活动中师生的平等地位。现代课程论也认为,师和生进行沟通的文化。育者和受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和沟通文化的两代人,在沟通与沟通关系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如果以师的好恶代替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生的习兴趣。巧妙激发生的兴趣,让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言积累需要师有一系列的方法、策略。首先师要做到“以生为本”,把生还原为活生生的人。时我常这样说:小组习的时候,面对其中的一组问“我可以参与近来吗?”;范读的时候常说“我这样读,你看行吗?”,在这亲切的话语中其实传递一种平等的信息,传递一种人文的关怀。这样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老师、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兴趣。其次在课堂上要尊重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启发生不同的情感体验,给生个性张扬的空间。当生对课文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以后,再进行语言积累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授之以渔,形成自主积累。

提到语言积累往往偏重于知识的扩充,而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师在语文中不仅要使生得到语言的积累,还要生语言积累的方法、培养生语言积累的意识、锻炼语言积累的能力、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生才能自主读书、积累。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