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吟诗诵词 润泽心灵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23:20   

吟诗诵词  润泽心灵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内涵丰富,意境优美,语言精练,音韵和谐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为了让生更好的习这些优秀的诗篇,充分发掘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和艺术价值。让其在陶冶孩子的心灵,提高生的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们采用了课内外结合、家校结合等多种方式,在生中掀起了诵读古诗词的热潮,让诗来润泽孩子的心灵,美化生的日常生活。

古诗词浩如烟海,仅新课标中规定的小阶段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就150首,而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关古诗词的篇章与之相比,可以说是沧海一粟,因此,如果要拓宽生古诗词的阅读视野,势必得打破传统的诗词的模式,走出课堂,让诗词与诗词诵读融入到生的日常生活中,与新课标中的“大语文”、“语文的人文性”相接轨。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秀诗篇,借助于校编写的课外诗文诵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采取多种形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吟诗诵词活动,以激发孩子们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一年级的小生年龄基本上都在六岁左右,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尤其是儿童母语发展的关键期,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思维的发展主要是以直观思维为主 ,思维能力比较单一,而且,他们的心灵犹如一张无暇的白纸,那我们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数量如此之多的古诗词达到成诵的效果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习的第一动力。因此,如果要让生背诵古诗词,首先必须要想办法激起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让生由“要我背”变为“我要背”、“我爱背”。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我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形式:

1. 创设氛围。“流行”能提高兴趣,一点不假,儿童心理是很重视模仿的,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就容易激发兴趣,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但人人都上,他就上了。全班同你读我也读,你背我也背,热热闹闹,其乐无穷。如果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参与,孩子兴致会更浓。

2. 不断鼓励。鼓励可吸引孩子努力,当然只是口头的鼓励是不够的,我们采用“成长记录袋”的形式,给孩子发放《诵读记录卡》,采用背完5首在登记表上印一颗小红花;背得越多,诵读奖章的级别越高(如,若能背10首可以得一级诵读章,15首就可以得二级,20首为三级,依次类推),定期发个证书,有恩惠而不花费,空欢喜也有效果,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诵读热情。

3. 形式多样。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都可以。但如不会变花样,只是平平常常亦可,有时平平常常也有一种引人的土气,其中也有趣味,儿童的感应最灵敏,他也会被诚恳所感动,并非变着花样不可。课内外与孩子一起动情地读,孩子很容易被老师吸引和打动。

在班内开展富有情趣的诗词诵读活动(如读诗背诗比赛、接龙赛、我最喜欢的诗篇交流会等)把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每天早读十分钟作为诗词诵读时间;并将此活动与语文科,甚至音乐、美术、活动课程等结合起来,如诗配画、诗配乐、将诵读与音乐、舞蹈、美术等结合起来。

根据德国著名心理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人的遗忘速度是超比例下降的,而且,他还曾经说过:“如果星期一老师要求你背诵一段文章或几首诗,你应该当天努力背出来,第二天再记一次,记不住再看看书把它记住,隔两天到星期五再记一次。再隔三天,也就是下周星期二再记一次,再以后,隔三天,隔四天,隔五天……这样循环记忆,间隔时间超比例延长,每次只花几分钟,一般三到四次就能形成终生记忆,记忆差的也不会超过七次,而且能够记住一辈子。这样循环记忆,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也能记住。”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循环记忆的方式帮助生记忆,每天留给生一定的时间。例如,课前三分钟,每天早读十分钟等来让生背诵古诗词。

一年级的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因此,在诵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舌尖现象,对于本来已经背诵的很熟练的古诗词内容,出现暂时性遗忘,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及时给予他们提示,从而诱发生的思维,达到帮助生记忆成诵的目的。

每一首好诗都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每一首好诗都是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因此,如果让生经常在头脑中回忆古诗词的形象和意境,背诵时就会更加流畅自如。因此,在引导生背诵古诗词的同时,让他们试着自己去画一画,唱一唱。这不仅训练了生对古诗词诵读的记忆力,而且还训练了生的想象力,提高了生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南宋育家朱熹曾经提出:“凡读书……须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而著名心理家布鲁德曼则把人的大脑皮层划分为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和听觉区等),言语区、运动区等几个机能区域,而人的神经系统则是这些机能区域的统一体。只有把这些区域整合起来才能促进人的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老师应该指导并训练生眼、耳、口、脑的协调活动,一方面指导生朗朗出声地读,低唱慢吟地诵,从中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另一方面培养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在引导生吟诵的同时,与绘画、唱歌结合起来,让生根据自己理解的古诗词的意境动手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古诗词的诵读过程中,尽量引导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有助于促进生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同时,在古诗词诵读中,我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来促进生背诵。

1、开展“每周两诗活动”:

每周利用一个早读的时间,有老师向生领读一首古诗词,让生在集体跟读中初步感悟诗意,然后在每节语文课前诵读两遍,以求熟记在心,出口成章。这样,一个期下来,每人至少会背30多首古诗词,让孩子们每每口中念念有词,陶醉在诗意之中。此外,为了配合“每周两诗”活动,创造习古诗词的浓郁氛围,我们还采取了家校结合的形式,让生每天回家之后把自己过的古诗词背诵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进行点评,让家长来监督孩子的背诵效果,并敦促孩子的诵读,同时,也充分给生增添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长此以往。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成效。

2、人人参与诵诗比赛:

每个月在班级中举行一次诵诗竞赛,“比比看,谁背诵的古诗词最多”,力求让生能够熟练流畅,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词,比一比哪一位同背诵的古诗词的数量最多,最有情感,封他一个“诵诗大王”的称号,并在班内增设“金嗓子奖”、“背诵之星”等多种奖项,从而激发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并在班内形成比、、赶、帮、超良好的诗词诵读氛围。让孩子们的身心在诗情洋溢的诵诗比赛中受到熏陶,于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养,深化文化底蕴。这也正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一种体现吧。

3、古诗词书画与表演活动:

诗是有声的画,诗是  的旋律,让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大体读懂诗意的基础上画一画,演一演,对于一些描写静物、风景的诗作,试着让生用他们手中的纸和笔把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再现出来;而对于一些词可以试着让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一番,使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鲜明生动的形象。心理研究表明:多通道的信息比单通道的信息效果好得多,可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因此可以通过古诗词书画、古诗词表演让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过程中受到强烈的自我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总之,老师要根据一年级小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促进生对古诗词的诵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生的语感,发展生的语言能力,提高生的感悟,丰富生的文化底蕴。让生对古诗词的诵读渗透到语文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去,让诗词诵读真正起到“以诗益智,以诗冶情,以诗明理,以诗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