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树立新理念 推进新课改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9 01:33:15   

树立新理念  推进新课改

江西省大余县研室  王万辉(341500)


为构建符合素质育要求和时代精神的新课程体系,我县承担了国家基础育课程改革实验任务,成为全国38个实验区之一。从2001年九月份开始在全县五年制转六年制小的起始年级实施了课程改革。2002年九月开始在全县所有小的起始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全面启动课程改革。这意味着我们将伴随材的改革,在观念、课堂方式、考试方式、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校本课程开发等一系列方面都应进行一次深入的变革。课改对我们来说即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在此一年多来我们在课改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课改实验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进程,当课改的浪潮滚滚而来时,肩负着“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之重任的校长、师以及所有工作者,都必须更新观念,才能使课改落到实处。
首先,要转变观念:
1、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
“课程”是什么?传统的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内容,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科专家关注的事,它规定校“什么”,校和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创造、选择等权力。
此次课程改革,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科走向生,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和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师和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2、转变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相长”
课程决定观,传统的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整堂课以传授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得被动,得无奈。而今我们追求的是“相长”——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从而在实践上超越了“师中心论”,使得生动,得主动,得活泼,而师也在与生的交往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3、转变师观:从“讲”走向“导
长久以来,师在中一直本着“向生传授知识”的观念,在课堂上过于繁锁地分析,自始自终是师唱主角,生的习状态如何,较少得到关注。新的课程改革,深中肯綮地倡导改“讲”为“导”,课堂中放手让生大胆探究、自主习,而师则成为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使师的“”真正让位于生的“”。
4、转变生观:从“被动”走向“主动”
生是习的直接者,过去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得相当被动。进行课程改革以后,我们重在让生的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习方式,增加课堂上生参与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把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生,促进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改造课堂  改变方式
我们提出的课改战略方针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为此,我们把课程改革分成了五大块,每一大块成立了“研究和指导小组”,选择了试点校,即:方式的变革、考试变革、评价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等。2002年重点是方式的变革和考试、评价改革。为此,我们把2002年确定为“课堂改革年”。因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改革,而的实施必须在课堂,要改造我们的课堂,首先应冷静地反思我们的,一直以来,更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乃至灌输,轻视创造精神的培养,把活的成死的科,师为中心的压抑了生的创造性,课堂模式化,课堂与生的生活割裂等等,这种封闭、僵化的课堂使课堂泯灭了生命的活力,因此,在反思课堂现状后,改造我们的课堂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1、模式:从“满堂灌”式走向“牧羊”式
“牧羊式”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诉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