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整合资源,努力建构交往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2:01:18   

这样的呈现方式,给了生充分的阅读自主权,使探究成为他们自身的习需要,为其主动的、富有个性的交往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整合开发习资源,创建交往型探究平台

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生、师组成的“习共同体”是每个生主动活动的外部环境。在这里,师要整合开发各种习资源,为生的习交往与合作创设和谐开放的探究平台,以习“顾问”、“咨询员”、“合作伙伴”的身份,做好各方面的协助工作。关注生的个性差异与认知的能动作用,鼓励“有主见”的探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路径解决自己认为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充分自主的情况下,生必然会充分利用多种习资源,从多角度、多层次与文本交流。

《放弃射门》一课的习,充分展示了生整合习资源,建构交往型探究性习模式的过程。

1、整合认知资源,在品读中探究

探究点是习、研究的关键,为了攻克这一“堡垒”,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角度与层次进行探究。生有的从大处着眼,如:“福勒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射门的?”“他放弃射门的举动是偶然的行为还是必然的结果?”“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有的则从小处着手,如:“从‘行云流水’一词可以看出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西曼的‘奋不顾身’?他为什么这样奋不顾身?”“福勒为什么向裁判‘再三解释’?当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第6自然段的两个‘送’字意思有什么不同?”等等。我让生依据自己的探究需要自由组合,形成合作习群体。可找问题相同或相近的,也可找探究方法相似的;可强强联手,亦可强弱扶持。小组同互相交流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互相启发,合作设计出问题解决的框架思路。这样,既有小组内部的小资源网,又有小组之间、师生互动的大资源网,其中交往就成了认知互动的链接,沟通了生个体的心智,促进生“略有差异的视点和认识”的碰撞,以此促进各自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品读、认识的深化,以及解决问题时思路的再优化,使问题最终得到圆满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师始终保持高度的“戒备”状态,时刻准备为生服务,让生的探究过程始终洋溢着智慧与创造。

生大胆地想、说,激活了文本,也激活了思维,他们立体多维度地进行品读,与文本交流,终于深刻地体会到福勒为了避免对方守门员受伤,下意识果断放弃射门,自然流露出超越于一切利益之上的高尚的人性美。生与作者同样经历了那种不同寻常的震撼。

2、开发网络资源,在对话中探究

由于文本的故事就发生在几年前,主人公又是当代著名球星,文中的人物到底有什么真实的想法,现实中的福勒与西曼到底是怎样的人?生渴望与人物作更近距离的交流。在寻找最有效的途径时,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因特网(INTERNET)。我鼓励他们大胆尝试,除了技术上给予支持外,还与他们一道,到网上查询,师生合作寻找网址。我们分别找到http://www.nydaily.com.cn/ gb/conten/2000-11/16/conten-1705.htm和http://news.fm365.com/sportspic/ fowler/index.htm 等多个网址,下载了各种图片和文字资料,近距离地与主人公“会面”,“亲密对话”,了解他们的经历,“倾听”他们的声音,汇集球迷们对他们的评价,并借此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其所想,与人物作内心的交流;也来个角色替换,进入角色,感受替代式的满足,或更换故事情节,感受求异的乐趣。

我们知道,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生进行“自主发现、合作探究”式习,为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网络资源开发与整合利用,资源共享,给了生无穷的启迪,深化了他们的探究,同时,也使他们的探究充满了灵动性和个性。

3、开发社会生活资源,在联系中探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