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阅读教学中的激情与诱导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06-08 22:01:24   

 

阅读中的激情与诱导

 

东莞市花园小   阮美好

 

    语言心理认为,阅读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即人通过视觉器官接受文字符号的信息,再经过大脑编码加工,从而理解课文意义,求得知识。在这个阅读过程中,人的认知能力固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人的情感、兴趣、爱好的参与也必不可少。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师启发引导下的,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大纲也要求师“要不断端正思想,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育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等。如何才能使生积极、主动地“再创造”呢?传统的语文,以文为基本方式,以记诵为基本操作,强调意会、感悟和积累,更多地依赖直觉思维,让生直接进入“自由王国”去跌打滚爬,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缺乏可操作性,显得模糊、笼统。而西方的理论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极力追求效益,强调科地逻辑地研究过程,认定语言的习得是可控的,主张“书读百遍,其义必见”,让生先进入必然王国,进行严格的逻辑的科训练,然后再到自由王国中去翱翔。可惜他们在强调可操作的认知目标的同时,却自觉不自觉地失落了操作性不强,难以量化的情感目标,把的遗憾留给了我们。因此,师在阅读中,即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应巧妙地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互补兼容,即尽可能创造优美抒情或感人动情的气氛,把生这个审美主体愉快地带进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使用激情的方法,激活生情感,让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实现“再创造的心理过程”,达到使“生获得各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育和美的熏陶”的目的。

    一、传情达意

    生审美情感的产生离不开审美对象,一个不美的对象很难激起读者的审美情感,而一套小材,包罗万象,集社会美、人情美、自然美、艺术美于一身,蕴藏着丰富的美感信息,对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生陶冶情操,接受美熏陶都能起着极大的作用。而文作品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丰富的情感信息深藏于其中,而它本身是静止的,只有人们阅读时才能接受它的新鲜活泼、它的震荡心灵的美。因此,师必须善于去传情达意,善于利用作品中的形象美引起生感官的愉快,引起生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细致观察,用优美而带有韵味的语言,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从而表达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达到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在描写漓江水一节时,我先让生欣赏收集到的有关漓江的图片及插图,这些图片有远景,有近景,甚至有对水的特写镜头,在欣赏的过程中,我让生描绘出自己对漓江水的印象,让生初步感受漓江水的美。接着,让生看着挂图,师用恰当的语气范读课文,重点突出水的“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并让生概括出来,让生初步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接着,我又用引读的方法,引导生读出漓江水静得怎样,清得怎样,绿得怎样,并找出三个句子的句型规律,鼓励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感受,变换句式、造句等,理解漓江水的美。由于生接受了作者那设身处地的感受,巧妙的比喻,漓江那独特的形态美、质感美以及色彩美,大大激发生的美感。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漓江水的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对作品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师进一步启发:作者是怎样展示漓江水的美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泛舟漓江,轻抚漓江水,感受它的美吧。顺利地把生引入了课文的意境中。

    二、驰情其中

    在生了解文中大意后,让生驰情于优美的描写中,使课文中的情感输入生的大脑中,与生心灵交融,产生强烈共鸣。这就需要师善于进行诱导,让生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于作品展示的情感空间中去感受美,从而产生“启迪效应”,进行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在《月光曲》第九节时,我使用了感情朗读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引导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