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教育资源网论文语文论文
关键字: 所属栏目:

思考的缘起: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疾痼的揭示与分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06-12-21 20:42:50   

思考的缘起: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疾痼的揭示与分析
   
    语文是体现教育诗性的优美的诗句,阅读教学则应是吟哦这优美诗句的美妙乐音。可是,审视和观照传统语文教学和现代极端语文教学,我们发现这种优美诗句和美妙乐音正渐渐离我们远去,仿佛欲成绝响。
    在当前的唯理性阅读教学模式中,我们往过份强调理性和智力因素的作用,忽视非理性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过份强调逻辑性和时间连续性,忽视直觉、空间连续性和“反联结”的作用;过份强调传授语修逻文等知识、开发智力,忽视培养情感、磨练意志和人格的完整塑造;过份强调阅读教学分析与理解的科学性,忽视阅读教学作为承鉴和涵咏人类文化中人文精神的载体的艺术性。这样的阅读教学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兴味和对文化遗产珍惜继承发扬之心的丧失;导致了认识和心理结构的“思维定势”,把陈旧过时的东西视为“天经地义”的常识,而缺乏开拓性、创造性,致使学生考虑问题理想化和脱离实际;导致了学生对发展和功利认识的迷惘,以及智力和人格的脱离与完整人格的肢解。当前语文教学的诸多疾痼,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传统语文教学良性因素的迷失和受苏联教育模式影响至深而尾大不掉所造成的。而现代极端语文教学的探索则将解决问题的关键指向了阅读教学外部条件的构建与改进,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于是有了这样一些挽救措施:借助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科技的多媒体形式演绎教学内容,意图解决过去教学手段单调乏味的问题;借鉴西方教学理论和不断探索中总结出的经验形成名目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改变过去和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随意散乱少慢差废的症状;着力于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的培养,想让学生从纯粹接受知识的泥沼中走出来,能够经受独立生存和交际合作的考验等等。
    这些努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良影响,而且显然是取得了或者部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仿佛给“误尽天下苍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带来了一丝生机与希望。然而,透过好看的表象我们看到的却是陷入可怕境地的真实:它追求形式胜过内容,它追求技术胜过艺术,它追求客体胜过主体,它追求统一胜过个性。这样的悲剧让我们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语文阅读教学,理性地思考如何辩证地理解整体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人文精神与技术擅场的优化组合是整体优化阅读教学的根本问题
    “技术拜物教”是当前语文教学丧失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技术是绝对重要的。但我们且不可由此把语文异变为一门单纯学技术并基本用技术来驾驭的课程!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阅读教学到底应着重于语言技术之应用,还是应着重于奠定人的精神根底?语言(言语)是人的精神的最基本的构成物。没有语言(言语)就几乎没有人的精神(或说只有极为简单、肤浅的精神)。语言(言语)是“人的精神本体”。因而语文教育实际就是“精神培植”、“精神教育”。“语言(言语)”的本质即精神,人的精神的本质即“语言”,二者实际是“一体二名”。没有语言(言语),“人的精神”就没有了根本的依托。没有语言(言语),我们根本无法用“人的感觉”来感受这个世界。譬如,只有人才能感触、懂得诸如什么是“花溅泪、鸟惊心”、什么是“感时忧国”、什么是“宠辱不惊”、等等。这诸种感觉与知识是“语言(言语)”给予我们的。或者说,我们学得了语言(言语),才懂得了或感触到了这些。因而,母语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这是母语教育最根本的内在本质。母语教育,在外在的效能上,才是语言(言语)能力教育和训练。或者说,训练语言(言语)能力就是训练精神! 
    当然,好的语文教育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言语)能力。这个鲜明特征,是分内外两层的。外在,是语言(言语)“能力”提高;内里,却是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文化涵养的加深。所以,如果,语文教育不认识到、不着眼于“内里”,那么,“外在”的所谓语言(言语)“能力”,也就绝难形成;进而,整个的语文教育也就必然“少慢差费”。一句话,语文教育,如果不着眼于“人化教育”的这个“内里”的机制,那么,作为“公民素质”的“外在”“能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简言之,着意于“精神”,得益于“技能”。 
    总之,在明确语文教育就是精神(不等于思想)教育的“课程的定性”的同时,我们要紧抓语言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言语)应用能力并从而奠定人的精神根底!
    探索教育模式与发展学生个性的优化组合是整体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热衷于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因为我们被太多的“统一”束缚着手脚。除却各学科教学大纲全国统一的共性外,阅读教学中选文标准的一致性则从“以文化的普遍一致性证明当今秩序的合理性”的角度显示出语文教育受历史遗留思想钳制的悲哀。更适切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是衡文眼光(文章的阐释)一致,它不允许哪个教师和学生,对课文作出独立的自由见解。我们有大体统一的《孔乙已》观--批判科举制度,大体统一的《雷雨》观--揭露资本家的残酷、反动、虚伪,大体统一的《项链》观--批判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如此等等。    于是,孩子们牺牲了在这个年龄阶段本应该有的率性、幻想、奇思、天真、浪漫,孩子们过早地成熟、老成,过早地包裹起了真实自由的“自我”和“个性”。 于是,教师退缩了,循规蹈矩了,因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语文教育理论全国舆论一律,不允许别人质疑批评、不允许别人提出独到见解,违者被指为“淆乱乾坤”,甚至更上纲上线。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即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青少年的自信心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增强自信心。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语文阅读教学是塑造学生精神世界的教学,它的一切教学模式的追求必须是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我,通过语言学习塑造灵魂强化自我意识,教师要敢于培养叛逆者。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充满民主气氛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使其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好多科学家从小肯用功,放弃了作为一个孩子乐于享受的游戏、玩乐,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正是因为他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进而投入到科学研究本身,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假如一个人对科学创造毫无兴趣,必然视学习为畏途,不可能有如醉如痴,废寝忘食,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和劲头。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如同幼稚园的嬉戏,相反,它是为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而存在的教学。但无论如何,民主意义下的教学模式才是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而存在的教学.但无论如何,民主意义下的教学模式才是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的所需。这从某种角度和意义上看来,其实已经是教育教学观念的问题了。从这一点上说,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的学习观与教学观对我们来说是有重要借鉴价值的。

[1] [2]  下一页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精彩推荐